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
2、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
3、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预习内容
1、真理的科学含义
2、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2)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何有真理和谬误之区别?。
(3)怎样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具体的。
(为什么?)。
(2)真理是有条件的。
(为什么?)。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为什么?)
①认识主体的限制。
②认识客体的限制。
怎样对待?。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为什么?)
①认识的对象──;
②认识的主体──;
③认识的基础──。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认识运动的图示:。
②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
发现、检验、发展真理
2、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思想。
二、学习过程
探究1、毛泽东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
材料中的“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包含的哲理是什么?
探究2、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
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科学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革命性
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主张
A.真理都是不确定的 B.真理都是有阶级性的
C.真理都是绝对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
3.真理是相对性的是指
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
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的检验
4.尊重权威,不但等于盲从和迷信权威。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5.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通过新的行星定义,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真理是客观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④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D.②④
7.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这说明
A.真理是可以认识的,必须反对不可知论
B.真理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反对形而上学
C.真理是客观的,必须反对唯心主义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反对教条主义
8.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
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
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
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
①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②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
程
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④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次的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程度。
”材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
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D.认识是无限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10.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二、简答题
11、辨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因此,真理是永恒的。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真理是指人们:
A.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B.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C.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D.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
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5.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埋藏侧念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时间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句话说明:①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②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③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④客观条件会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8.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
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
”从这一自白中能得出的结论是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②对于每一个认识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获得的真理就越多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
上题的答案丰富多彩表明: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无正确与错误之分 B.认识与实际的一致是具体的一致;
C.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部分,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
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这表明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1.实现2010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12.有人认为:“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3.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
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从7月份开始,我国正式进入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临床试验。
l0月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国庆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接种几十万人,还没有一例严重的不良反应。
11月甲流就开始变异了,变异的结果是甲流病毒对于原有的药物呈抗药性,疫苗的有效性也将产生质疑。
而变异的原因猜测此起彼伏,而真正的原因是需要官方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后才能告诉我们的。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与防治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