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兼善教育集团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兼善教育集团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纤绳(qiàn) 肉脯(fǔ) 佐料(zuǒ) 前仆后继(pū)
B. 荫庇(yīn) 襁褓(qiáng) 赡养(zhān) 抑扬顿挫(yì)
C. 气馁(lěi) 脐橙(qí) 拙病(zhuō) 蓦然回首(mù)
D. 汲取(jí) 酗酒(xù) 臀部(diàn) 繁花嫩叶(nèng)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箫瑟霹头盖脸滚瓜烂熟蓦然回首
B. 遣责沧海桑田擎天憾地万恶不赦
C. 誊写一视同人穷愁撩倒油光可鉴
D. 蝉联冥思遐想谆谆教诲书声琅琅
3.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日本帝国主义想让我们沦为亡国奴,难道我们就该引颈受戮不成?
B. 江津的滨江新城发展迅速,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

C. 他画的桃花非常逼真,含苞欲放,给人以一种妙手回春的感觉。

D. 儿子参加中考,她在家里如坐针毡,急得不得了。

4. 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 (5)(6)(4)(1)(3)(2)
B. (5)(1)(3)(6)(4)(2)
C. (1)(3)(2)(5)(4)(6)
D. (3)(2)(5)(1)(4)(6)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孔乙己》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

B.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
社会生活。

C. 莫泊桑是德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分“赋”“比”“兴”三个部分。

二、语言应用
6. 请参照画线部分补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化用诗文,句式相近,语意连贯。

世间万物,皆有其美,无一不牵动着诗人的情思。

它可以是李清照在疏风骤雨后牵挂的
海棠;它可以是李煜在寂寞无言时瞥见的月钩;它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还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 综合性学习。

前段时间,在央视一套、十套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古典诗
词的关注。

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3)小题。

材料一:不久前,青年调查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经常会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61.0%的受访青年偶尔会,17.9%的受访青年很少会,2.6%的受访青年表示从不接触古典诗词。

材料二: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但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重视颜值体型的
人多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热衷于转载“心灵鸡汤”的人多了,而专注于文化
内涵的人少了。

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

步入书店,最显眼的
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
束之高阁。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

一方面,学校课堂中
的诗词教育,抛却了诵读、品读的传统,过分专注于由诗词中心思想衍生的各种试题。


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许多家长过分专注于对孩子
绘画、唱歌、舞蹈、主持、英语等“一技之长”的培养,让古典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
识受到冷落。

材料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认为,只有不断吸收,才有创新,在少
年最好的年华让他们去记忆传统文化最精华的东西,对他们的人生仍是利大于弊。

即便此
类文化节目有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资深文化评论人韩皓月说:“文化节目作为综艺多样化的一种新内容与新形式,是值得
鼓励的。

它启发我们思考在互联网时代,怎样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更好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


(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一种现象。

(2)请根据材料二,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

(3)《中国诗词大会》对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相结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为此,你们班
也将利用班会时间举办班级“诗词大会”。

但你的同学郝冷墨不愿意参加,作为班上的组
织委员,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劝告并邀请他一起参与活动。

四、名句名篇
8.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子曰:饭疏食饮水, ______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2)白头搔更短, ____________ 。

(杜甫《春望》)
(3) 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4)俗子胸襟谁识我? ______________ 。

(秋瑾《满江红》)
(5)酒酣胸胆尚开张。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6)成语“居安思危” 和《<孟子>二章》中的“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7)“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或思念,或
祝福,或表达关切……从初中学过的诗词中可以寻找到很多写月的诗句,它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五、文言文阅读
9.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
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2)小惠未徧()
(3)神弗福也()(4)望其旗靡()
2.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 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1)政治方面:(2)军事方面:。

4. 你认为鲁庄公是“鄙”还是“不鄙”呢?请简述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10.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那年我12岁,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

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
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
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精神恍惚。

这些
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
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
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
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

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
让他自己思过。

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
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
浊之气。

⑥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⑦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
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

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
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⑧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
不会将我们引爆。

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⑨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
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

”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⑩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

人生中那些
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
扎进去。

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
转机和希望。

⑾跟着月亮走吧。

⑿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
“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
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⒀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
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1. 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具体写了那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请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3. 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

4. 第⑾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文章标题“我们跟着月亮走吧”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1.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探秘中华“泥精”荣昌安陶
①泡菜是巴蜀之地独有的地方美食,用于制作泡菜的重要器具泡菜坛,只有用合适的陶
土材料制作方能有助于泡菜的发酵,然而很多川人不会想到自家的泡菜坛很可能就来自
于有名的荣昌安陶。

②在荣昌安富汽车站下车,你就会发现镇上有条街就叫作“安陶路”,可见安陶在安富
人心中的地位。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

在安富镇上,随便向一个老乡打听安陶的事情,他们就会跟你唱起这首从祖辈那里
就传下来的民谣。

③安富雅山尧王庙前,曾有一块记载着安富制陶历史的石碑,碑记末书“乾隆四年”。

根据碑文记载,荣昌安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安富烧制陶器的历史已有800年之久,远远早于安富建镇时间。

④荣昌安陶的陶土资源具有与从不同的优势。

在安富境内有一条长25公里、宽2.5-4.5
公里的陶土矿带,平均厚度1.2米,陶土总储量为1.1亿吨。

其陶土质地细腻,可塑性强,吸水率、烧失率低,是最佳的陶瓷制作原料。

尤其是陶土又自然形成红泥和白泥,不需要
人为加工,这在其他产陶区是没有的情况。

⑤相传安富鸦屿山上肖家窑的一个学徒在某次对水缸进行例行清洗的时候,发现缸底沉
淀的陶泥细腻柔滑,比平时用来做陶器的泥要软得多,于是便把这些陶泥收集起来以备不
时之需。

不想,这些陶泥用来更加顺手,软如面团,柔如糯米,做的东西表面手感光滑,
不似平日的陶器那般粗糙硌手,陶工们亲切地称之为“泥精”。

⑥因这些陶泥泥质细滑,无论做什么陶器塑形都极好,且不易龟裂,烧制出来的器具小巧典雅,端庄大方,无论是素烧还是上釉皆品质上乘。

随着这一发现并伴随制陶技术的革新,工匠们制作了大量胎质薄,器型美的壶、杯、盏,文房用的笔洗、水孟、砚滴等,更有民俗文化中常出现的香炉,器物摆件,鸟食罐等各类造型器具。

生产出的陶器供不应求,渐渐地“泥精”便成了荣昌安陶的代称。

⑦而今荣昌安陶已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坭兴陶齐名。

荣昌的安富也与江苏的宜兴、广东佛山的石湾并称为“中国三大陶都”。

1. 联系全文分析,荣昌安陶的陶土资源具有哪些优势特点。

2.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然而很多川人不会想到自家的泡菜坛很可能就来自于有名的荣昌安陶。

(2)烧制出来的器具小巧典雅,端庄大方,无论是素烧还是上釉皆品质上乘。

3.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4. 第⑤段划线句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分析。

这些陶泥用来更加顺手,软如面团,柔如糯米,做的东西表面手感光滑,不似平日的陶器那般粗糙硌手。

5.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荣昌安富镇上有条街道以“安陶路”命名,可见安陶在安富镇百姓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B. 泥精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的,并通过技术革新最终烧制出形态各异的陶具。

C.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先后介绍了荣昌安陶悠久的历史和如今的发展。

D. 由于荣昌制陶业逐渐兴盛,使得荣昌安陶最终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坭兴陶齐名。

七、命题作文
12.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
(1)“背”是个有故事的字,它总能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

可能想起坚实温暖的脊背,可能想起负重前行的情景,可能想起不愉快的背叛或潜藏的秘密……
请以“背”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生活潦倒,然而却过得相当快乐。

有人问他:“这么多人挤在一间小屋里,可你为什么看上去很享受?”苏格拉底回答:“虽然很挤,但我可和我的朋友随时交流思想。

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过了一段时间,和苏格拉底同住的几个朋友都搬走了,屋子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于是有人又问他:“你一个人为什么还会那么高兴?”苏格拉底笑着回答:“一个
人住是挺孤单的,但是我有很多书可以读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难道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