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的选择》:重写莎士比亚戏剧《驯悍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特的选择》:重写莎士比亚戏剧《驯悍记》
作者:司西希,朱璞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1期
摘要:《凯特的选择》是美国作家安·泰勒的小说,它是对莎士比亚戏剧《驯悍记》的重写。
比较两部作品,分析它们在情节、主题方面的相似之处,以及在写作风格上的不同,可以看出安·泰勒在继承原作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重写为原作赋予了当代意义,给予当代人们以深思与启迪。
关键词:《凯特的选择》《驯悍记》重写
2016年是莎士比亚去世400周年,为了缅怀莎翁,兰登书屋发起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出版计划——为21世纪的读者约请如今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重写莎士比亚的经典。
莎士比亚的幽默喜剧《驯悍记》讲述了一位精明的丈夫——彼特鲁乔“驯服”自己骄横的妻子——凯瑟琳娜为温柔的贤内助的故事。
出版社认为文字细腻又擅长写家庭题材的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曾获普利策奖的安·泰勒可谓是重写该戏剧的不二人选。
很快,中文版的《凯特的选择》由王嘉琳翻译,于2017 年7 月出版。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凯特的选择》与《驯悍记》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探讨安·泰勒重写的当代意义。
一、相似之处
虽然《凯特的选择》和《驯悍记》在创作时间上相隔了数百年,创作背景、时代风貌乃至作家的写作风格都大不相同,但因前者是后者的重写本,故而某些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情节相似
从情节上看,两部作品描写的都是女主人公起初十分有主见,不愿意接受被安排的婚姻,但经过一系列无效反抗后,被迫接受婚姻,却出乎意料地过上了美满而又安稳的生活。
《驯悍记》是五幕戏剧,讲述了机智而又霸道的彼特鲁乔驯服“悍妇”凯瑟琳娜的故事。
凯瑟琳娜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女子,她的这一缺点众所周知。
凯瑟琳娜还有一个妹妹,是当时男人都喜欢的类型。
父亲为了能把凯瑟琳娜嫁出去,不惜拿出昂贵的嫁妆给大女儿,而他对小女儿却看管得非常严,不让向她求婚的人们有亲近她的机会。
他担心因为凯瑟琳娜脾气暴躁,没有人愿意向她求婚,所以一定要让大女儿嫁了人之后,方才允许别的男人向小女儿比恩卡提亲。
因此妹妹的求婚者都急于让凯瑟琳娜赶紧嫁出去。
最后,只有彼特鲁乔不担心凯瑟琳娜的“悍”,为了昂贵的嫁妆而向凯瑟琳娜求婚。
从求婚到结婚,两人都在不停地斗嘴:
凯瑟琳娜:驴子是给人骑坐的,你也就是一头驴子。
彼特鲁乔:女人也是一样,你就是一个女人。
凯瑟琳娜:要想骑我,像尊驾那副模样可不行。
彼特鲁乔:够瞧的!够刁的。
凯瑟琳娜:叫你说着了,你就是个大笨雕。
彼特鲁乔:啊,我的小鸽子,让大雕捉住你好不好?
凯瑟琳娜:你拿我当驯良的鸽子吗?鸽子也会叼虫子哩。
彼特鲁乔:你火性这么大,就像一只黄蜂。
凯瑟琳娜:我倘然是黄蜂,那么留心我的刺吧。
彼特鲁乔为了改造妻子,运用了一系列奇怪的方法,凯瑟琳娜在受到各种折磨之后变得顺服,成为一位温柔的妻子。
安·泰勒的《凯特的选择》是小说体裁,女主人公是29 岁的大龄
女青年凯特,她上大学期间因为在课堂上顶撞教授而被勒令退学,之后被姨妈安排到幼儿园当
助理。
对于这样的工作环境,她很不喜欢,可是又无能为力。
她平时除了工作就是照顾自己的
父亲与妹妹的生活起居,并没有认识其他男子的机会。
周围的人一直在催促她结婚,大家都觉
得凯特再不结婚就老了。
她的父亲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他请求女儿嫁给自己的助理,他想利用这样的方法挽留助理,避免他被遣送回国。
如果助理回国,他们的实验室将被取缔。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利用女儿的婚姻大事。
凯特也有一个备受男人喜爱的妹妹邦妮。
她经常为妹妹裙子穿得太短而担忧,她担心妹妹受骗,直接对妹妹的西班牙老师说邦妮才十五岁,还不能谈恋爱。
凯特对于父亲给她安排的婚姻最开始是坚决拒绝的,最终,在和父亲长谈
之后,她选择妥协,同意与父亲的助理结婚。
然而巧合的是,她也慢慢地爱上了父亲的助理,
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好了,小说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二)主题相似
从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来看,《驯悍记》与《凯特的选择》都塑造了一个大大咧咧、不受
约束、脾气暴躁的女主人公,也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
女权主义理论兴起于20 世
纪60 年代,这一理论对文学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与文艺批评方面具有十分深刻的
影响。
人们开始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关注,随后越来越多的人也很自然地开始关注莎
翁笔下的女性人物。
莎翁是英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先驱,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具有很强实力的伟
大作家,莎翁通过他的作品教会人们去感悟“人”,懂得尊重人。
凯瑟琳娜在《驯悍记》中作
为一个具有强烈主见和自我意识的女性出场:“难道我就不可以进去?难道我就得听人家安排
时间,仿佛自己连要什么不要什么都不知道?哼!”她的出场表现出她不喜欢被人安排,敢作
敢当,拥有自己的主见。
同时,她性格乖张,脾气暴躁,与彼特鲁乔第一次相见就恶言恶语。
她对自己的父亲极度不满,总是与父亲争论、犟嘴,甚至对亲妹妹也会挖苦讽刺,乃至追着打。
乖巧又温柔的妹妹比恩卡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莎翁塑造了这样一位毫无温柔之感、无人敢娶
的悍妇。
但正是这样的形象,体现了莎翁的女权主义思想,虽然最终凯瑟琳娜变得顺服于自己
的丈夫,男权主义占了上风。
凯瑟琳娜是独立的女性个体,虽然最后并没有逃过被改造的命运,但还是从侧面反映了女性渴望自由、渴望独立的思想。
《凯特的选择》中的凯特是一个勇敢、
果断的当代女性,书的第一章中写道:“此时,凯特已经大踏步往后院台阶走去,一边将头发
甩至肩后,一边嘴里愤愤地吐出一声‘嗤’。
她把手往牛仔裤上擦了擦,猛地拉开纱网后门。
”这一段描写突出了她的独立干练。
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剩下她和父亲、妹妹,妹妹才十五岁,父亲忙于工作,所以退学之后她就承担起了照顾父亲与妹妹的责任。
他对于父亲的态度并
不是毕恭毕敬,她有自己的想法,在干活时被父亲打扰,她也会很不耐烦地回应父亲。
当妹妹
的衣服随意乱放时,或者裙子太短时,她会直接呵斥妹妹。
这样一个女性,类似当代社会中的“女汉子”形象,是一个独立而又有担当的新时代女性。
同时她不受教条主义束缚,在大学生
活中,她敢于当堂纠正教授的错误,即使因为这件事情被勒令退学,她也毫不后悔。
因此凯特
本身是一位不受束缚、敢于反抗、勇敢、大胆的独立女性,这样的形象反映了安·泰勒想要表
达的当代女权主义思想。
二、不同之处
虽然《凯特的选择》是对《驯悍记》的重写,两者在情节、人物、主题之上有许多的相似
之处,但从社会意义来看,《凯特的选择》毕竟离我们更近,更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当代意义。
莎翁笔下的人物大都属于上流社会,其作品中的人或事都发生在贵族之间,不是小姐就是
绅士,使整部作品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并且,在内容和主题的表现、表达过程中,莎士
比亚还巧妙地将喜剧和悲剧的艺术元素融入剧作中,使《驯悍记》在具有娱乐属性的同时更具
有深刻的思考价值。
众所周知,作者安·泰勒擅长写家庭题材,这部小说也是从家庭落笔,以
机智开明的笔调探讨婚姻、家庭关系,成功塑造了普通人的形象。
她还擅长还原日常细节,描
写出一幅淡淡的生活景象,给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使之契合当代的现实生活。
安·泰勒在
写《凯特的选择》时,描写风格侧重细腻,让读者有了一种亲切感。
小说开篇从厨房的电话铃
声响起,凯特的爸爸让凯特送便当这一小事写起,贴近生活,让人们的阅读变得很轻松。
而主
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单身女性,在幼儿园工作,有一个十五岁的妹妹,这种生活与大多数人的经
历比较相似,更容易引发读者的认同感。
安·泰勒的作品总是落脚于普通人的生活,描写细致
入微又精致准确。
她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幸福感,同时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苦痛感,家也好,爱
也好,都需要你直面人性的幽暗。
她的代表作品《呼吸课》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玛吉和艾勒,他们是一对夫妻,要动身去参加一位老朋友的葬礼,没想到在路上,矛盾冲突在两人之间不断
发生。
玛吉几乎开始恨艾勒,他总是要和自己唱反调。
循环往复的吵架引起了玛吉对于过去的
思考,她想起了遇到艾勒之前自己的生活,自己和艾勒谈恋爱的过程,想起了他们结婚时候的
场景,生小孩,一起将孩子抚养长大成人再送走的各种情景。
28 年来,他们重复着相似的争吵、相似的指责,相似的怨念一年一年地被翻出来,没有一件被忘记。
28 年来,他们也持续着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默契到只要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就能理解和安慰对方。
这部作品同样
写家庭婚姻生活,但是并没有让读者感到无聊,反而教会了人们人生的道理:“人生就像呼吸。
呼气,失去;吸气,得到。
无论是细碎的家庭生活,还是几乎被遗忘的激情和爱,都在呼吸之间。
”
三、重写的当代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曾肯定安·泰勒道:“我认为她真是一位神奇的作家,
是一位颇具天分的小说家,她从不发牢骚,而只是向读者展示她试图去做的事,去呈现庸常生
活中那些值得书写的地方。
”她的作品都没有特意描写社会背景,其故事可以用于任何社会背
景中,因为在各式各样的逼真细节之下,作者始终都在探讨不同人物间情感上的矛盾和他们在
家庭中位置的不同,力图让读者能够在读文本的短暂时光中生活在她所描述的生活里,去体验
与理解不同人物的所思所想和行为方式。
她的这种创作特色,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读
者更乐意去品读,感悟人生哲理。
在《凯特的选择》中,安·泰勒为凯特妥协之后的婚姻安排
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圆满的结局,她慢慢地爱上了父亲的助理,生活也步入正轨。
凯特的选择
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很多人的命运都有可能被安排,完美
的婚姻不一定存在,有时我们要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适当地低头,改变自己的心态。
婚姻可能
不会如意,但爱情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彼此磨合,努力走下去,或许人生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凯特的选择》这本书的扉页上写道:“好的恋爱,首先要对本身诚笃。
”这句话也可能
是作者送给读者的爱情箴言,当代社会,在爱情面前,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但是美好的爱情
要忠于自己的内心,选择与最舒适的人在一起,不能因为容貌、金钱等外在的东西而违背自己
的内心。
凯特的选择,是对生活的妥协,在爱情方面,她并没有做到对自己诚实。
她恋爱的幸福,是一种偶然,所以,我们从书中学到的不应是“凯特的选择”,而是自己想要选择什么样
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莎士比亚. 驯悍记[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 鞠蕊. 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与《驯悍记》[J]. 唐山学院学报,2003(4).
[3] 安·泰勒. 凯特的选择[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