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
化品格的培养
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
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
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的内容。
文化品格是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
语人才的必备品格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
养的基本要求。
基于此,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品格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和语
言技能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忽视了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言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
但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习俗,会产生
各种程度不同的不良的后果。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
的文化品格是重要而且是必要的。
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文化品格
小学英语课程结构多以话题为框架,以口语交际为载体。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仅教授语言知识,要以语言知识为核心,多元化地向学生渗透其蕴含的
文化背景及相关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如在教学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型为
主体的对话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使用How old are you?这个问句的语境和场景。
在英美国家,年龄是个人隐私,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
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听
到别人唐突询问对方的年龄,只有在移民局等相关机构才会遇到这样的问话。
如
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教学语言知识,学生不了解中西方国家在文化习俗的差异,这
样的对话则会令人深感不适,甚至产生冲突。
鉴于此,教师在完成How old are
you?这一句型教学后,可以创造性的创设一些语境进行操练,如课本剧表演、情境对话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操练了语言知识,而且能从语境中领会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
二、教学设计要体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理念并在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
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除了演员的表演能力外,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剧本。
同样的道理,一节课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还取决于它的教学设计。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文化品格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目标,既要完成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要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而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在教学设计中时时体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尤其是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我们将其又上升为文化品格。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语言,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交际性,它与所使用语言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语言的同时,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影响交际的因素。
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文化底蕴、认知水平、生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理念,采取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深入研读教材和文本,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元素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与发展。
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课标》列举了小学阶段英语课程中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分级标准的描述。
透过这些描述,我在平时的备课和编写教学设计时,都时时关注教材和文本中潜在的文化元素。
例如我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三起)六年级上册第四模块内容时,就将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模块的话题是Festival,包含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出现了两个节日,一个是美国的Flag Day,另一个是Thanksgiving Day,第二单元中则是我们中
国传统的节日,一共有4个,他们分别是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Spring Festival, the Lantern Festival.从两个单元的
内容和结构上看,我们很容易就明白本模块以节日为话题,既要让学生学会各种
不同节日名称的表达,节日中人们所做事情句子的描述,也要深入了解中西方国
家不同节日的由来、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等。
第一单元中所出现的两个节日中,学生对感恩节比较熟悉,因为在感恩节到来之际,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举行与
感恩节有节的活动,但很多学生对感恩节的来历只停留在表面,对其历史背景和
感恩节给人们所带来的启示是知之甚少,而美国的国旗日学生则更是闻所未闻。
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节日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我在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是学生课前的自学。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法先对所要学习的节
日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更深的渗
透以达到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目的。
第二单元所涉及的节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学生相对来说会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于是我在第二单元的设计中重点放在对中
西方国家节日的比较上,从中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国家文化的异同点和文化优势
所在。
2.以教材为本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学会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
适当的整合,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提升文化品格
我在研读教材过程中有过这样一个发现,有些内容看似只有语言知识和语言
技能方面的编排,但编者有意无意间都有中西方文化元素贯穿其中。
再以新标准
英语(三起)六年级上册为例,在本书的第六模块第二单元中,教学的目的主要
是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句型I’ve got…和Have you got…?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
这两个句型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词汇量也只有零星的几个,但我发现,在这一套
教材中只有在这个单元里涉及到了饮食中所使用的餐具的内容。
而饮食习惯在英
语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以此为契机,在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学习内
容之余向学生介绍了中西方国家在饮食方面的差异。
从中西方国家日常所吃食物、用餐时的餐具以及中西方国家餐具摆放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这样的设计就是
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的一个重要策略,学生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在文化品格
方面得到了培养。
三、以阅读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各国文化异同点,增强学生的
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小学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
的兴趣。
然而,仅靠一周两个课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很难
让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有质的飞越。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它在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
也起到了拓展学生视野的作用。
我们要使学生从根本上提升文化品格,除了教师
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刻苦学习外,还要以阅读为平台,让学生做到“见多识广”。
教师除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与阅读文本相关的文化内涵,还
要在每个学期的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布置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长期、大量的课外阅读去领略各国文化的异同点,增强学生的跨文化
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2.《跨文化交际研究》林大津著
作者信息:陆昌煜,(1975.3-),男,汉族,福建沙县人,三明学院本科,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