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四等控制网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新市四等控制网设计方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阜新市约400平方公里。

要求在2016年1月之前,完成建网任务。

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有足够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网,平面控制网设计精度为城市四等,高程网以三等水准高程布设,按相关要求,在已有1:15000的巢湖市地图上进行图上设计,并进行对比,选择最佳方案作为最后设计成果,用于施测。

实验要求:按照平面控制网和高程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控制网。

组内成员要要密切配合,分工明确,然后进行控制网的建立,并进行误差分析,之后进行施工。

二、设计方案
2.1 介绍任务
根据实验要求在阜新市周围约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由已知控制点进行控制网建立,然后
2.2 测区概况
阜新市系辽宁省辖市之一,位于辽宁省西部,与省会沈阳市直线距离147.5公里。

往南经锦州可直下京、津;北上经通辽可到霍林河矿区;东达沈阳及辽东沿海城市;西至朝阳、内蒙古,是辽宁西部的交通要道。

阜新全境呈长矩形,中轴斜交于北纬42度10分和东经122度的交点上。

阜新地区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

阜新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

阜新市的四季是以候平均气温高于20℃为夏季,低于3℃为冬季(全国标准:高于22℃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

介于二者之间的气温分别为春、秋季。

行政区划
2.3 作业依据
考虑到该测区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控制网以《城市测量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四等三角点的标石采用上面为柱石下面为盘石的结构,两者均用钢筋混泥土预制再进行掩埋,具体规格和要求见《城市测量规范》附录二十三。

2.4 城市平面与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法与要求(选点及标石埋设等)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四等点以高等级三角点为基础,尽可能采用插网方法布设,但也采用了插点方法布设,或越级布网。

即在二等网内直接插人四等全面网,而不经过三等网的加密。

三等网的平均边长为8km,四等网的边长在2~6km范围内变通。

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三等为士1.8",四等为士2.5"。

三、四等插网的图形结构如图2-4所示,图2-4(a)中的三、四等插网,边长较长,与高级网接边的图形大部分为直接相接,适用于测图比例尺较小,要求控制点密度不大的情况。

图2-4(b)中的三、四等插网,边长较短,低级网只附合于高级点而不直接与高级边相接,适用于大比例尺测图,要求控制点密度较大的情况。

三、四等三角点也可采用插点的形式加密,其图形结构如图2-5所示。

其中,插入A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内插一点的典型图形;插入B、C两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内外各插一点的典型图形。

用插点方法加密三角点时,每一插点至少应由三个方向测定,且各方向均双向观测。

同时要注意待定点的点位,因为点位对精度影响很大。

规定插点点位在高级三角形内切圆心的附近,不得位于以三角形各顶点为圆心,角顶至内切圆心距离一半为半径所作圆的圆弧范围之内(图2-6的斜线部分)。

当测图区域或工程建设区域为一狭长地带时,可布设两端符合在高级网短边上的附合锁,如图2-7上部的图形结构;也可沿高级网的某一边布设线形锁,如图2-7下部的图形结构。

国家规范中规定采用插网法(或插点法)布设三、四等网时,因故未联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例如图2-5中的AB边),三等应大于5km,四等应大于2km,否则必须联测。

因为不联测的边,当其边长较短时边长相对中误差较大,给进一步加密造成了困难。

为克服上述缺点,当AB边小于上述限值时必须联测。

实地选线和选点。

图上设计完成后,按图上设计的路线进行实地选点,以确定水准点的位置。

水准点位置的选择应能保证埋设的标石稳定、安全和长久保存,并便于GPS和水准观测使用。

标石埋设。

水准标石分为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种。

基岩水准标石是与岩层直接联系的永久性标石,基岩水准标石宜埋设在一等水准路线结点处,每隔400 km左右一座;在大城市、国家重大工程和地质灾害多发区应予增设;基岩较深地区可适当放宽;每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少于4座。

2.5 GPS网布网原则与观测的等级要求、数据处理
GPS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阜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情况,确定该测区可建立D级 ,根据规程规范,D级GPS
Ⅰ GPS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Ⅱ GPS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Ⅲ 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

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Ⅳ 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Ⅴ为了便于GPS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Ⅵ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向点与观测站距离一般应大于300米。

Ⅶ GPS网必须由非同步独立观测边构成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和线路。

各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和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的规定如表2
表2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
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的规定:
σ
W(1.1)

2
2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

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
(1.2)
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计算按规定执行。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1.3)的规定。

(1.3)
2.6 成果提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