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一.市场和流通
1. 市场的含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商品占有
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及意志行为。

买卖关系包括物物交换,也包括商品的货币交换。

意志行为包括商品交换者为了建立交换关系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也就是善品交换者主观意志的外在表现。

流通的含义;流通是指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包括社会性转移和经济性转移。

社会性转移是指产品所有权的转移和产品的空间转移。

经济性转移是指通过对产品转移可以增加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和提高产品的效用。

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是连接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必不可少的环节。

流通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和消费的分离。

流通起到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的作用,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流通的过程由三流组成,即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第一,商流,指商品的所有权和货币所有权的转移,是商品价值不断被实现的运动过程。

包括交易过程中的看货、洽谈、签约、成交、结算等业务。

通过商流的形式完成交易,卖主的商品所有权转移到买主手中,而买主的货币转移到卖主手中。

第二,物流是指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空
间位置移动以及相关经济活动,包括运输、流通加工、仓库储存等。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实现商流目的的手段,是流动的基础业务活动。

第三,信息流是指与交易有关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的搜集、处理和传递运动过程。

信息是知识和行情的载体,为商流和物流服务,为商流和物流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三流”间关系:信息流是向导,商流是前提,物流是基础。

信息流既制约着商流和物流,并且将商流和物流联系起来,完成商品流通全过程;另一方面,商流和物流以及信息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动流通过程的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是媒介,通过商流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流通的特点:第一,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而农产品消费是常年的、普遍的,在流通过程中需要有储备、运输和分销的环节,以保证均衡上市和满足城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

第二,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采取技术措施保持产品的鲜度十分重要。

第三,农产品体积偏大、重量偏重,运输成本较大,不适合长距离运输。

第四,消费者零散购买,一次购买数量少,购买频率高,往往凭感受进行选择,对农产品的营养卫生缺少把握。

第五,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以及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小。

流通渠道:第一,直接流通渠道,是指产品由生产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中间不需要其他交易环节,也称之为短渠道。

第二,间接流通渠道是指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经过批发和零售等中间环节后才能到达
消费者手中,称作长渠道。

后者是在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中出现的,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间接流通渠道的四个阶段:生产阶段,批发阶段,零售阶段,消费阶段。

二.批发市场
1. 含义: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

它是指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一是指进行农产品批量集中交易的场所;二是指为农产品进行批量交易提供的一种服务组织。

2. 功能:第一,商品集散功能。

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需要迅速销售出去,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把分散在各产地的农产品汇集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交易过程。

第二,价格形成功能。

产品批发市场实行的是现货批发交易,来自各地的农产品同场竞争,同一种农产品就可以通过比较按质论价,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真实地反映农产品价值的市场均衡价格。

第三,供求调节功能。

批发市场大量集散和交易,有利于及时地缓解区域性供求矛盾。

第四,信息中心功能。

市场每天形成的交易价格反映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备受广大经销商关注。

第五,综合服务功能。

批发市场通过自身的运营为交易者提供各种方便交易的服务项目。

包括为交易者提供交易空间、停车场、交易中介和储藏
等。

3. 外国批发市场的经验:第一,日本韩国的东亚模式,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有完善健全的批发市场法律法规作保障;拍卖是批发市场最重要的交易方式;加强对进入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有利的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

第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模式。

政府不参与农产品市场的开设,市场多由企业或私人投资兴建;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派出人员对批发市场进行管理;场内交易以大批发商为主。

第三,以荷兰、比利时为代表的欧盟模式。

进行全国性的拍卖,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价格导向;市场由农民或种植公司联合开办。

三.零售业态
1. 含义: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

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素分别是目标顾客、商品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

(一种既存的零售业态体现出一种明确的信息,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为了得到这种服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不同零售业态的特征对买卖双方都缩小了寻找对方所需要的成本。

2. 影响供给因素:第一,政策动因和政策激励。

第二,零售业态及零售企业间的竞争。

在此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零售业态或者其中
的企业会退出市场。

第三,零售经营管理技术。

在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构建方式既定时,零售经营者的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运营成本影响零售业态供给。

第四,社会技术水平。

主要包括企业外部交通运输、物流设施、信息技术水平等。

这些都影响着零售业态的运营成本,若成本低或者能够提供相同情况下更多的服务,则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第五,产业链构建方式。

产业链构建方式决定了流通费用,影响运营成本,从而影响零售业态的供给。

3. 影响需求的因素:第一,人均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提高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发展,也对商品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催生出新的零售业态。

第二,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升级。

收入提高推动了需求结构的升级,从而推动零售业态服务水平的提升。

第三,消费者偏好。

零售业态会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来定位自己的市场。

第四,安全健康消费需求。

第五,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

4. 农产品零售市场
(1)含义:农产品零售市场位于流通的最终环节,是零售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的场所。

(2)特点:第一,零售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市场上的卖者是零售商,买着是消费者,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后即为终点,不再继续流
通。

第二,零售市场数量多且分散于居民区。

第三,零售市场商品种类多,交易频率高、数量少。

第四,农贸市场上的卖者多为零售商贩,主要经营鲜活食品。

第五,超市经营的农产品由供货商或配送中心供货,进货渠道稳定,产品质量相对有保障。

5. 农产品连锁经营
(1)原因:第一,行业集中化的要求。

农产品及食品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效果明显,他可以带来产品采购、储藏、配送、促销、研发和培训等多方面的规模优势。

连锁经营既是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其规模优势不断发挥的结果。

因此零售行业集中化的演进,要求零售企业走向连锁化。

第二,零售企业经营合理化与快速成长的需要。

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使得商业企业必然实行农产品一体化战略,以减少经营环节,提高运营效率。

第三,降低运营风险的要求。

农民对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存在较大风险,农业生产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连锁经营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汇集了众多供求信息,减少了农民的生产风险。

(2)条件:第一,农产品及其加工日趋丰富,买方市场形成。

第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对零售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扩展提供了方便。

第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等技术的进步为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了支
撑。

(3)方式:第一,实行产业化经营。

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家庭经营成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最基本形式,但难以和大规模化的连锁经营相对接,在农户和连锁经营之间就需要建立中介组织。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理想的方式,把生产销售的诸多环节联系起来,引导广大农户转变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第二,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可以通过配送作业的规模经济,降低流通费用,有效地减少门店的库存,加速了鲜活产品的流转,从而增强了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优势。

第三,创建农产品品牌或名牌。

拥有品牌的农产品会相对来说更有竞争力。

第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体系。

建立健全标准化的质量标准和安全体系,可以进一步减少经营管理的费用。

质量的保证,也有利于提高连锁经营的信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