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着墨不多却作用重大(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着墨不
多却作用重大(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着墨不多却作用重大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屠夫老六
黄小邪
老六原是不想做屠夫的,他想当个教书先生。

哪知书没念两年,病入膏肓的老爹就将六个儿子相继唤到病榻前。

老爹不想让传了几辈的手艺就这样丢了。

可不等老爷子讲完,其他五个弟兄就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

老六孝顺,爹由来最疼他,这事自然就落到他头上。

老六爹一死,老六拿起屠刀。

老六第一次拿起屠刀,是在村长娘大寿前一天。

那天一早,男人们就将一头大肥猪捉住捆在案子上,老六灌了一盅烧酒算是壮胆。

他学着爹生前的样子,一步一挪走向案前,闭闭眼,用力将尖刀往猪脖子捅去。

登时,鲜血殷红直冲而出,伴随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那头肥猪开始疯狂地扭动身子,血溅了老六一身。

他猛地一颤,后退几步,将屠刀扔出几米远,转身就要跑,几个汉子见势,架起老六的胳膊,把他往猪面前送,又强行将屠刀塞入老六手中。

老六极力挣脱开几个汉子,扔下刀,疯了般奔往墙角掩面大哭,那哭声直叫人揪心。

老六第一次操屠刀,以那样惊心动魄的失败而告终。

那天夜里老六梦见死去的爹。

他说:“爹,我觉得我不适合做屠夫。

那猪看得我心慌。

”爹说:“你这傻孩子,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


说来奇怪,自爹托梦后,老六渐渐不再犯怵。

一次次给猪开膛破肚,心、肝、肺拿在手里也不觉得恶心,清洗大、小肠,剁骨剔肉,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老六很快适应了这门手艺,这手艺养活了老六和他娘。

人总笑老六:看你生得慈眉善目,如何做起这屠宰行当?老六笑而不答。

后来,渐渐就没人再问起这些。

老六人缘极好,平日乡邻见面都得尊称一声“老六哥”。

没几年,老六娘过世,老六娶妻生子,老六妻随娘信佛,从不杀
生。

又有人笑老六妻:你不杀生,咋跟你婆婆一个样,偏挑了个屠夫呢?她只笑笑。

老六每次抡起屠刀前,妻总是默默点上三炷香。

老六呢,嘴里不忘念叨:“猪呀猪,我爹说你是凡间一碗菜。

莫怪莫怪!”猪好像也通了人性,到了老六手里,吼几声便由他宰割。

“你不愿意我杀猪?”老六问妻。

“不愿意咋整?你有你的难处!”妻答。

老六自家后院拴着一大一小两只羊,那母羊是早些年娘舅家送来给娘补身子的。

那年娘一场大病,半年滴米不进,得亏这羊奶续命。

如今虽说娘已不在人世,但羊还在后院拴着。

老六谨记娘的话,这羊对他们家有恩,不能杀。

可眼下小儿染上恶疾,大夫开的药方得用鲜羊肝做药引。

老六愁了,这正赶上饥荒哪里去弄鲜羊肝。

看着日渐消瘦的小儿,老六心里不是滋味,他想起后院拴的两只羊。

“这大的对我娘有恩不能杀,小的总能杀吧?”老六自言自语别上刀。

刚要抓起羊角,小儿立在身后。

“爹,你咋啥都杀呢,你答应过奶奶不杀羊。

”老六叹气,扔下刀。

老六在院外踱来踱去,眼看已天黑,小儿愣是抱着那两只羊不放。

小儿眼窝深陷,老六心疼极了。

他和妻商量一番后,趁小儿睡着打着手电折回后院,哪知小儿听见动静猛地坐起身。

“爹,是不是我的病好了你就不杀羊?”
见老六点头,他又说:“爹,那小羊仔腿受了伤,一天没吃东西了,你明天能找大夫给它治治吗?”老六喉头一阵发痒,不知如何回答,只知眼下小儿身体要紧。

这一宿小儿愣是没合眼,抱着老六说什么也不让他往羊圈去。

老六暗自思忖,等天一亮就把那羊仔给杀了,小儿的病不能再拖。

第二天小儿比老六起得更早,红扑扑的小脸蛋突然有了光泽。

“爹,我感觉我的病好了!”小儿倚在羊圈边护着。

老六伸手往小儿额头探去,滚烫:“瞎说!”
“爹,咱不杀羊好吗?”小儿“噗通”一声跪在老六跟前。

老六
的心猛地一颤。

老六不言语,吧嗒吧嗒坐在地上抽旱烟。

那天深夜,老六默默跪在爹的灵位前,自言自语一宿没合眼。

后来,老六竟改行,当起了兽医。

小儿的像,就挂在他兽医所后墙上,是小儿六岁的样子。

1.小说中老六小儿虽着墨不多,却具有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衣
聂鑫森
农历的六月初六,民间称之为晒书节。

江南悠长的梅雨季节早已过去,到了晒书节这一天,读书人把书拿出来晒,去霉祛湿,书香满院。

晒书节晒的当然不仅是书,还有被褥、衣服及其他该晒的什物。

在古城湘潭,家家都遵循古俗,格外珍惜这一天的阳光。

今天是星期日,来加班的高声,正孤零零地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发愁。

高声是个优秀的小生,自从当上团长,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让京剧团红火起来。

现在京剧团真是凄惨,只有几出让人看厌了的戏,经济效益差,人心也散了。

几个月前,他请编剧,将老本子《西厢记》改写成青春版的《红娘》,人物不变,名段不变,力图在音乐、服装、道具上符合青年观众的审美情趣。

戏排好了,专家都赞不绝口,只对戏衣特意交代,要重新设计,既要古典,又要时新,要让人眼睛发亮。

弄好了,争取一炮走红。

说得简单,钱呢?光戏衣就要十几万,文化局没资金,拉赞助没门路。

“怎么办啊!”
就在他连连叹气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是寇晓丹打来的。

“小高啊,我快退休了。

今天想请你、演红娘的文雯,还有操琴司鼓的几个乐手,十点钟,带上乐器到我家来一趟好吗?”
“好……吧。


他不能不重视这件事,谁都有退休的这一天啊。

可为什么还要演员、乐手带乐器去呢?
寇晓丹是团里的检箱人。

京剧后台设有大衣、二衣、三衣(靴包)、套帽、旗把五个“箱口”,演员需要什么东西,由检箱人拿给他们并帮助束装;演出完毕,再由检箱人分类清点入箱。

寇晓丹把这些烦琐的事,做得认真细致,从不出乱。

平时她满脸微笑,话语轻柔,再傲气的名角也对她尊重三分。

她原是花旦,眼看着大红大紫时,一场大病让她倒了嗓。

不能成角儿了,她就当起检箱人。

一辈子没结婚,孑然一身,一干就干了三十年。

准十点,这一群人都站在小巷中这个庭院的门外了。

高声正要敲门,院门忽地开了。

寇晓丹笑吟吟地拱了拱手,说:“惊动各位的大驾了,请进!”
一进门,所有的人都惊得敛声屏气,眼都直了。

院里立着好几个高高的木架,木架上横搁着长长的竹竿,竹竿上晾晒着五彩斑斓的戏衣,蟒、靠、帔、褶,竟有两三百件。

戏衣“上五色”的黄、红、绿、白、黑,“下五色”的紫、蓝、粉红、湖色、古铜色,交相辉映,炫人眼目。

文雯惊叫起来:“寇老师,您居然收藏这么多戏衣,今天晒霉,您是让我们来开开眼?”寇晓丹矜持地一笑,说:“大家请坐,让大家来是请大家吃个饭。


高声说:“您要退休了,应该团里请客,怎么还让您破费?”
“团里困难哩,由我做东吧。

新排的戏多好,可惜没钱置办戏衣。

这些戏衣,大部分是我那铁杆戏迷的爹收藏又传给我的,其余的是我自个儿置办的。

可惜式样老套,青春版的《红娘》用不上,要不,我都捐给团里。


院子正中的大树下,摆着一张八仙桌,大家谦让着围桌而坐,默然无语。

文雯的眼圈忽地红了。

“我都想改行了。

有模特队找我加盟,可我不甘心啊!”
高声坚定地说:“这个戏一定要演下去。

家里还有几万存款,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十万……”
寇晓丹连连摇头,说:“不行!戏衣的钱,我有办法了。


大家都直瞪瞪地看着她。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晒这些戏衣了。

我爹收藏戏衣,是因为他太爱京戏了。

我呢,不能上台唱戏啦,看着戏衣算是我最大的安慰。

京戏是我的命根子啊!”
说着说着,她眼泪也出来了,连忙揩去。

“团里缺钱,我不能袖手旁观。

这些戏衣,我卖给外地的一个收藏家了,二十万,全捐给团里。

约定明日在这里钱、货两清。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高声说:“这怎么行?就算团里借的吧。


“不!若是借给团里,你们有了压力,戏还怎么能演好?是捐给团里!我一个老婆子,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文雯嘤嘤地哭了起来。

寇晓丹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柔声说:“小文,别哭!我还有件事拜托你们哩。

我要退休啦,这么多年,就没当着人唱过戏,今天劳烦大家陪我彩唱《红娘》中的几段,再让我过过戏瘾,好吗?”
“好!好!”
“那我们化妆、穿戏衣去”……
锣鼓声、京胡声响了起来。

晾晒戏衣的庭院成了舞台和布景。

年过五十的寇晓丹,此刻成了风情万种的崔莺莺。

忽然院门外,传来一片叫“好”声。

原来巷里的老少爷们,被锣鼓的声响引来一起听戏。

高声忙把人都请进院来。

今天寇晓丹,正正经经地面对众人唱一回戏……
青春版的《红娘》,轰轰烈烈地上演了,红了大半边天。

退休了的寇晓丹,早就搬出了那个世居的庭院,悄悄地住在城郊两小间简陋的平房里。

一天,文雯哭着跑到办公室,“高团长——寇老师没卖戏衣,卖的是那个庭院。

她现在的住房是租的!”
高声沉默了一会,朗声道:“我们都像她一样,这京戏不兴旺才怪!”
(有删改)
2.文雯作为年轻一代京剧演员,在文中着墨不多,却别具匠心。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雯在文中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樊的烦恼
袁良才
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简直是千古以来至理名言,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汪。

老汪是老樊的扶贫对象,当时的樊局长就把老汪弄到单位当了保安,一下子就脱了贫,老汪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视之为恩人。

今天怎么啦?老樊感觉老汪脸上的笑容没有过去灿烂了,跟自己打招呼没有过去恭敬了。

老樊心里很生气,没想到你老汪也是个势利小人!当然老樊是有涵养的,他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对老汪干笑两声,道声谢谢,轻车熟路地上到二楼。

办公室主任小魏恰好在,见了老局长,立马让座,敬茶,陪老樊有一句没一句地寒暄。

老樊不时点头,微笑,间或应答,实际上老樊心里相当不爽:办公室不可能不准备太平猴魁,可小魏只给自己泡黄山毛峰!老樊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了,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

老樊出门时与郑局长差点撞个满怀,老樊脱口而出:“大郑啊!”又礼节性解释道:“我路过单位,过来翻翻报纸,老习惯,一时难改。


郑局长热情地说:“您没事就到局里多转转,我还有不少事要求教您呢!今天不巧,我正要带魏主任他们下乡调研,改天再陪您聊。


老樊只觉脸上一阵火烧火燎,这不明摆着下“逐客令”吗?这个白眼狼,你接任局长也有我向组织上推荐之功嘛。

罢罢罢,老樊昏头昏脑地从单位大楼逃也似地出来,决计永远不再踏这里一步了。

老伴被老樊闹腾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一圈。

她担心老樊这样下去……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听说老头子想去乡下老家散散心,老伴自然求之不得,担心他身体,要陪他去。

老樊眼一瞪,没好气地说,我够烦了,你也来烦我?我一个人去就行!
但老樊只在发小周健家住了一夜就打算回去了,他感觉发小老两口貌似热情如旧,但实质上也变了。

老樊是从一个小细节——一盘菜里琢磨出来的。

老樊最爱吃“香辣酸菜鱼”,菜是老白菜腌菜或雪里蕻腌菜均可,鱼非乌鱼片不可,这叫黄金搭档,绝配,细嫩爽滑,口感最好!以前每次去老周家,周健都给老樊做这道他的最爱。

这回做是做了,食材却以次充好,换上了胖头鱼片。

老樊顿觉胃口全无,食之无味,象征性地吃了几口菜,喝了二两酒,饭都没吃,就说饱了。

第二天,老樊起得很早,眼圈是黑的,眼袋更明显了。

老樊打算吃过早饭就走,这里他也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

老周两口子还没起床,大门关着。

老樊本想开了门出去,到村里随便转转,乡下早晨的空气真好!但他怕遇见熟悉的乡亲,遂断了这念头。

只坐在客厅沙发上发呆。

突然,窜出一条小宠物狗,通身雪白像个滚动的小雪球,冲到老樊跟前汪汪直叫。

老樊感到奇怪!这是周健家养的宠物狗,听老周说,是什么“博美”,英国名犬,老周两口子叫它“小不点”。

按说这狗跟自己也不是不熟啊,原来每次来它都摇头摆尾,打拱作揖,要么翻筋斗,今天怎么也翻脸不认人,对自己又扑又吼的?
“你这个畜生,也狗眼看人低!”老樊正想着,那狗竟扑咬起老樊的裤脚来。

老樊终于忍无可忍了,一脚踹去,“小不点”退缩回去,呜呜哀鸣。

“樊局长,‘小不点’这是叫您给它开门,它好出去方便呢!这狗,贼爱干净。

”老周爱人打开大门,一团雪球闪电般滚了出去。

“啊?”老樊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接着,老樊像想起了什么,叹口气道:“嫂子,我已经不当局长了,退休喽!”
老周边穿外衣边走下楼来,朗声说:“退不退休,跟我没关系!冬天乌鱼爱沉到深水里,甚至煨泥巴,难捕。

我今天再去试试,争取让老朋友吃上正宗的‘香辣酸菜鱼’!”
老樊的脸一下子红了。

红了脸的老樊心情却好起来,哈哈笑着说:“人好,水也甜哩!我这就打电话,叫你弟妹也下来,我们多住几天!”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3月期,有删改)
3.小说中周健这一形象着墨不多,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水生是一个好战士,现在已经是一个副教导员。

可是不瞒人说,八年里他也常常想到回家,特别是在休息时间,这种想念,是一个战士的苦恼。

现在机会来了。

他请了假,绕道家里看一下。

经过的村庄街道都很熟悉。

这些村庄经过八年战争,满身创伤,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

村边的炮楼全拆了,砖瓦还堆在那里,有的就近利用起来,垒了个厕所。

在形式上,村庄没有发展,没有添新的庄园和房屋。

许多高房,大的祠堂,全部拆毁,修了炮楼,幼时记忆里的几块大坟地,高大的杨树和柏树,也砍伐光了,坟墓暴露出来了,显得特别荒凉。

家近了,就要进家了!家对他不是吸引,却是一阵心烦意乱。

他想起许多事。

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

还有自己的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

房子烧了吗?
黄昏时候,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

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一抽搭一抽搭地哭了。

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

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天价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

”说着已不成声音。

那孩子从睡梦中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

水生靠在炕头上。

外面起了风,风吹着院里的那棵小槐树,月光射到窗子上来。

水生觉得这屋里是很暖和的。

女人端着灯到外间屋里去烧水做饭,说:
“你也想过家吗?”
水生说:
“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

女人爬到孩子身边去,她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

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一家团聚。


水生看着她。

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然乱些,可还是那么黑。

脸孔苍白一些,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

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

不论是人的身上,人的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艰难的关口。

“你能在家住几天?”
“就是这一晚上。

我是请假绕道来看望你。


“为什么不早些说?”
“还没顾着啊!”
女人呆了。

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

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

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

女人把孩子叫醒,穿的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

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
好脚。

女人站在床子后面,撑起了杆。

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
“看你爹没出息,当了8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她轻轻地跳下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

轻轻用杆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

大雾笼罩着水淀,只有眼前几丈远的冰道可以望见。

河两岸残留在芦苇上的霜花飒飒飘落,人的衣服上立刻变成银白色。

她用一块长的黑布紧紧把头发包住,冰床像飞一样前进,好像离开了冰面行走。

她连撑几杆,然后直起身子向水生一笑。

她的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

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面前打起团团的旋花。

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地流,她只说了一声:“小心”,两脚轻轻地一用劲,冰床子就像受了惊的小蛇一样,抬起头来,窜了过去。

水生警告她说:
“你慢一些,疯了?”
女人擦一擦脸上的冰雪和汗,笑着说:
“同志!我们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
“擦破了鼻子就不闹了。


“不会。

这从小玩熟了的东西。

今天更不会。

在这8年里,你知道我用这床子送过多少次八路军?”
冰床在霜雾气里,在冰上飞行。

“你知道,我心里很乱。

八年我才见到你,你只在家里待了不到半夜的功夫。

我为什么撑的那么快?为什么着急把你送到战场上去?我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的回来,和我见面。


“你知道,我们,我们这些留在家里当媳妇的,最盼望胜利。

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着这一天。

这一天来了,我们那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咱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

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

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

8年过去了,时间不算太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

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有删改)
4.文中与孩子相关的内容着墨不多,这部分情节能否删去?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小儿舍己护羊的举动,使老六放下了屠刀,最终完成职业转换,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②使主要人物形象丰满:小儿的举动让老六自省,最终顺应自己善良的天性成为兽医,主要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深化主题:小儿的善良举动和老六最终回归善良本心,深化了小说人性本善的主题。

(或者答:丰富主题:小儿的遭遇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生活在农村底层的小人物如老六,面对生活贫困等的无奈与困顿。


①衬托主要人物。

文雯犹豫要不要改行,从侧面衬托出寇晓丹为了拍戏宁愿把父亲和自己最珍爱的戏衣都卖了,突出她为弘扬传统文化无私奉献的执着形象。

②引出故事结局。

借由她“哭着跑到办公室”说出了寇晓丹宁可卖掉世居的庭院帮剧组渡过难关的真相,把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③揭示小说的主题。

青年演员文雯的处境和经历,既折射出传统京剧艺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又揭示了京剧艺人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3.①人物形象上,作者虽然对周健着墨不是最多的,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待人真诚、重情重义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②情节结构上,小说写周健,与前文老汪、小魏和郑局长等形成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官场上司空见惯的势利和普通百姓的真诚良善,引发读者的思考。

③主题上,周健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官场上“人走茶凉”“人情冷暖”势利的讽刺及对人与人之间真诚善良关系的赞美和呼唤。

4.不能删去。

①人物上:孩子对离家八年的水生感到陌生,是水生嫂含辛茹苦抚养长大。

这恰恰体现了水生夫妻二人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

②环境上:孩子“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一个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孩子的生存现状揭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残酷的斗争形势,表现了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对抗战做出的贡献。

③主题上:水生嫂带着孩子一起去送水生,以及在孩子身上寄托的祝福,都表现了以水生和水生嫂为代表的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患难与共、乐观坚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