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预言了王朝灭亡的童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有哪些预言了王朝灭亡的童谣?
所有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预言或揭示某些朝代的兴亡更迭、历史人物的成败祸福,以及社会战乱、自然灾变的前兆或验证等。
以下是盘点的中国史上十三大不可思议的童谣预言:
一、“弧箕服,实亡周国”
《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末年的一天,周宣王在都城镐京大街上听到有一群儿童喊:弧箕服,实亡周国。
宣王大惊,以为卖〝弧箕服〞(乘箭的袋子)的人要造反,命令把卖〝弧箕服〞的统统抓起来杀掉。
他哪里知道,这里讲的弧箕服其实另有所指。
二、“萍实”、“商羊鼓舞”
据《家语》记载,有一次楚昭王乘船渡江,看到江中有一个大如斗的红红的圆东西撞到船上。
船上的下属将这东西捞起给楚王,楚王感到十分奇怪。
问左右大臣,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于是楚王派人去鲁国问孔子。
孔子说那是“萍实”,抛开可以吃,是好东西,是只有霸主才有缘得到啊。
鲁国大夫听到这个消息就问孔子,“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孔子回答说,“我过去到郑国时,在陈之野的地方听到过一首童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这次果然应验了。
”
三、“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做梦都希望江山永保,自家天下可延至千世万世。
而偏偏一块偶然发现的石碑上刻的一则谶语令他寝食难安,就是“亡秦者,胡也”。
四、“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
汉元帝时,有童谣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到汉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戊子,北宫中的井泉稍微有上涨,后来井水溢出来向南流去。
井水,阴也;灶烟,阳也;玉堂、金门,至尊之居,象阴盛而灭阳,窃有宫室之应也。
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至汉成帝封
侯,为三公辅政,因以篡位。
五、“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
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
汉成帝时有童谣:“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
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
六、“千里草,何青青。
”
据《后汉书》记载,汉献帝元年初,长安有童谣说,“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乍一听难解其意。
“千里草”实为“董”,“十日卜”为“卓”,这首童谣是讲董卓的。
而无论是“千里草”还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而不同于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暗示董卓将自下摩上,以臣陵君。
“青青”指爆发,暗指董卓暴盛当权,却又迅速败亡,落得〝不得生〞的结局。
董卓因为飞扬跋扈引起诸侯讨伐,最后被他的养子吕布所杀。
七、“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
”
汉献帝建安初年荆州有童谣:“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
”这是说汉代从中兴以来,仅荆州能保全,等到刘表任荆州牧以后,百姓还能生活丰足快乐,但到建安九年便要开始衰落了。
所谓开始衰落,是指刘表的妻子死去,各位将领也都零落衰亡。
所谓十三年没有什么遗留,是指刘表又要死了,因而荆州就要衰败了。
八、“三公归于司马”
东吴国力不强,吴王对部下不信任,把屯边守将的妻子儿女当作人质安置在后方,称为:“保质童子。
”每天都有十几个保质童子因为身份类似而在一起玩耍。
九、“黄獐歌”
武则天如意年间以来,民间开始流传唱一首“黄獐歌”,歌词是“黄獐黄獐草里藏,弯弓射你伤”。
不久契丹族反叛,杀了都督赵翙,营房和都督府都被契丹人占领。
朝廷命令总管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王孝杰四人,前后带领一百多万兵马前去征讨,全都被契丹人给打败了。
他们带领军队败退到黄獐谷,被契丹人彻底消灭,没有逃脱
一支人马。
“黄獐之歌”得到了验证。
十、“杨柳谣”
唐中宗永淳年以后,天下皆唱:“杨柳杨柳漫头驼”。
后来徐敬业出事,先是他出任柳州司马,接着他伪造皇帝的文书,自己任命自己为杨州司马,把长史陈敬之杀了,占据江淮一带造反。
朝廷派李孝逸去讨伐,砍下了徐敬业的脑袋,用马驮到洛阳。
这件事正是对“杨柳杨柳漫头驼”的验证。
十一、“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县。
”
唐中宗景龙年间,安乐公主在洛州道光
坊修建安乐寺,花费白银几百万两。
当时流传的童谣说:“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县。
”后来唐玄宗诛杀韦后一党,同时将安乐公主杀了,并将头悬挂在高竿上,将她贬为“悖逆庶人”。
十二、“八月无霜塞草青”
唐朝僖宗年间,长安流传一首童谣: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
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
当时正值黄巢作乱,唐僖宗整日闷闷不乐。
听到这首童谣,虽不太明白意思,却知道不太吉利。
十三、“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建文帝即位,并着手削藩以巩固自己的势力。
在铲除了几个势力较小的藩王后,将矛头指向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
朱棣虽负抵御蒙古之重任,是举足轻重的藩王,但是这一次,却即使装疯都不能幸免被削藩之运。
最后燕王朱棣起兵打败建文帝,攻占南京,作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