中医基础知识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知识(一)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中医学的形成,虽源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但必须以人类求生本能为先导,而中医理论的形成,必脱胎于医疗经验。
其中“医学经验”与“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两大支柱。
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的实践就是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大至经历了以下九个时期:
一、原始社会时期(远古)
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的拼挣中,必然会遭到外界的伤害。
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学会了用草茎、泥土、树叶对伤口进行涂裹包扎,这是最早的外科包扎止血法;对四肢的损伤部位进行抚摸揉按,起到消肿散瘀止痛作用,形成了最原始的按摩术。
《史记·补三皇本记》说:神农氏教民播种,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二、夏至春秋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夏至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有关医学知识的记载已包含有护理的内容。
关于中医学的起源,在现今可见的文献中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中的“三世医学”三、战国至东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战国至东汉时期,科学文化发展迅速。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医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期出现的《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伤寒杂病论》将秦汉时期的医学推向了巅峰。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下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医学古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尤其是《内经》的正邪学说,比十九世纪英国的南丁格尔提出的学说要早2千多年。
1、天人合一学说指导生活护理
2、《内经》在疾病饮食宜忌中亦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3、《内经》与情志护理
《灵枢·师传》指出:“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
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服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强调了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尽量顺从患者意愿。
顺从患者之所愿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是施行各种治疗护理的前提。
《内经》提出“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此时应“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这种开导
教育的方法,对现代护理学的心理护理仍有深远的影响。
4、《内经》的脏腑学说指导着中医护理的病情观察。
5、《内经》的经络学说指导中医护理技术。
《内经》的“熨法”,以后逐渐发展为药熨、汤熨、针熨、酒熨、铁熨、土熨等。
热敷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
后汉杰出的医师华佗,以发明麻醉术而闻明于世。
他首创剖腹术,有完整的手术及护理方法,但可惜未能流传于世。
在施行其他手术过程中指导弟子或家属做了大量的护理工作;在养生健身方面,他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消化,疏通气血,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他倡导的“五禽戏”,在古代导引方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姿态动作,把医疗、护理、体育三位一体,从而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外科护理及康复护理。
(二)《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收录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三)《伤寒杂病论》
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集汉以前医学精华大成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该书问世不久,因战乱而散佚,经后世搜集整理而成现今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其首创中药灌肠。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王叔和《脉经》的诞生,深入阐明了脉理,将脉、证、护相结合,把脉象归纳为24种。
分析了各种杂病及妇女、小儿的脉证,同时改进了寸、关、尺的诊脉方法,为中医护理观察病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孙思邈的《千金方》与中医护理的关系。
该书更详细地论述了临床各科的护理、食疗及养生等内容。
在中医护理技术方面,首创用细葱管进行导尿,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五、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这一时期虽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抒医理,其中就有著名的金元四大家。
《太平圣惠方》发展了中药成药的保管法,这对目前现代护理学中的药物保管和使用仍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六、明、清代
(一)明代
著明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这是一部重要的药学巨著,对我国和世界医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清代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祖国医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学科温病学说的建立、人体解剖结构和中医外治法的系统发展。
其中《侍疾要语》是现存最早古书中医护理专书。
七、现代中医护理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开办中医医院及中医医、药、护高等、中等教育,将我国传统医学写入宪法,掀开了中医护理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编写了首部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理学》,创办了第一所中医护校。
1999年我国首届中医护理本科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系招生。
2003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在中医学招生(护理方向硕士)。
复习重点:
1、掌握中医学构成的两大支柱及“三分治,七分养”的内涵
2、掌握中医发展各个阶段中有代表性的著作及其作者
3、掌握中医发展史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创造发明。
4、掌握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