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如图是花的结构模式图,能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分别是()
A.①、②B.④、③C.②、④D.①、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花药,④花丝,结合题意答题。

【详解】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花药成熟以后里面含有花粉粒,花粉粒中含有精子;雌蕊的结构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的结构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和中央细胞。

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图中能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分别是④花药和③子房。

故选:B。

2.1952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A.核酸B.蛋白质C.氨基酸D.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详解】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

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点睛】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3.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A.染色体,基因,DNA B.DNA,染色体,基因
C.染色体,DNA,基因D.DNA,基因,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即细胞核中含有①染色体;染色体是由②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
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③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因此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染色体、DNA、基因。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基因、DNA、染色体、概念及与细胞核的关系。

4.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分别描述的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只接受了妈妈的遗传物质D.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
A、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A 正确;
B、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说明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差异,属于变异现象,B正确;
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的基因是杂合体(Aa)其中A 来自妈妈,a来自爸爸,C错误;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

5.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

【详解】
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因此染色体>DNA >基因。

基因、DNA、染色体三者间的关系如下图: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包含关系。

6.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你认同的是()
A.自然状况下,生男孩的几率大于女孩的几率
B.男性的每一个体细胞都只有X、Y两条染色体
C.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后代是女性
D.从形态上看,X染色体大于Y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A. 自然状况下,生男生女概率都一样,A错误。

B. 男性的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23 对染色体,可表示为22对+XY,B错误
C. 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后代是男性,C错误。

D. 从形态上看,X染色体大于Y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7.研究发现,人的酒量大小与基因有关.若体内缺乏某种显性基因(用C表示),会导致酒精的彻底分解受阻而易脸红,这样的人酒量较小.那么()
A.该事例表明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
B.喝酒不易脸红的人能够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C.喝酒易脸红的人的子女体细胞中至少有一个基因c
D.若某人喝酒易脸红,则其父母必有一方喝酒易脸红
【答案】C
【解析】
若体内缺乏某种显性基因(用C表示),会导致酒精的彻底分解受阻而易脸红,这样的人酒量较小。

由此可见: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cc。

该事例不能表明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A错误;喝酒不易脸红的人的基因是CC或Cc,可见喝酒不易脸红的人能够产生一种配子或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cc,只能够产生一种的配子,B 错误;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cc,其子女体细胞中至少有一个基因c,C正确;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cc,其父母的基因可能都是Cc、Cc,都表现为喝酒不易脸红,D错误。

8.鸟类比两栖类结构复杂而高等,在繁殖方面表现为()
A.体外受精、卵生、哺乳
B.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C.体内受精、筑巢、育雏
D.体外受精、孵卵、育雏
【答案】C
【解析】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这几个阶段。

两栖类的生殖发育是体外受精、卵生。

对比分析解答。

【详解】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这几个阶段。

两栖类的生殖发育是体外受精、卵生。

因此,鸟类比两栖类复杂而高等,生殖发育方面表现为体内受精、筑巢、育雏。

故选C。

9.豆天蛾是一种危害大豆的害虫,下面是它发育过程中的四个时期的形态图。

在其生活史中对大豆危害最大的时期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像豆天蛾这类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差别,叫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
豆天蛾是害虫,它在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叶,由于它在幼虫时期没有翅膀不会飞,活动范围小,因此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幼虫时期。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0.下列能正确表示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A.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卵细胞→蝌蚪→幼蛙→成蛙
D.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解析】
【分析】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结合对生活蝌蚪、青蛙的观察及课本知识的学习进行记忆。

【详解】
如图:。

青蛙的发展过程包括:受精卵(a)→蝌蚪(外鳃(b)→内鳃(c→e))→幼蛙(g)→成蛙(h)。

选项A符合题意。

【点睛】
结合生活中对于青蛙的观察,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应不难。

11.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染色体片段
B.性状由基因控制,与环境无关
C.遗传与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D.转基因大豆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
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基因,因此,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A错误;生物的性状不仅与该生物体内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B错误;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与变异是遗传现象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C正确;转基因大豆的变异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可遗传变异,D错误。

【点睛】
此题综合性较强,解答需要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进行解答。

12.下列有关人类生殖、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B.肤色正常(Aa)的夫妇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50%
C.近亲结婚比非近亲结婚生育子女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
D.人为选择性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大
【答案】C
【解析】
男女青年婚前检查可以避免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人结婚导致的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而不是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A错误;
肤色正常(Aa)的夫妇所生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25%,B错误;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C正确;
自然情况下,人类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所以男女比例是接近1:1的。

但如果人为决定所生胎儿的性别,会造成社会上男女比例的失衡,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D错误。

13.下列各种生殖方式中,后代具有更大变异性的是()
A.用月季花的枝条进行繁殖
B.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
C.用甜椒的种子培育秧苗
D.用秋海棠的叶进行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其中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能够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据此答题。

【详解】
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

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

选项ABD用月季花的枝条进行繁殖、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用秋海棠的叶进行繁殖均属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选项C用甜椒的种子培育秧苗属于有性生殖,后代具有更大变异性;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对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意义。

14.原始大气在当时的自然条件长期作用下,形成了()
A.简单的无机物B.复杂的有机物C.简单的有机物D.各种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详解】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及雷电等自然条件在长期作用下,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C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可以借助于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地球形成的年限及当时的条件。

15.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详解】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故选:D。

【点睛】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16.基因是通过亲子间的“小桥”传递的。

“小桥”指的是:()
A.精子B.卵细胞C.精子和卵细胞D.受精卵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详解】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点睛】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17.关于青蛙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在水中完成发育B.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C.它们都是变态发育D.都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解答。

【详解】
青蛙的把卵产在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家蚕的受精和发育都在陆地上完成,A错误。

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体(蝌蚪)→幼蛙→成蛙;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所以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B正确。

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体(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别,属于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别,属于变态发育,C正确。

青蛙和家蚕都是雌雄异体的动物,繁殖后代都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A。

18.下列哪一项在概念关系上是由大到小排列的()
A.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B.细胞→细胞核→基因→染色体→DNA C.细胞→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D.细胞→细胞核→DNA→基因→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上。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

【详解】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
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繁到简的顺序: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如图:。

所以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包含关系。

19.关于人的细胞内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Y B.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C.人的体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D.精子和卵细胞的性染色体都是23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每一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相同。

【详解】
人体正常的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属于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

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时,如果是含22条+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条+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

所以,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

“超级细菌”的出现,正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一种报复。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
B.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超级细菌”属于分解者
C.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超级细菌”属于传染源
D.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超级病菌是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
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详解】
A、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

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

因此,“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故不符合题意。

B、“超级细菌”属于细菌,细菌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维持生活,同时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利用.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故不符合题意。

C、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超级细菌”可以使人或动物植物生病,是致病微生物;而传染源是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因此“超级细菌”属于病原体,故符合题意。

D、细菌在与抗生素的生存斗争过程中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即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

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病原体的抗药性变异得到逐代积累加强,从而形成了抗药性菌株。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