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庄河六高 - 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初考试(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开学初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答题,其它题为必答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其意义不同寻常。
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
微博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
这一被中国网民热捧的新媒介甚至成为穿越信息黑洞的牵引力量。
其实,小小的微博承受了不少不能承受之重,承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
在微博八面风光的背后,我们需要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形态的宽度与限度。
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体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波兹曼看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波兹曼曾认为,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
他甚至顽固地认为,400年来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
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数来自于印刷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是一样的。
印刷时代成就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电视媒介则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的形式。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成。
波兹曼的这种观点,不无偏激,但有一定道理。
微博催生我们的公共生活,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宽度为代价的。
与波兹曼一样,我认为,印刷媒介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系统性。
阅读和写作成熟于印象时代。
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
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140字以内。
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是丰盈的,但这种阅读多是视觉层面上的愉悦,属于刺激大脑皮层的浅性观赏。
微博世界中的阅读是典型的走马观花,很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
在微博所目击的风景,“神马都是浮云”。
读者享受的只是视觉的漫游,而对于思想和思维的深度操练,微博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
如果不适当控制自己的时间,微博会让你浪费很多时间,毕竟,碎片信息、碎片思考还是有其局限性,它不能提供系统性思想。
微博视野的阅读,是典型的浅尝辄止阅读。
人生苦短,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稀缺资源,在微博上投注了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必然的挤占了总的读写时间。
关键的是,微博改变了我们读写方式。
习惯于微博读写的人,思维方式也被微博化,即被碎片化、颗粒化、浅表化,缺乏对问题的深度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选自张涛《微博时代的新读写》)
1.下列对“微博”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某种程度上微博是以牺牲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宽度为代价的。
B.改变中国社会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是微博释放的“微动力”。
C.微博改变人类的读写方式,但并未改变人类总的读写时间。
D.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可见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意义不同寻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适当控制微博阅读,避免被碎片化、颗粒化和浅表化。
B.在作者看来,微博容易使读者的注意力严重碎片化。
C.追问和思考微博这一新兴媒介形态的宽度与限度迫在眉睫。
D.微博世界的阅读是视觉层面上的阅读,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最大的不足是给书写者的空间极其有限,无法表达像样的思想。
B.阅读和写作成熟于印刷时代,印刷媒介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系统性。
C.波兹曼认为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体对于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因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并且最终能控制文化。
D.印刷时代成就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度,娱乐则是电视上所有话题的超意识形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
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
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
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表为侍御史。
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
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
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
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
求外迁,为华州刺史。
清政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居为义合里。
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子陵代之。
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是时,贼为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
贬吉州刺史。
未几,徙义成节度使。
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
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
薄居处饮食。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
强:努力
B.表为侍御史表:上表文
C.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罪:犯罪
D.至滋不辞,席嘉之嘉:嘉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袁滋为政以慈惠为本的是()
①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②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③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④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⑤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⑥流民至者,给地居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进入仕途后,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清政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居为义合里。
(5分)
②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苇之所如,。
,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2)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生乎吾前,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
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
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
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
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
信就写到这里。
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
吻你。
你的妈妈。
”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
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
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
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服。
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
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
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
冬天眼看就到了。
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
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
他沉呤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
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
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
村里人准会笑话。
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
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文卡是个有些自私、怠惰、爱面子的人,虽然良知未泯但却不知感恩,不顾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的需要。
B.文卡在进城半年以后成了一个自私而冷漠的人,作者借此告诉人们城市生活是扭曲心灵、泯灭良知的源头。
C.文卡没有给母亲寄去预算剩余的10个卢布,是因为他觉得这点钱太少,不能帮母亲解决家里的困难。
D.造成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从表面看是因为母亲的来信重复、单调、无趣,实际上深层原因是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理解和关爱。
E.这篇小说基本上采用平实的叙述语言,但平实中却蕴含着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
(2)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6分)
(3)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6分)
(4)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攀登物理高峰——寻找J粒子的丁肇中
20世纪50年代,丁肇中就对探索新的基本粒子发生了兴趣。
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
但是,正在这时,诽议和疾病向他袭来。
l966年至l970年的粒子研究是他科学道路上最为艰苦的5年。
他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制定攻克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忙着设计制造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始终找不到使人欣慰的新粒子。
丁肇中陷入困境之中,然而科学研究的责任心鞭策着他不能停步。
他和同事们不断地修改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经常日夜奋战在仪器旁,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卧室。
就这样,他们艰苦奋战5个春秋,科学实验数据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正当他们的实验处于困境的时刻,学术界对他们发出了种种议论。
有的说,丁肇中所设想的寻找新粒子的实验是异想天开,已走到了死胡同啦!
1966年至l970年,丁肇中为了在高能物理最厚的地方钻孔,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弄得精疲力尽,全身无力,他虚脱了,不得不去医院治疗。
医生在他的病历表上写着:“因经常劳累患神经衰弱症。
”医生看看病历表,按一按他的脉搏,又看看丁肇中无力支撑自己身子的样子,耐心地说:“我劝你最好休息一年。
”医生的话晴空霹雳似的向他击来,他顿时感到束手无策。
丁肇中叹了一口气,用祈求的口吻说:“大夫,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医生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医生的决断,无疑对丁肇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5年的汗水将毁于旦夕,他只好在医院中痛苦地回忆过去,思索着未来。
5年来,他领导美国和西德两个实验研究小组,夜以继日的埋头在实验室之中,希望能揭开高能物理的新天地。
在这5年里,他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他抛开家庭的天伦之乐,难道这条路走错了吗?他依然有一个信念:“在某一个能量阶层内,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
”
丁肇中回顾了5年来的物理实验工作,更加坚定地认为,5年的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在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扫除许多障碍。
他下定决心,进一步总结过去5年来的得失,着手修改实验计划。
一年来的休假,经过医生的治疗,妻子细心的照顾,丁肇中的体质逐渐恢复过来了。
经过冬去春来的考验,他现在精力更加充沛。
随着春天的到来,他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信心,比以往更加坚定不移,像一颗永恒的星在宇宙中闪光。
他说:“我要寻找到宇宙的真相!”
丁肇中的研究是从揭示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开始的。
尽管在这以前,科学界曾对基本粒子结构提出种种设想,他们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3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
但丁肇中并没有邯郸学步,而是另辟蹊径。
他这样提出问题:难道基本粒子只有3个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吗?它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呢?
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的观测,l974年8月把能量控制在30~40亿电子伏特时,计数器开始显示出结果了。
丁肇中的研究小组对所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一个重大的事实:那就是,在31亿电子伏特附近反应数目急剧增加而形成了一个极端显著的尖锋。
丁肇中对这一奇迹般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定在这个尖锋处有一个新粒子存在。
为了慎重起见,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丁肇中的研究小组的同事一直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
研究组的陈先生曾对丁肇中博士说:“有一只鸟在手中总比在森林中的两只鸟好。
”在种种压力下,丁肇中终于同意发表他们发现J粒子的结果。
经过l0年的艰苦奋战,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终于在物理学这个皇冠上添加了一颗珍珠。
在丁肇中发现新粒子的同时,美国西海岸的伯顿·里希特博士领导的研究组也发现了性能相同的新粒子。
二人一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
(节选自鲍振元《丁肇中——跨世纪科学家的典范》,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所以他的研究是有继承性的。
B.1966年至l970年的5年中,丁肇中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进行一次次实验,虽然一次次失败,始终没有找到使人欣慰的新粒子,但是却为后来获得成功打下了基础。
C.在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发出的种种议论,以及不少同行的指责中,丁肇中认为“在某一个能量阶层内,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是信念支撑他获得了成功。
D.科学界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3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认为基本粒子是由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他率先发现J粒子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说法。
E.本文对丁肇中发现新的粒子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对他因寻找新的基本粒子累病,不得不去医院治疗的描述,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研究精神。
(2)丁肇中的研究精神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6分)
(3)丁肇中得病后休假一年,这和他发现新的粒子(J粒子)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
(4)在认定有新粒子存在的情况下,丁肇中和他的同事想法不同,丁肇中是“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同事“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3G用户双方同时拥有足够的带宽,就可让远隔几千里的人实现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B.朝韩炮击事件恶化了朝鲜半岛的安全态势。
目前,两国边境数千门大炮对峙,局势紧张,双方枕戈待旦,摆足了架势。
C.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对这一问题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姑妄言之吧。
D.“语文科目让我觉得比较难的是繁体字辨析,每个看起来都似是而非。
”在参加完2011年复旦“千分考”后,一名考生如是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上海世博会举行的香港活动周为游客安排了包括音乐欣赏、电影展播、时装表演以及智能卡先进应用科技展览在内的一系列内容。
B.“中国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被人误解了,以为就是在核桃上面刻条船什么的,反而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所积淀的大国气度被忽略了。
C.在家乐福超市买的牙膏盒上的外贴标签显示有效期为2013年,但撕开这个标签,盒上印的有效期却为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
D.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一直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质量,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受到广泛认可。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文化,大文化是自然、社会关系与日常文化浑然一体的庞然大物,笼罩人们而不为人们所知。
,。
,。
,。
①对它的评估不能用西方的经验去衡量
②西方节日文化已被政治解体、民族矛盾、宗教派别和企业利益所切分
③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大文化所剩无多
④中国的春节文化却一直保留下来
⑤它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文化体系
⑥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现实功能
A.①②④⑥③⑤ B.③②④⑥①⑤
C.①③⑤⑥②④ D.③⑥⑤①②④
16.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5分)
这番话不免罗嗦,①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②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③在文学,④阅读⑤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界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示例: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
语文是,。
六.作文(60分)
18.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读了上述文字,请自选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