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A.翻飞舒服温度夏
B.飞起快乐温暖秋
C.翻腾不适寒冷冬
D.飞腾舒适血脉春
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除了罗切斯特先生以外,还有一个人差点走进简爱的内心——圣约翰,他对简爱是一片真心,可简爱对这份爱情却坚定地拒绝了。
B.戏剧是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亚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
D.《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3 . 下列各句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将“领会”改为“懂得”)
B.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删去“为宗旨”)
C.有了“互联网+”,“一带一路”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理概念,而且是一个又一个用新技术、新理念组建而成的新生态系统。
(删去“且”)
D.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删去“左右”)
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瘠薄(jí)谰语(lán)连缀成文(chuò)
B.孱弱(chán)臆测(yì)良莠不齐(yǒu)
C.攫取(xié)憧憬(chōng) 如坐针毡(zhān)
D.荫庇(yīn)名讳(huì)风姿绰约(chuò)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服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各司其职。
C.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济济一堂,尽情地谈笑。
D.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二、字词书写
6 . 用楷体字认真书写下面语段。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巍巍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花匠》,完成下面小题。
花匠
王安忆
①妈妈工作的作协机关里,有一个大花园。
花园里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尊鲁迅石膏坐像;花园里有喷水池,池中间立着一个半裸女人的雕塑;花园里有葡萄架,还有花房——不知为什么,我把它叫做娃娃的房子。
②我们常常到这里来玩。
③在草地上打滚,顺便给鲁迅公公磕个头。
摘枸杞子,摘葡萄——那葡萄大都是青而硬的,可我们仍然毫无畏惧地吃了下去,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
④玩到后来,不禁放肆,把个机关花园误以为儿童乐园,大闹起来。
当我们肆无忌惮地在花丛里跳来跳去时,就会受到花匠严厉的目光的阻止。
A他站在那里,看着我们。
两脚稍稍往两边分开,两只胳膊再朝两边分开一些垂着,手里握着一把剪枝的大剪刀。
他微微地驼着背,从不大声呵斥我们。
但他从不和我们说话,只是那么冷淡,生气,对我们一无兴趣、一无希望地看着,叫我们自觉地对他敬而远之。
远远看见他过来,我们便逃窜开去,也不知怕他什么。
他是那么瘦弱而苍老,完全不值得害怕。
而我们却那么怕他。
⑤当人们纷纷向我妈妈告我的状时,他也站在旁边,看着我。
一言不发,那目光分明是谴责的。
他似乎不屑于把那谴责说出口,似乎已对我们失去了任何悔过自新的信心。
在他的目光下,我是那般的不可救药。
⑥一次,我们在大厅里打乒乓。
打到高潮时,我把短裙子脱了,只穿短衣短裤。
一个调皮的伙伴和我捣蛋,把我的短裙子藏了起来。
而他自己则逃之夭夭,不知所向。
毕竟已到了知道害羞的年龄,我晓得,只穿一条短裤是无论如何走不出去的。
于是我只能绝望地在大厅里等着,等着他良心发现,把裙子给我送回来。
可是他一直没来。
眼看太阳快要落山,天色已近黄昏,我只得决定走出大厅去找他。
当我穿着短裤横穿过花园时,看见了花匠。
B他默默无言地站在那里,看着我。
稍稍分开两脚,又稍稍分开两手站着,手里握着一把大剪刀。
我低下头从他骇人的目光下跑过去,自觉得自己已经彻底堕落。
⑦花园里的欢乐,是以一场大祸为结束的。
有一天,水池边上一只会喷水的青蛙忽然之间在我们脚前落下水去。
捞起来时,青蛙的扁嘴已经磕去了一块。
自始至终,我们都感到委屈,因为那青蛙落下水去的时候,恰恰是在我们静默的时候。
我们抱着膝盖坐在池边上,对着水池正想默一会儿神。
不料却惹出了这场大祸。
我们是那样仓皇地告别了这座大花园。
这场大祸以及后来引起的一切,像一团浓雾,遮隐了花园给予我们的所有的快乐。
⑧好多好多年过去了,我以自己的身份,而不是妈妈的女儿的身份,又走进了这座大花园:有时听讲座,有时座谈,有时联欢,有时接待外宾……花园的草坪依然很绿,半裸女像依然立了起来,葡萄架上依然挂着青青的葡萄,青蛙的嘴角依然缺着一块,花草树木,依然凭着季节青青黄黄,开开败败。
那一团浓雾在阳光下消散尽了,可浓雾后面出现的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娃娃的房子那里,竖起了一座新楼;鲁迅像漆成一种暗金色。
而且,花园好像是小了许多,它不再是儿时所见的那样大而堂皇了。
⑨花匠还在,老而且瘦。
⑩一天,我在门厅里和人说话,他忽然走进来,站在门边的暗地里,看着我。
看了一会儿,又悄悄地走了。
我奇怪地瞅瞅他,瞅见他驼着的瘦削的背脊。
那疲惫的背脊流露出一股说不出来的、淡淡的温和。
我忽然想到:他大
概是喜欢我的。
7 . 通读全文,作者对花匠的认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 . 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9 . 在第⑧段中,作者为何认为“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海洋中的精灵——海天使
科学家虽然1774年就在北极冰海中发现了它的踪迹,但至今仍摸不清它的来历,它就是海天使!
有趣的是,西方科学家以掌管历史的希腊女神Clio,为它建立全新的科、属的分类,并以它作为代表性物种。
因为它修长的外形跟蛞蝓(kuòyú,一种软体动物)相像,便以海蜗牛作为其种名。
海天使简单的外形与透明的身体,使它常被误认为水母类生物,但它属于贝类大家族。
这群贝类都具有双翼,因此统称为翼足类,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随水流四处漂游。
海天使刚从卵孵出时,身体还带有硬壳,不过大约3天后就会将壳永久丢弃,变成无壳贝类。
海天使虽然身长不过1~3厘米,最大也不超过7厘米,但靠着间歇性的摆动双翼,居然能在比其身躯大好几千倍的水层,上上下下来回移动。
上升的时候,它总能保持如天使般优雅的姿态,缓缓由深海游到冰层下,就算受到乱流扰动而东倒西歪,体内的平衡器也能立刻发出恢复平衡的讯号──摆动尾端,直到重新恢复头上尾下、端庄典雅的英姿。
只有在捕捉猎物时,它才会来个倒栽葱,俯冲而下攻击目标。
海天使的名字主要来自其身体两侧的一对翅膀,看起来就像翱翔在空中的天使,再加上它体内有个红色的心形消化器官,看起来十分甜美可爱,但是,它其实是凶狠的掠食者。
发育期的它,喜欢捕食微小的浮游藻类,长大后却个性突变,成为凶狠的掠食者,而且特别喜欢吃表亲——有壳翼足类家族中的特定物种。
海天使攻击时,会从头部伸出3对触手,先紧紧抓住猎物硬壳,将猎物的壳口朝向自己,再伸出带刺的吻,勾住猎物身体吞入腹中,只留下空壳。
别看海天使个子小,它可是南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每年春天海水变暖时,它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繁衍,形成无法计数的族群,在极地食物网中,为多种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特别是须鲸喜爱的佳肴。
想想看,要能
满足鲸的超大肚量需求,族群数量肯定是天文数字!
海天使是雌雄同体,体内具有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子,但必须与另一个体相互受精,才能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
科学家发现,海天使在每年食物丰盛的温暖春季,除了摄取大量脂肪外,还会从其他物质中自行合成脂肪,以便用于繁殖或作为储备粮食,以度过食物缺乏的冬季。
海天使饱食一顿后,可以忍饥长达200多天。
更神奇的是,它还能缩小自己的身躯,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以减低体内能量的消耗。
当弹尽粮绝时,海天使还能消化身体里与生存不相关的部分组织,以求保存最后一线生机,等待春天降临时重生。
这种能屈能伸的求生能力,就是海天使族群在南北极海域可以生生不息的超能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4期)
10 . 海天使被人们称作“海洋中的精灵”,它具有哪些特点?
11 . 第8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2 . 以第5段加下划线词“好几千倍”为例,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3 . 本文是一篇介绍海洋生物的的说明文,详细地说明海天使的一些特点,但是人类“至今仍摸不清它的来历。
”世界很大,奥秘无穷。
读了本文后,相信你对自然的探索也有了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认识。
四、句子默写
14 . 默写。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③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
④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
⑤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⑦它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檄风伯①
[宋]杨万里
峭壁呀呀虎擘②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溯流更着打头风,如撑铁船上牛斗③。
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
端能为我霁威④否?岸柳掉头获摇手!
(注释)①檄(xí):此处指用诗文与风伯交涉。
风伯,神话中的风神。
②擘(bò):分开,这里指张开。
③牛斗:原指牛宿、斗宿,此处指天河,比喻行船之难。
④霁(jì)威:息怒。
15 .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狂风吹来,峭壁好似猛虎张开血盆大口发出呀呀巨响,险恶的滩头发出雷鸣般吼声的情景。
B.颔联写本来就是逆流而上行船,如今偏偏遇上打头风,前行有如撑铁船上天河一样困难。
C.颈联写风实在是太大了,诗人干脆直接与风神交涉,而且劝风神来喝酒。
D.尾联自问自答,直接回答了与风伯的交涉结果。
16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主要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原本无形无质的风刻画得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颔联运用奇妙的想象和比喻,写逆风行船之难,行船之险。
C.诗的前四句先从侧面,然后从正面极度渲染了风的猛烈、险恶,为下文诗人“通牒”风伯蓄了势。
D.本诗语言活泼诙谐,奇趣横生,生动地表达了诗人视险若夷、从容镇定的乐观态度。
六、课外阅读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
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7 . “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________(只写序号)。
18 . 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9 .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0 . 请分析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七、名著阅读
21 . 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
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_____和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和《_____》。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22 . 综合运用。
(1)从词语的分类(词性)来看:“牡丹”是____词,“我们”是____词。
(2)名著阅读。
①《朝花夕拾》共收集了鲁迅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最初以《________》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____》半月刊上。
②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小说中孙悟空
总共被唐僧赶走了三次,请回答:孙悟空第二次被赶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是猪八戒去花果山用______________(填办法)把猴子请了回来。
(3)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3 .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我们不可能每天都举行某种仪式,因为仪式只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程序进行。
但我们需要在那些看似平常却重要的事情上增加“仪式感”,这是一种在别人嬉笑或随意的时候,于你的心头涌起的庄严感。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请以“‘仪式感’让生活不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课外阅读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