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不分版本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不分版本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不分版本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5-2016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二卷两局部。

请将第一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第二卷〔含作文〕答案用 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14分,每题2分)第I卷〔20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的大阅兵,不.止.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更重要的是振奋民族精神,
激发爱国热情。

B.这次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消防、环保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始
了紧张的处.置.工作。

C.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世界名著版本特别多,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大家选购时一定要多作比拟。

D.中考结束后,很多同学认为初中的教材、练习册已经不.名.一.文.,就把它们全都
扔进了垃圾堆。

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近年来,“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城市针对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B.在现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不仅电子商务冲击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了众多“粉丝〞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5.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


②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

③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

④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

⑤老实说,一大局部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

A.⑤①④③②B.①④⑤②③CD.②③⑤①④
6.概括下面这段话的内容,最准确的是
语文不是跟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并列的一个学科,你要那样看待它,那你就一定学不好。

你必须以对待整个人生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才能学好语文。

因为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语文很快就学好了,也就是说,很快就进化到人了。

不明白,我再写十万字,你还是个猴子。

A.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B.对待语文应有的态度
C.学好语文的具体方法D.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
7.以下标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小草有生
命,足下多留“青〞。

〔草坪标语〕
B.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图书馆标语〕
C.扬起希望的风帆,走上新生的坦途。

〔医院标语〕
D.司机一杯酒,亲人几多愁。

〔公路标语〕
二、〔6 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注],
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假设.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假设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
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
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上,指刘邦。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信度.何等已数言上度:估计B.不及以闻.,自追之闻:听说C.假设.亡,何也假设:你D.具.礼,乃可耳具:准备〔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9.以下四组句子都没有表现萧何重视韩信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③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④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⑤顾王策安所决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10.以下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B.“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想追回韩信的心情。

C.萧何竭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根本原因是,韩信具有帮助刘邦争夺天下的才干。

D.“王欲召信拜之〞这一细节表现了刘邦求贤假设渴、善纳忠言、闻过那么喜的特点。

三、〔20 分〕第二卷〔80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4 分〕
答:△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4分〕
答:△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练习。

〔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本词运用了比照手法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答复。

〔3分〕
答:△
(2)本词题为“壮词〞,其“壮〞表达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3分〕答:△
13.补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每题1分,共6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
〔2〕△,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4〕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伤心秦汉经行处,△。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

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
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

一个石匠能雕刻
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

他知道这是一次时机,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
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
过着清贫的日子。

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

先将所
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
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

石匠将
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
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

他给
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
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

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

财主
来看的时候叫了起
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比照着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

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

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

〞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
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
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
出去,在
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

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

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

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

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

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

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

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

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
上你的名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
字?〞说完,
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似忘了我的名字,你能
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14.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有删改) A.小说以“石匠想当大师〞为线索,表达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B. 小说第二段详细地表达了石匠得到雕刻汉白玉真人像差事后的心理,意在表现
石匠内心无法抑制的冲动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C.小说中,财主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不仅表现了艺术与真实的关系,还形象表现出财主是懂得艺术的人。

D.小说中石匠之所以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是因为他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似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15.细节描写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处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作用?〔6 分〕
答:△
16.最后三段管家和石匠的对话,表现了“石匠〞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答复。

〔6分〕
答:△
17.小说中那位普通的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
五、〔40分〕
18.请将“像一样活着〞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填写词语或短语,使之构成一个意义完整的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围绕题目,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标准汉字书写。

语文参考答案
1.C〔A.荷尔蒙hé,B.信笺jiān,D.血泊pō〕
2.B〔A.度假村,C.出其不意,D.气概〕
3.B〔A.止:副词,有“继续不停〞的意思,如:“大笑不止〞;又能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词语前后往往有表示数量的词。

B处置:处理,安排。

C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

D不名一文:不占有一文钱,形容贫穷〕
4.A〔B.语序不当,“电子商务〞放到“不仅〞之前。

C.表意不明,可将“近200 个〞移至“中国人〞之后或者“字为对象〞之前。

D.搭配不当。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将句末的“温暖〞改为“冷暖〞。


5.C
6.B
7.C
8.B〔使……听到〕
9.C
10.D〔“闻过那么喜〞在文中没有依据〕
11.〔1〕大王如果想长期在汉中为王,那就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如果想争霸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计议大事的人了。

〔2〕大王一向〔对人〕轻慢无礼,现在要拜大将却好似呼叫一个小孩一样,这正是韩信想离开的原因啊。

参考译文
韩信屡次与萧何谈论〔大事〕,萧何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刘邦的军队〕到了南郑,部下的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几十个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屡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消息〕报告〔给汉王〕,自己就去追韩信。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非常生气,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快乐,骂萧何说:“〔听说〕你逃跑了,为什么呢?〞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所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

〞汉王又骂说:“〔我部下的〕众将逃跑的有几十个,你一个也没有追;〔现在说〕追赶韩信,〔这是〕说谎。

〞萧何说:“〔像其他〕将领〔这样的人才〕容易得到。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的人才没有比得上他的。

大王如果想永久地在汉中称王,那么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如果想争夺天下,那么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跟他商量大事的人了。

这就看大王的决策怎么定了。

〞汉王说:“我也想向东〔争夺天下〕了,哪里能长久呆在这里郁郁不得志呢?〞萧何说:“大王既然打定主意要向东〔争夺天下〕,那么如果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最终还是会逃跑的。

〞汉王说:“我看在你的份上让〔他〕做将军。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

〞汉王说:“〔那么就〕拜他为大将。

〞萧何说:“好极了。

〞于是汉王就要召来韩信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对人〕轻慢无礼,现在要拜大将却好似呼叫一个小孩一样,这正是韩信想离开的原因啊。

大王〔既然〕决定要拜他为大将,〔就要〕选一个好日子,〔您自己要〕斋戒,设立坛场,准备好礼仪,才可以〔举行仪式〕。

〞汉王容许了他。

众将领〔听到要拜大将的消息〕都很快乐,人人都自以为能被拜为大将。

等到拜大将的时候,〔才发现被拜
为大将的〕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很吃惊。

12.〔1〕借梦中飞赴前线、沙场点兵的盛况与而今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现实比照,〔1分〕表现了渴望收复中原的豪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

〔2 分〕〔语意相近即可〕
〔2〕①申大志。

醉里梦里不忘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

②抒悲情。

全词感情基调雄壮高昂,而结尾又悲凉消沉,使全词情绪显得极其悲壮.③写大场景。

场景描写极有气势,想象中的沙场点兵与战场杀敌两个场景描写得雄伟,壮阔。

〔1点3 分,共3 分,语意相近即可〕
13.〔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水何澹澹〔3〕玉垒浮云变古今
〔4〕风掣红旗冻不翻〔5〕云归而岩穴暝〔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4.DE〔A项中以“石匠想当大师〞为线索错,本文是以“为财主母亲雕像〞为线索。

B项“表现石匠内心无法抑制的冲动〞错,是写出石匠对沉浸在成为大师的心情。

C项“还形象表现出财主是懂得艺术的人〞错,小说并无此意,只是写出财主的一种直觉〕
15.〔6分〕①表现人物心理。

表现石匠急迫地想抓住这个时机留下自己的名字来证明自己技艺高超,成为同行中大师;②推动情节开展。

为下文财主斥责石匠刻了自己的名字,管家提醒石匠没刻自己的名字等情节做了铺垫;③深化小说主题。

与下文写石匠用心投入感情创作到达淡泊名利、胸中无我的状态形成比照,从而表现人物,深化主题。

〔6分,每点2 分。

寓意相近即可〕
16.〔6分〕一是从石匠“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上我的名字〞“我好想忘了我的名字〞这些语句,表现了石匠此刻已经不再关注自己是否留名的心态,而且突出了他不再看重名利、忘我投入的境界;二是从管家的“你的名字叫大师〞一句表现了人们对石匠的认可,从侧面突出了石匠技艺的高超。

〔一点3分,共6分〕17.〔4分〕评分标准:观点从文本提炼且表达明确1分,结合小说的理解分析且能阐释自己的观点2 分,语言表达清晰而流畅1 分
参考例如:成为大师需要耐得寂寞。

小说一开始写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的作品未得到认可;后来他静下心来,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得到认可。

这说明我
们凡事要想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都需要我们能够去除急躁的心态,真正沉静下来,才能成就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