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四二数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第十二周周周四第九单元平均数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周四第十单元游三峡单元测试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
一
单元
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并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
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教学计划
单位:才慧希望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
班级:二
任课教师:张茂峰
2018年8月
华丰镇才慧希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
张茂峰
任教学科
数学
任教班级
四(2)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周次
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备注
1
第一单元计算器、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及单元测试
5课时
2
第三单元运算律及单元测试
5课时
3
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及单元测试
5课时
4
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课时
5
国庆节放假
6
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单元测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小数意义的形成过程,学习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迁移能力,渗透类推的数学方法。
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2、结合收集的小数数据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
六
单元
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第
八
单元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
九
单元
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统计活动中,探究分段整理的方法,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
成绩数据
本学期目标
总分
2392
2553
平均分
62.9
69
优秀人数
6
10
及格人数
25
30
成绩简要分析
四年级二班共有38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看,优秀6人,及格25人,不及格13人,90分以上2人80—89分9人,70—79分5人,60—69分9人,50—59分6人,40—49分0人,30—39分3人,20—29分1人,10—19分2人,0-9分1人。最高分平均66.25与全镇平均分74.52相差8.27分,全镇16个班排名第16名,与我校一班平均68.29分相比差2.04分。
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第
七
单元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
十
单元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思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七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平均数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上学期成绩统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乘除法、意义和性质、认识多边形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
教学措施
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改革设想: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意识。把握好动手实践的“度”,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考试考查安排
第一周周二第一单元计算器单元测试
第一周周五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单元测试
第二周周四第三单元运算律单元测试
第三周周五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单元测试
第六周周五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
第七周周四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期中考试
第九周周四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单元测试
第十一周周四第八单元小数乘法单元测试
第
三
单元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
四
单元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
五
单元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
第
二
单元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பைடு நூலகம்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概括能力,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用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期末复习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课时
7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及单元测试(3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
5课时
8
期中考试
9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及单元测试
6课时
10
第八单元小数乘法
5课时
11
第八单元小数乘法及单元测试
5课时
12
第九单元平均数及单元测试
5课时
13
第十单元小数除法
5课时
14
第十单元小数除法及单元测试
5课时
15
期末复习
16
期末复习
17
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乘、除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为四年级二班,学生数学课上不能积极思考,不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少数同学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约有4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4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大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三年级暑假考试全镇16个班,三年级二班全镇排名第十六。从整体分析掌握基础知识较差,甚至有个别学生连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都不会;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约有2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甚至缺失,自己难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习惯,培养数学思维习惯。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不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第十二周周周四第九单元平均数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周四第十单元游三峡单元测试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
一
单元
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并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
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教学计划
单位:才慧希望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
班级:二
任课教师:张茂峰
2018年8月
华丰镇才慧希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
张茂峰
任教学科
数学
任教班级
四(2)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周次
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备注
1
第一单元计算器、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及单元测试
5课时
2
第三单元运算律及单元测试
5课时
3
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及单元测试
5课时
4
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课时
5
国庆节放假
6
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单元测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小数意义的形成过程,学习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迁移能力,渗透类推的数学方法。
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2、结合收集的小数数据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
六
单元
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第
八
单元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
九
单元
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统计活动中,探究分段整理的方法,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
成绩数据
本学期目标
总分
2392
2553
平均分
62.9
69
优秀人数
6
10
及格人数
25
30
成绩简要分析
四年级二班共有38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看,优秀6人,及格25人,不及格13人,90分以上2人80—89分9人,70—79分5人,60—69分9人,50—59分6人,40—49分0人,30—39分3人,20—29分1人,10—19分2人,0-9分1人。最高分平均66.25与全镇平均分74.52相差8.27分,全镇16个班排名第16名,与我校一班平均68.29分相比差2.04分。
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第
七
单元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
十
单元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思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七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平均数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上学期成绩统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乘除法、意义和性质、认识多边形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
教学措施
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改革设想: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意识。把握好动手实践的“度”,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考试考查安排
第一周周二第一单元计算器单元测试
第一周周五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单元测试
第二周周四第三单元运算律单元测试
第三周周五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单元测试
第六周周五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
第七周周四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期中考试
第九周周四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单元测试
第十一周周四第八单元小数乘法单元测试
第
三
单元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
四
单元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
五
单元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
第
二
单元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பைடு நூலகம்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概括能力,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用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期末复习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课时
7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及单元测试(3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
5课时
8
期中考试
9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及单元测试
6课时
10
第八单元小数乘法
5课时
11
第八单元小数乘法及单元测试
5课时
12
第九单元平均数及单元测试
5课时
13
第十单元小数除法
5课时
14
第十单元小数除法及单元测试
5课时
15
期末复习
16
期末复习
17
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乘、除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为四年级二班,学生数学课上不能积极思考,不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少数同学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约有4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4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大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三年级暑假考试全镇16个班,三年级二班全镇排名第十六。从整体分析掌握基础知识较差,甚至有个别学生连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都不会;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约有2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甚至缺失,自己难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习惯,培养数学思维习惯。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不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