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Si n i f i c ati o n of Marxi s
m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叶欣欣
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
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道德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对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特征
马克思的道德观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
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对于事物善恶以及好坏的评价不是真空的,一定是建立在相关的社会背景之下的。
即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受到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深刻影响。
换言之,脱离具体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的道德观是不存在的或者不稳定的,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处于封建社会的人拥有资本主义的或者社会主义的道德观。
反之,人们的道德观念、信条以及伦理情感等也可以通过其社会关系的情况得到解释和说明。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批判功利主义享乐观。
马克思认为道德应该起到一种确保个人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工具作用,正如马克思认为权利应该与现存的生产方式需要一致性一样,
道德也是以人类福祉最大化为前提的,因此道德不能以功利主义的享乐为判断依据,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功利主义所认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的,事实上社会的主要构成是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平等,即善的道德。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要
体现社会道德发展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唯物的,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上层建筑的一般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和帮助人们遵循思想形成的规律,确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正确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对马克思道德准则的功能认识不清,不了解马克思道德准则在现存的社会制度中的巨大作用,和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至于降
低和忽视了道德准则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规律的解释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意识的能动性理论揭示了思想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
思想道德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统一。
思想道德存在于人的思维中,具有主观性是必然的。
思想道德的客观性一方面是思想道德能够影响一定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又能被一定的客观存在所影响。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的活动主要是社会化的活动,这些活动受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立足于实践,以实践为基础。
以实践对思想的需要为基础,从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并为思想提供进步的源泉。
但是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道德说教多,结合实践较少,特别是忽视马克思道德观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作用,怠于捕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意义。
第二,未能充分发挥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面向人而且要面向社会。
人是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始终应该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人。
社会中的人是与当时所在的社会系统紧密联系的。
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要受到具有广泛联系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系统的影响和左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一个基本规律,服从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不同思潮的甄别判断能力。
在西方各种思潮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鉴别力不足。
特别是对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潮和观点缺乏识别和判断能力,要么一味抗拒和排斥,要么不加筛选地接受和宣扬。
因此,要想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承担起社会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紧紧结合时代主题和社会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方法,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运用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构建思想道德教育新环境。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首先要在高校大学生中建构马克思主义信仰氛围,从而在高校内部形成一种教育环境。
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要切实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始终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贯穿于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始终。
在实践中,必须要挖掘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涵和精神理念,不断创新与发展,积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相结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拓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度和宽度。
高校内部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学生教育及社团活动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校园舆论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氛围。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少先队、共青团,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经有了理性认识,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马克思主义,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上升为内心自觉的真实信仰。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认知,鼓励其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运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引领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构建思想道德教育新环境。
切实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始终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贯穿于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始终。
其次,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说教的过程,它包含了大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和政治素养等多个方面。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推动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各个专业课为辅的课程格局,构建多元化的教育
(作者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许阳:《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理念分析》,《才智》,2018年第12期。
②邵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提升的途径》,《教育与职业》,2017年第1期。
责编/潘丽莉 美编/杨玲玲
人民论坛/ 2019年08月下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