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新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㊀第1期2021年1月
㊀
人口与社会
PopulationandSociety
㊀
Vol.37No.1Jan.
2021
中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新趋势
王朋岗1,汪㊀朦1,杨胜慧2
(1.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0;2.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㊀㊀[摘要]对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30 44岁㊁居住在农村㊁受教育程度低㊁工作单位为非国有企业与从事个体行业㊁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于丈夫㊁租房的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比例更高㊂性别人流指数的年代变化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伴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宽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加强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性别选择性人流总体呈现减弱的趋势,但将2017年生育状况调查数据与2001年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农村已有两个女孩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反而出现了上升情况,而城市已有一个女儿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和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都出现升高状况,可见 男孩偏好 依旧存在㊂
[关键词]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性别人流指数;性别偏好;出生性别比;人口结构失衡;生育文化[中图分类号]C92㊀㊀㊀㊀DOI:10.14132/j.2095-7963.2021.01.008
ANewTrendofSex-SelectiveAbortioninChina
WANGPenggang1,WANGMeng1,YANGShenghui2
1.InstituteofPopulationStudies,SchoolofEconomics,HebeiUniversity,Baoding071000,China;2.Chinese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Beijing100081,Chinaæèç
öø
÷
作者简介:王朋岗,博士,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教授㊂
引用格式:王朋岗,汪朦,杨胜慧.中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新趋势[J].人口与社会,2020(1):82-92.
Abstract:Byanalyzingthe2017NationalFertilitysurveydata,itisfoundthatwomenaged30-44,livingin
ruralareas,withloweducationandworkinginnon-state-ownedenterprisesorself-employed,withincomesandeducationlevelslowerthantheirhusbandsandrentinghouseshadahigherrateofsex-selectiveabortion.Thechronologicalchangeoftheindexofsex-selectiveabortioniscloselyrelatedtotheadjustmentofChina sfertilitypolicy.Withthegraduallooseoffertilitypolicy,thedevelopmentofgenderconsciousnessandthechangeofpeople sconceptionoffertility,thesex-selectiveabortionshowsatrendofgenerallyweakening.However,acomparisonofthe2017fertilitysurveydatawiththe2001datashowsthatinruralhouseholdswithtwogirls,theindexofsex-selectiveabortionhasactuallyincreased,whileinurbanfamilieswithonedaugh⁃
ter,theindexofsex-selectiveabortionandthesexratioatbirthhavebothincreased.Therefore,boyprefer⁃encestillexists.
第1期王朋岗,汪㊀朦,杨胜慧:中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新趋势
Keywords:sex-selectiveabortion;indexofsex-selectiveabortion;genderpreference;sexratioatbirth;populationstructureimbalance;fertilityculture
一㊁研究背景
人口的性别比失衡不仅会引起风险人群的扩大,更是与低生育率㊁人口老龄化㊁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相互交织[1]㊂很多研究认为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是造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2-4],关注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十分必要㊂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低生育水平时代,2000年出台 双独二孩 政策,2013年㊁2016年又分别颁布实施了 单独二孩 和 全面二孩 政策,生育政策逐渐放宽㊂一方面,国家的生育政策在逐渐满足家庭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我国家庭的意愿生育数量在下降㊂计划生育政策的惯性作用使得大部分已婚女性的低生育需求成为常态[5],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个,相对于2000 2010年间的相关数值有小幅回升,但是仍然处于更替水平以下[1]㊂另外,有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从有性别偏好向无性别偏好转变[6]㊂那么新形势下中国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㊁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2017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㊂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截至2017年7月1日零时在中国居住的15 60岁中国籍女性人口㊂①调查内容涵盖了生育行为㊁生育意愿㊁避孕及生育养育服务等,主要使用每个妇女的 怀孕史 信息,包括妇女每次怀孕结束年月㊁怀孕结果等㊂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采用分层三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方法,最终得到有效样本249946个㊂为进一步明晰我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变化情况,本研究还将研究结果与屈坚定㊁杜亚平基于 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调查资料 用相同指标进行计算所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7]㊂
(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测量
为了准确测量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相关数值,本文借鉴屈坚定与杜亚平提出的 性别人流指数 这一指标[7],它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人次数占所有人工流产人次数的比例㊂性别人流指数应该越低越好㊂
有研究认为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存在虚高的现象,因为除了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还有活产女婴的漏报现象[8-9]㊂部分家庭在应当申报新生儿信息时,瞒报了部分女婴信息,实际等同于人为进行①本文涉及的在中国居住和中国国籍的样本均不包括中国的香港㊁澳门㊁台湾地区㊂
人㊀口㊀与㊀社㊀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
了性别选择,即等同于 人工流产 ㊂如果要计算出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人次数占总人工流产人次数的比例,必须加入这部分漏报女婴数量,并计算出根据生物规律应该出生的女婴数量,即:应出生的女婴数=当年申报的女婴数+(漏报的活产女婴数+性别选择性人流人次数)
而漏报的出生女婴数据和性别选择性人流人次数无法直接获取,则无法计算出应该出生的女婴数量㊂但理论上正常的出生性别比为103 107,据此可以推测出本应出生的女婴数㊂由于无法获得具体数值,且漏报的女婴与因性别选择被流掉的女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性别偏好导致的结果,本文将二者合并为 选择性人流人次数 ,这项数值实际上大于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人次数,也会影响其他数值计算的准确性㊂但是如果只是探讨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变化趋势, 漏报的活产女婴数 与 性别选择性人流人次数 变化趋势一致,都可用来计算性别人流指数㊂所以本研究在对性别人流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时纳入了漏报的女婴数量,而不是仅用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人次数㊂根据上述内容,本文提出用出生性别比来推算性别人流指数:
性别人流指数=(男婴数/理论出生性别比-出生女婴数)/总人流人次数①出生性别比应是一个常数,受到性别选择性人流的影响,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而如果没有性别选择性人流,那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应该在正常的范围内,所以本研究将出生性别比设定为正常性别比的上限 常数107,以此来推算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发生的比例即性别人流指数,通过这项指数可以从横向㊁纵向反映我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特征与变化趋势㊂另外,本文所使用的出生性别比是进行调查时的数值,人流比例是人流人次数占所有样本的比例㊂调查结果显示,累计到2017年7月1日,所有被调查样本中,共有432650次怀孕,活产男婴180441人,活产女婴160928人,死胎3536人次,自然流产16552人次,人工流产69923人次,其他1271人次㊂出生性别比为112.13,人流比例为16.16%,性别人流指数为11.02%㊂这意味着在69923人次的人工流产中,性别
选择性人工流产7706人次,这部分女婴数占据所有生育次数的1.8%㊂
三㊁不同特征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情况
从样本的整体情况来看,出生性别比偏高㊂女性地位越高时,性别选择性人流发生的概率越
低㊂人流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㊂具体情况见表1㊂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妇女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㊁妇女的人工流产比例和性别人流指数
怀孕人次比例(%)出生性别比人流比例(%)性别人流指数(%)
432650100.00112.1316.1611.02年龄(岁)
15 191700.04106.250.01
①公式中的女婴数包括性别选择人流人次数
第1期王朋岗,汪㊀朦,杨胜慧:中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新趋势
续表1
怀孕人次比例(%)出生性别比人流比例(%)性别人流指数(%)20 2449161.14105.440.16
25 29364448.42106.101.19
30 345534012.79113.952.0314.98
35 395756613.31115.292.3715.42
40 446244314.43115.542.7015.06
45 497731017.87112.933.1311.58
50+13846232.00110.254.588.24受教育程度
未上过学4418010.21110.510.7917.78
小学11870527.44112.083.6013.98
初中16209237.46113.256.2212.96高中/中专6144814.20113.163.099.11大专258035.96110.141.394.23本科及以上204234.72106.411.07 城乡
城市15432235.67112.127.997.29
乡村27832864.33112.138.1814.67
夫妻受教育程度差距
妻子高5989614.53111.912.808.44
一样20607249.98111.947.8211.07
丈夫高14633035.49112.655.3613.15妻子单位性质
无单位29790668.86110.439.489.02非国有企业与个体9710122.44118.294.5717.68
党政㊁事业㊁国企与社会组织376438.70111.462.125.64夫妻收入差距
妻子多14122232.64111.405.109.87
一样9217121.30111.313.1510.38
丈夫多19925646.05113.057.9112.02家庭住房性质
自建27943464.59111.848.3513.59
租房5400912.48118.122.2220.59买原公有住房307327.10107.241.900.27
买商品房6845015.82110.673.694.98
人㊀口㊀与㊀社㊀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一)不同人口学特征妇女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情况
从人口学特征分析妇女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情况,30 44岁年龄组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在15%左右,出生性别比高,可见30 44岁年龄组妇女进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可能性较大,而性别人流指数和性别比的数值在妇女45岁后呈下降趋势㊂在屈坚定与杜亚平的研究中,25 34岁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在各个年龄组中最高,且该年龄组妇女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达到120以上㊂可见性别人流指数最高年龄组的年龄范围扩大且后移,相应的出生性别比下降㊂这一方面说明30 44岁妇女中存在较明显的带有性别偏好的流产选择现象,对出生性别比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随着 全面二孩 政策的实施,许多夫妻选择生育二孩,造成了相关年岁组年龄范围的扩大且后移㊂另外,出生性别比的下降,表明 男孩偏好 的减弱,可能是由于生育政策的放宽与人们观念的转变㊂从人流比例上来看,人流比例的变化与性别人流指数的变动趋势并不一致,40岁以上的妇女群体中,人流比例上升,出生性别比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因为该年龄段妇女流产的目的可能是终止妊娠,可见人流比例和出生性别比没有直接关系㊂
性别人流指数随着妇女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下降㊂根据表1可知,未上过学的妇女性别人流指数最高,为17.78%,本科及以上组妇女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在正常范围之内㊂与2001年的同类调查相比,只有初中学历组的性别人流指数略高于2001年的12.47%,其他所有受教育程度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都明显下降,不同受教育程度妇女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差别不大㊂值得关注的是,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妇女的人流比例为1.07%,但相应的出生性别比并未高出正常区间,这说明性别人流指数的高低与妇女受教育程度有关,提升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减少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行为㊂
性别人流指数城乡差距较大,农村高出城市7.38个百分点,相较2001年相关调查的城乡差距有所缩小(2001年农村高出城市13.35个百分点)㊂在2017年的调查中,城市妇女的人工流产比例和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与农村妇女的差距都很小;2001年相关数据中城乡人口性别比差距小,但人流比例相差较大(城市高出农村18.77个百分点)㊂可见2001年被调查的妇女选择人工流产更多是因为生育政策的限制,随着 全面二孩 政策的普及,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的作用更大㊂
(二)不同家庭内部决策下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流情况
生育孩子应是一个家庭中夫妻双方的共同决策㊂家庭中女性的地位会影响其生育年龄㊁生育数量㊁生育间隔㊁生育性别偏好等[10]㊂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生育文化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女性的经济㊁政治㊁教育㊁就业地位将直接影响人们在生育行为中的 男孩偏好 [11]㊂
家庭内部决策方面,夫妻受教育程度差㊁妻子单位的性质㊁夫妻收入差㊁家庭住房性质的不同也会导致妇女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㊂
从夫妻受教育程度的差距来看,妻子受教育程度高于丈夫时,性别人流指数最低,为8.44%㊂
第1期王朋岗,汪㊀朦,杨胜慧:中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新趋势
从出生性别比上看,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受教育程度更高或夫妻受教育程度一样,出生性别比的差距都较小,说明妻子学历较高时,出于性别选择目的的人工流产情况较少,但是性别比仍旧偏高的情况说明了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虽然发生概率降低但仍然明显存在㊂妻子如果受教育程度高,则人流比例最小,为2.80%,可能因为高学历女性掌握更全面的避孕知识㊂可见,性别人流指数受夫妻受教育程度差距的影响,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发生概率㊂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经济地位提升使女性在家庭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从夫妻收入差来看,女性收入高于丈夫时性别人流指数最低㊂出生性别比的状况与性别人流指数状况相似,从表1可以看出,性别选择性人流指数受夫妻收入差距的影响,妻子收入高于丈夫时,出生性别比为111.4,丈夫收入高于妻子时,出生性别比为113.05㊂可见,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可增强其话语权,减少女性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发生概率㊂从妻子的单位性质来看,工作单位的稳定程度会影响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流行为㊂工作单位为党政机关㊁事业单位㊁国企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妇女相对单位为非国有企业与从事个体行业的妇女,稳定性更高;而无工作单位可能意味着家庭内部生活稳定,所处社会环境变动可能性小㊂在非国有企业工作与从事个体行业的妇女更容易因为收入不稳定以及生育成本高选择以最小成本满足自己对孩子的性别偏好㊂有学者从妇女生命历程角度出发,发现妇女的 男孩偏好 与其生命历程中各个阶段所经历的事件有关,如果她在与亲友㊁同事等各种社会关系进行互动时,曾遭遇了不平等的待遇,会促使其对子女产生性别偏好[12]㊂各种原因交织直接导致工作不稳定的妇女群体在生
育行为中有着更强烈的性别选择偏好,在性别人流指数上远远高于工作稳定和无工作单位的妇女群体,对应的出生性别比也最高,达到118.29㊂从人流比例来看,无单位妇女人流比例最高,为9 48%,这可能是因为生育政策限制㊂
从家庭住房性质来看,居住环境越稳定的妇女,性别选择性人流的发生率越低,居住环境越不稳定,性别人流指数越高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特征妇女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㊁性别选择性人流比例㊁人流比例各不相同,30 44岁㊁来自农村㊁受教育程度比较低㊁工作单位为非国有企业与从事个体行业㊁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于丈夫㊁租房的妇女进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比例较高㊂
四㊁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变化趋势
(一)不同年代性别人流指数的变化趋势
由表2可见,20世纪70年代出生性别比为108.98,高于正常水平,性别人流指数为23.38%,处在较高水平㊂70年代不同孩次的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第四孩次出生性别比高达508.63㊂性别人流指数也呈现上升趋势,第四孩次为137.89%,超出了正常水平㊂可能是70年代样本量太小,统计结果会出现误差,本文暂时不做分析,且70年代B超技术并没有推广,人们也不会普遍使用该项
人㊀口㊀与㊀社㊀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
技术进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㊂
将2017年和2001年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由于样本不同,两次调查中20世纪80年代㊁90年代的相关数据存在差异,但其变化趋势相同㊂从纵向时间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①我国总体性别人流指数呈现上升状态,从20世纪80年代的2.47%上升至21世纪初的15.39%,除各年代的第一孩次未出现性别比偏高的现象,第二㊁第三㊁第四及以上孩次都出现了性别比偏高且性别人流指数随时间发展而上升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第四及以上孩次的性别人流指数为14.38%,而21世纪初该指数为23.54%㊂2010年以后,不同孩次的出生性别比㊁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㊁人流比例都要比21世纪初相应的各个数据低㊂性别人流指数的年代变化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1980 2000年计划生育政策从基本成型到进一步贯彻执行,21世纪初性别人流指数达到顶峰与农村地区 一孩半 政策的实施有关,有限的生育数量使得某些家庭对实现 生男孩 这个目标更为迫切㊂同时B超技术推广,使得性别选择性人流的发生更为普遍㊂2000年以后,人口结构失衡问题逐渐显现,计划生育政策开始调整,生育限制被放宽,2010之后性别人流指数也开始下降㊂
表2㊀不同年代孩次的出生性别比㊁妇女的人流比例和性别人流指数
相关数值第一孩次第二孩次第三孩次第四孩次及以上
怀孕人次432650
性别比112.13104.49115.89129.03133.51
人流比例(%)16.164.8121.9428.8634.17
性别人流指数(%)11.02 12.8020.3218.40
20世纪70年代
怀孕人次3145
出生性别比108.98107.41110.85122.68508.63
人流比例(%)3.472.155.9114.9728.34
性别人流指数(%)23.388.0425.0833.42137.89
20世纪80年代
怀孕人次99049
性别比107.67105.70107.84113.73120.38
人流比例(%)10.392.0517.9020.6826.62
①本文的21世纪初指2000 2009年㊂
第1期王朋岗,汪㊀朦,杨胜慧:中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新趋势
续表2
相关数值第一孩次第二孩次第三孩次第四孩次及以上
性别人流指数(%)2.47 1.6610.6514.38
20世纪90年代
怀孕人次122324
性别比112.04103.32117.14130.41135.48人流比例(%)17.104.7925.4129.4132.41
性别人流指数(%)10.20 12.0521.2421.5721世纪初
怀孕人次113472
性别比115.68104.58122.96138.61147.72人流比例(%)18.627.0323.7533.4336.63
性别人流指数(%)15.39 19.9822.3823.542010年后
怀孕人次94658
性别比113.57104.20115.30133.09127.17人流比例(%)18.465.9420.0029.8437.80
性别人流指数(%)11.69 13.2021.8712.08(二)性别人流指数作用强度在不同孩次上的变化趋势
从横向孩次来看,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孩次的增长,出生性别比也逐渐上升,性别人流指数越来越大,在2010年后,第三孩次的性别人流指数在所有孩次中最高㊂20世纪80年代第二孩次性别人流指数为1.66%,第三孩次性别人流指数猛增到10.65%,第四及以上孩次组的性别人流指数为14.38%㊂20世纪90年代第二孩次的性别人流指数上升到12.05%,第三㊁第四及以上孩次组也要比80年代相对应的各个孩次相关数据高㊂同样的,21世纪初第二孩次性别人流指数要低于第三㊁第四及以上孩次组,但要高于20世纪90年代第二孩次性别人流指数,不同孩次性别人流指数都保持在较高水平,这说明性别人流指数对出生性别比的作用从80年代的第三孩次开始增强,进入90年代,该作用提前到第二孩次㊂2010年后,第二孩次性别人流指数为13.20%,低于21世纪初第二孩次性别人流指数,第二孩次性别人流指数的下降与生育政策的放宽有关㊂第三孩次性别人流指数没有大幅下降,说明为数不多的生育三孩家庭对孩子的性别偏好依然较强㊂与21世纪初相比,2010年后第四孩次的性别人流指数也出现了大幅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多胎次满足了
人们对于子女性别的需求㊂
(三)城乡分孩次性别的性别人流指数比较
将2017年的生育调查数据与2001年数据对比,发现农村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现象在整体上有所减少,而城市中已有一女或两个女儿的家庭中,出生性别比以及性别人流指数上升㊂农村和城市已有一儿或两个儿子的家庭未发生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情况㊂整体上看,农村女性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比例高于城市女性,但二者差距较2001年的相关数据有所缩小,具体情况见表3㊂表3 分城乡㊁孩次的出生性别比㊁妇女的人流比例和性别人流指数
已活产孩子个数
(个)性别结构怀孕
人次
出生性别比人流比例(%)性别人流指数(%)
2017年2001年2017年2001年2017年2001年
农村
1女儿57362133.21148.3614.4618.8058.4763.64儿子5187599.27103.4023.9126.12
2两个女儿12720196.79178.2713.8713.34165.82148.88两个儿子614283.3583.2430.9624.42 一儿一女14402110.88112.9231.2024.133.517.76
城市
1女儿27285146.91140.8839.1160.0021.358.14儿子26404101.63106.3349.4568.33
2两个女儿2750255.65142.19∗∗25.9832.55∗∗103.7730.50∗∗两个儿子151583.08120.51∗∗49.4448.13∗∗ 一儿一女3663116.03100.00∗∗53.0150.29∗∗3.09 ∗∗
㊀㊀注:∗∗表示2001年数据中二孩组人数太少,其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1.农村分孩次性别的性别人流指数情况
根据表3可知,2017年数据显示农村已有一儿一女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为3.51%,低于2001年的7.76%;已有一个女儿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较高,达到58.47%,低于2001年的63.64%;拥有两个女儿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为165.82%,高于2001年的148.88%;已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儿子的家庭中,妇女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分别为99.27和83.35,低于2001年的相应数值,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为0㊂从出生性别比来看,2017年数据中,当一个家庭有儿子时,妇女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与只有女儿家庭的出生性别比差距较大,且低于正常值范围;与2001年数据相比较,已有一女或一儿的家庭中,妇女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下降了;已有两个儿子的家庭中,出生性别比变化很小;已有两个女儿的家庭中,出生性别比上升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7年间,我国农村已有一个女孩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在降低,这说明在人㊀口㊀与㊀社㊀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
第1期王朋岗,汪㊀朦,杨胜慧:中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新趋势
原来较为严格的生育政策背景下,农村一孩为女孩的妇女在生育二孩时更可能进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近年来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宽,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降低㊂但已活产两个女孩的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反而出现了上升,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的意愿生育数量在下降,在意愿生育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在有限的孩子数量中拥有男孩,前两胎为女孩的妇女进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概率在增加㊂这一变化一方面说明农村的 男孩偏好 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说明农村群众的意愿生育数量在下降,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已有两个女孩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上升,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㊂总体而言,中国农村只有女儿的妇女进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比例高于已有儿子的家庭, 男孩偏好 这一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㊂
2.城市分孩次性别的性别人流指数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城市的相关情况与农村相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只有女儿的妇女影响较大,对已经有儿子的妇女影响较小㊂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已有一个孩子后,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城市妇女进行人流的比例高于农村,但是低于2001年的数值㊂2017年已有一儿的妇女的人流比例是49.45%,低于2001年的68.33%,出生性别比也由2001年的106.33下降为2017年的101.63㊂其次,城市中已有一儿和一女的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为3.09%,与农村差距很小㊂已有一女的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较高,达到21.35%,低于农村的58.47%,但是高于2001年的8.14%㊂可见,2001 2017年已有一女的家庭中,妇女的人流比例出现了下降,但是出生性别比和性别人流指数却上升了,这可能是国家生育政策逐渐放宽导致人流比例下降,但是 男孩偏好 依然存在且人们的意愿生育数量在下降,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城市已有一个女儿的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及其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出现升高趋势㊂
五㊁结论与讨论
从前文内容可知,不同特征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状况不同,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和妇女地位有利于减少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发生概率㊂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出生性别比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强,但2010年后其作用强度大幅下降㊂性别人流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第三孩次开始升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后,性别人流指数的作用提前到第二孩次,2010年以后第二孩次性别人流指数大幅下降㊂这说明了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㊁较低的生育意愿和逐步弱化的 男孩偏好 ,共同导致了整体以及第二孩次性别人流指数的大幅下降㊂对比2017年与2001年城乡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妇女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总体减少,这离不开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与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同时,在对已有子女家庭进行分析后,发现已有两个女儿的家庭中,妇女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㊁性别人流指数上升,可见 男孩偏好 依然存在㊂在屈坚定与杜亚平2007年所著文中提到了对未来的担忧 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行为是否还会增多[7]虽说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巨大改变,但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现象依旧存在,比如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