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酸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酸(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常规
吐酸是指患者自觉有酸水自胃脱上泛于食管、咽喉或口腔的病证,临床上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食、暧气等症,部分患者伴有咽部梗阻感、夜间呛咳等症状。

本病病位在胃和食管,与肝、胆、脾关系密切。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烧心、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

(3)评估患者暧气的时间、次数及伴随症状。

(4)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既往病史。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
①肝胃郁热证。

证候: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脱灼痛,脱腹胀满,暧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

舌红苔黄。

②胆热犯胃证。

证候:口苦咽干,烧心,脱胁胀痛,胸痛背痛,反酸,暧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Q舌红苔黄腻。

③中虚气逆证。

证候:反酸或泛吐清水,暧气或反流,胃脱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清薄。

舌淡苔薄。

④气郁痰阻证。

证候: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暧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

舌苔白腻。

⑤瘀血阻络证。

证候: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暧气,胃皖隐痛。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3)患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季节变化时患者注意胃区保暖,避免受凉。

(5)由于反流易发生在夜间,患者睡眠时应抬高床头30°。

(6)餐后:患者宜取直立位,餐后0.5〜15小时后进行散步,运动时间30〜40分钟,以身体发热、微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7)睡前:患者睡前不进食,晚餐与人睡的间隔不少于3小时。

(8)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用右手的掌心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做绕圈按摩,也可从上腹往下腹缓缓按摩,每天进行3〜4次,每次5〜10分钟。

(9)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患者烧心、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②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

③观察患者暧气的时间、次数及伴随症状。

(Io)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以餐后少量频服为宜,避免服用可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药物。

(11)伙食护理:
①烧心反酸的患者,忌食生冷,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浓茶、浓咖啡、韭菜、菌香等,不宜进食过饱或过量饮水。

②胸骨后灼痛的患者,忌食过热、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食管黏膜,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Q
③胃脱胀满的患者,宜少量多餐,控制饮食摄入量,可进少量清淡易消化流食。

(12)情志护理:
①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避免忧思恼怒,保持乐观情绪。

②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Q
③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如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情境暗示等,消除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

④鼓励患者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13)临证(症)施护:
①烧心、反酸、嘈杂者,指导其饭后30分钟内不宜平卧,就寝时宜
抬高床头30°。

反酸明显者,用温淡盐水漱口。

口苦、口臭、牙龈肿痛者应做好口腔护理,可遵医嘱应用中药含漱。

②胸骨后灼痛者,注意休息,少量饮温开水,可自上而下按摩冒皖部,使气顺而痛缓。

③暧气、胃脱胀满者,需观察暧气的时间、次数及伴随症状,可行腹部顺时针方向绕圈按摩。

(14)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①烧心、反酸、嘈杂:
a.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取天枢、中脱、膈俞、天突等穴。

b.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等穴。

C.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取内关、胃俞、合谷、膈俞等穴。

d.遵医嘱给予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e.遵医嘱给子艾灸,取神阙、中脱、天枢等穴。

②胸骨后灼痛:
a.遵医嘱给予艾灸,取中皖、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b.遵医嘱按摩穴位,取膻中、中脱、冒俞等穴。

③暧气、胃脱胀满:
a.遵医嘱按摩穴位,取中脱、天枢、气海、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

b.遵医嘱贴敷穴位,取中胱、天枢、胃俞等穴。

C.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肝胆等穴。

d.遵医嘱给予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三、康复及健康指导
(1)嘱患者食物应切细煮软,烹调以烧、蒸、煮等软性烹调为主,忌煎、炸、熏烤及腌制食品。

(2)指导患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通过电话访视的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反流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5)如出现烧心、胸骨后烧灼痛或夜间呛咳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四、中医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
(1)中医特色饮食调护:
①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解郁、和胃清热的食品,如金橘根、猪肚。

食疗方:金橘根猪肚汤。

金橘根30g,猪肚200~250g0将金橘根、猪肚切成小块,水适量煮汤,调味后饮汤食肚。

肝气犯胃者宜食理气降气的食品,如萝卜、佛手、生姜等。

食疗方:佛手姜汤。

佛手10g,生姜6g,白糖适量。

生姜去皮,与佛手一起放入清水中洗净,取生姜切成片。

将砂锅洗净,把生姜片、佛手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置于火上煮1小时,去渣留汁,加入白糖即成。

②胆热犯胃证;宜食疏肝利胆、清热和胃的食品,如滁猴桃、甘蔗(不宜空腹食用)、白菜、蚌肉、生姜等。

食疗方:清炖蚌肉。

鲜蚌肉500g,生姜1片。

将鲜蚌肉洗净,与姜片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
火隔开水炖2~3小时后,调味供食用。

③中虚气逆证:宜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食品,如粳米、莲藕、香菇、山药、猪肚、莲子等。

食疗方:山药炖猪肚。

猪肚150g,山药(干)100g o将猪肚洗净,切成条或切成小块,煮沸后改文火炖熟。

将山药去皮,洗净,切成片或段,加入炖熟的猪肚内同炖至烂,调味后即可食用。

④气郁痰阻证:宜食理气止郁、健脾化痰的食品,如扁豆、佛手、萝卜等。

食疗方:扁豆佛手粥。

白扁豆60g(鲜品加倍),佛手15g,粳米60g。

将佛手加水煎汤,去渣后再加入扁豆、梗米煮成粥。

⑤瘀血阻络证:宜食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食品,如莲藕、丝瓜等,食疗方:大蒜炒丝瓜。

丝瓜250g,大蒜50g°丝瓜去皮切段,大蒜敲碎,用植物油炒熟,调味即可,佐餐食用。

(2)康复后如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
时就医,就诊复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