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光的直线传播++--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1. 光源
(1)提问学生,说出周围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引出光源。4(2)对比分析太阳光和月光,提问学生月球是光源吗?总结出人能看到不发光物体原因。5(3)介绍光源分类。
新课讲授
活动2.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1) 与声音的传播类比,提问学生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引出光的传播。1(2)
三、教法学法
学法: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11 11 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合作交流法: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11 实验探究能力。
了解什么是光源。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知道光线,光在真空传播速度。
(二)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光在三种介质中传播路径的实验,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会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简单光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2.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4)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建构一个新的理想化的模型——光线。为今后学习光的11 1反射折射做铺垫。
活动3. 光线
(1)激光笔发出激光,提问学生光既然是直线传播的,谁能画出这束光?47(2)结合实际介绍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实际并不存在,是理想化模型。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1.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科学课中已经知道光沿1 直线传播的结论,但认识很浅显,对于同种均匀介质概念模糊。12.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1 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
3.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以及本节课的知识,培11 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自然界神奇的光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对比分析更清楚光源的本质。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111 回归课本,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1111 据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4. 光速
(1)提问学生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引出光速。回顾声音的传播,通过1111将光与声音对比加深学生对于光的理解。(2)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收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教法学法
教法:
1.多媒体动画演示法:体现教学直观性原则,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2. 启发提问法: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111111111111 学习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既回顾知识,又用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光的传播。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突破教11 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2.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事物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11 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学以致11 用,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
第四章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
授课教师: ****
目录
01
说教材
02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03
04
05
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与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学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应用以及光速这三个知识点。本节课是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铺垫。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光学的热情。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结反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活动1. 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
活动2. 典例练习
典型例题,学生分析反馈,教师讲解总结。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五. 板书设计
感谢各位老师!
(1)提问学生,说出周围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引出光源。4(2)对比分析太阳光和月光,提问学生月球是光源吗?总结出人能看到不发光物体原因。5(3)介绍光源分类。
新课讲授
活动2.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1) 与声音的传播类比,提问学生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引出光的传播。1(2)
三、教法学法
学法: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11 11 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合作交流法: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11 实验探究能力。
了解什么是光源。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知道光线,光在真空传播速度。
(二)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光在三种介质中传播路径的实验,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会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简单光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2.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4)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建构一个新的理想化的模型——光线。为今后学习光的11 1反射折射做铺垫。
活动3. 光线
(1)激光笔发出激光,提问学生光既然是直线传播的,谁能画出这束光?47(2)结合实际介绍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实际并不存在,是理想化模型。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1.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科学课中已经知道光沿1 直线传播的结论,但认识很浅显,对于同种均匀介质概念模糊。12.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1 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
3.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以及本节课的知识,培11 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自然界神奇的光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对比分析更清楚光源的本质。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111 回归课本,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1111 据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4. 光速
(1)提问学生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引出光速。回顾声音的传播,通过1111将光与声音对比加深学生对于光的理解。(2)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收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教法学法
教法:
1.多媒体动画演示法:体现教学直观性原则,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2. 启发提问法: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111111111111 学习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既回顾知识,又用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光的传播。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突破教11 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2.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事物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11 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学以致11 用,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
第四章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
授课教师: ****
目录
01
说教材
02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03
04
05
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与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学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应用以及光速这三个知识点。本节课是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铺垫。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光学的热情。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结反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活动1. 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
活动2. 典例练习
典型例题,学生分析反馈,教师讲解总结。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五. 板书设计
感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