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中国历史绪论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中国历史导学案001
学习目标1、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2、为什么要学历史
3、如何学习历史
学习重难点: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为什么要学历史如何学好历史
学习过程
一、学习历史的意义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

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

历史是“昨天”的人与事,“今天”的人和事“明天”就成了历史。

历史就是本来面目,是过去真实事件的记载;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实及前人经验的概况和总结。

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帮助人们通过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把握未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的今天就是从历史中发展而来的,所以要弄清楚事物的来龙和去脉,就必须好好学习历史,研究历史。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正是生活在历史之中,忘记历史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所以,要充分认识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

1、读史可以明鉴、指导国家未来
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处理为我所用,历史能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对国家关系,社会习俗,民族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理解。

如对民族史政治史等方面的研究,会对我们当代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对经济史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规律等诸多因素加强了解,从而对经济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历史不能重来,我们从历史长河中,总结国内反思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从辉煌到衰败、再到重新崛起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国家和我们自己都是一种思考。

有些历史已经让我们的前辈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重复这种历史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品读历史朝代的兴衰和更替,吸收其他国家和各民族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好更快的发展。

2、读史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从国家历史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本国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和整体的凝聚力。

我们应该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

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

如蜚誉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称赞。

我们应该为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

我们要保护和发掘历史遗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根基。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站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讲,我们学习世界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国家,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通过与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相比较,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使命感,还可以通过吸取东欧、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教训,深刻理解新时期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方针,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伟大抱负。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民族的凝聚力是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民族凝聚力的丧失会使国家陷入动荡和内乱。

“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可见学习和了解民族历史的意义十分重大。

3、读史可以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
“读史使人明智”。

这句话,讲得非常正确和精辟。

历史上各朝代的兴衰、存亡和更替,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历史好比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心手相连,血脉相通。

一部盛唐史,是多少中华儿女的美丽梦境;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

读中国史,犹如欣赏一个人的生命,每当读到一些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的心也会随之跳动。

读“三国”,看到诸葛亮将一切国家大事都运筹帷幄,一片忠心帮助刘备成就大业。

读“汉史”,看到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历史争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最后自己却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读“唐史”,看到李世民发动的宣武门之变,为了争权夺利,和兄弟及父亲反目,自相残杀、血肉模糊的中国宫廷内部皇族成员之间的残酷斗争。

外国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轨迹,又会深深的影响了世界的历史和足迹。

居里夫人为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精神,哥伦布、麦哲伦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等,都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力。

读世界史,尤其要读欧洲史,因为欧洲的历史悠久。

读英国作家利顿·斯特莱切的《女王不出嫁》,看到给英国带来强盛的英国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才华与成就。

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在革命的断头台上:玛丽王后的最后岁月》,看到一个普通的女子,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悲惨命运。

读俄罗斯的彼得大帝的故事,看到他是如此的好学,并给俄罗斯带来繁荣和强盛。

读历史,欣赏历史上一个个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的生命,品读历史人物的生活点滴,了解他们所有的对和错,那些历史教训,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思考。

欣赏历史人物,品读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会激发我们的聪明才智,使我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有利于我们在未来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健康顺利的发展。

4、读史可以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历史可以让后人了解许多古今中外的大事,扩大后人的知识面,增长见识,丰富头脑,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如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毛泽东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激励我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等历史名言有利于培养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中还有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故事。

如戚继光忠心报国,邓世昌以身殉国,文天祥一身浩然正气,谭嗣同合身变法,董存瑞合身炸碉堡等,还有许多为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革命先烈们,这些英雄行为及坚定的信念,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要继承和学习人类的传统美德,从历史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品格,真诚善良和健全的人格。

我们要学习历史,牢记历史,珍惜今天,为祖国的未来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为什么要学历史?
主要有两点:1.以史为鉴,指导未来,2.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历史的受益者来看,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一个是历史对于个人和企业的作用,
一个是历史对于国家的作用。

此外,站在整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邻居,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三、如何学习历史?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历史学好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

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

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

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

我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无往不利了。

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们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要过就不会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上面的这座可以畅通无阻的桥。

㈠产生兴趣
对历史科有兴趣,成绩自然好起来。

如何对历史科产生兴趣呢?
1898年的中英条约有关;今天南斯拉夫的内战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

所以,只要留意时事并探本寻源,定能巩固书本上的知识。

其次,明白历史的用处。

历史可以训练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备求真和讲证据及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历史对做人处世帮助很大,退可以励志,进可以建功立业----英国著名首相邱吉尔是历史学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专攻历史的。

因此,各位不要因为修读文科,尤其是历史科而感到自卑。

反而要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在学业上、个人修养上和识见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㈡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
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则包括原因、经过和结果。

(1)时间有先后(2) 地点有东西南北(3) 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

不过,会
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

(4) 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

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

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5) 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

总之,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历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 因果关系应建立於史实和逻辑上。

因先於果,果后於因,两者要合乎情理。

(7) 事件的经过祗须记重大事件(8)和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课前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上课留心听讲,不明之处,向老师请教;课后温习,整理笔记,把重点记熟;多读、多思考、多写、多做模拟试题。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