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3.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2.利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
1.观察放大镜,初步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2.认识透镜、凸透镜。
3、比较三种透镜的不同,认识放大镜具有放大的左右和它的结构特点的关系。
四、1.不同放大镜中间厚度不同,边缘厚度不同与放大镜的倍数有关系吗?
2.学生表明自己的想法。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4.凸透镜中间厚度与边缘厚度差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能自制放大镜。
教学重点: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
教学过程:
一、如何看清楚树枝上的小黑点?
1.视频回顾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以及观察内容的描述。
三、研讨交流
1.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汇报观察结果。
2. 重点研讨问题。
(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的某个部位,各发现了什么?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这个部位时,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有什么不同?
(3)你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到了什么微小物体?有什么新发现?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与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4)观察中,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3. 出示肉眼、放大镜、高倍显微镜下的植物叶片照片。
4. 小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四、拓展
1. 资料学习:昆虫给人类发明的启发。
2. 集体交流。
3. 说一说,人类还有哪些发明也是受到自然界生物的启发的?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一、聚焦问题
1. 图片导入。
2. 提问:要看清楚这些微小物体,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3. 聚焦问题:这些微小物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是怎样的呢?
二、探索
(一)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二)观察蝴蝶
1. 出示蝴蝶标本图片。
2. 蝴蝶标本观察结束后,再任选两样微小物体,用手持式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画出示意图,记录在学习表2中。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计第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8月28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1《放大镜》
教学目标: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3.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讨论。
二、怎样放得更大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七、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计第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8月28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学目标:
1.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汇报讲解。
三、做个简易显微镜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四、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五、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5.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1.自制放大镜,并验证自己的制作成果。
2.思考:自制放大镜与放大镜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设计】
放大镜
作用:放大物体图像
特点:透明 中央厚、边缘薄 有凸度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计第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8月28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2《怎样放的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