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与肠道细菌易位及炎症特征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4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4 ·临床经验·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与肠道细菌易位及炎症特征观察
辛天宇,刘树元,赵金宝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脓毒症与肠道细菌易位及炎症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70例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胰腺炎未继发脓毒症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在B超指引下采用细针穿刺法获取胰腺周围渗液,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V
TEK2Conmpact(法国生产)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

比较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2(IL 2)、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指标差异。

结果 研究组分离出细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1株(82 78%),革兰阳性菌21株(17 22%);对照组分离出细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80 95%),革兰阳性菌20株(19 05%)。

两组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产气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肠球菌。

研究组PCT、CRP、IL 2、IL 6、IL 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肠源性细菌易位,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等因素所导致的肠屏障功能受损,继发脓毒症。

【关键词】 细菌易位;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炎症
中图分类号:R657.5+
1;R5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1.04.013
作者单位:10004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科
通信作者:刘树元,E mail:liusydoc@163.com
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内胰酶激活引起的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即急腹症。

重症AP(SAP)起病急,病死率高。

胰腺坏死、感染继发脓毒症,进一步发展为脓毒症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综
合症(MODS),严重危害患者生命[8-9]。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菌群易位、炎症、免疫抑制等有关[5]。

本研究
对S
AP继发脓毒症患者及同期胰腺炎未继发脓毒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SAP继发脓毒症患者与肠道细菌易位的关系。

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7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42 56±5 66)岁,发病至住院时间为(14 45±2 22)h,APACHEⅡ评分为(15 86±2 31)分;选取同期胰腺炎未继发脓毒症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3 16±5 96)岁,发病至住院时间为(15 15±2 54)h,APACHEⅡ评分为(15 64±2 26)分。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本研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
心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6]
;②年龄18~65岁;③研究组患者符合脓毒症相关诊断标准[7]。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免疫功能紊乱患者;④近期有外科手术史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1.4.1 细菌培养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在B超指引下采用7号套管针穿刺法获取感染等胰腺/周围渗液,完成感染标本提取。

将样本接种于无菌培养瓶中,并立即送检。

于血平板培养基上划线接种。

于3
7℃下恒温培养24~72h后,并采用VTEK2Conmpact(法国生产)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

1.4.2 炎性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均入院后空腹抽取外肘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5min,后送检,检测CRP、PCT水平,分别使用TBA 40FR(日本生产)、罗氏公司Coba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L 2、IL 1β选用深圳晶美生物公司提供试剂盒,采用ELISA法检测;IL 6使用Fm 200/10型(西安凯普机电公司生产)计数器,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 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珋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 2检验。

以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4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4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研究组共分离出细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1株(82 78%),革兰阳性菌21株(17 22%);对照组共分离出细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80 95%),革兰阳性菌20株(19 05%),两组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产气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两组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肠球菌,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PCT、CRP、IL 2、IL 6、IL 1β水平比较研究组血清PCT、CRP、IL 2、IL 6、IL 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见表2。

表1 两组细菌培养结果分析(n)
 菌群类别
研究组(n=122)对照组(n=105)
菌株数构成比菌株数构成比革兰阴性菌10182.788580.95大肠埃希菌4436.073735.24铜绿假单胞杆菌2722.132422.86产气杆菌1512.301312.38肺炎克雷伯菌1512.30109.52革兰阳性菌2117.222019.05金黄色葡萄球菌129.84109.52表面葡萄球菌75.7454.76肠球菌21.6454.76
表2 两组患者血清PCT、CRP、IL 2、IL 6、IL 1β水平比较(珋x±s)
组别nPCT(ng/mL)CRP(mg/mL)IL 2(pg/mL)IL 6(pg/mL)IL 1β(pg/mL)研究组705.84±1.2275.24±15.2885.47±18.52225.47±40.5215.77±5.42对照组700.54±0.2941.44±9.7273.54±13.62165.64±21.3812.24±3.20t值-31.75616.0553.095411.5215.356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SAP起病急,病死率高,临床病理变化复杂,早期的全身炎性反应到一步发展为脓毒症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综合症(MODS),是SAP死亡的主要原因[8-9]。

而肠道细菌易位是导致胰腺重复感染、坏死、继发脓毒症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PCT、CRP、IL 2、IL 6、IL 1β指标进行分析,探讨肠道细菌易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11]。

本研究中,研究组共分离出细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1株(82 78%),革兰阳性菌21株(17 22%);对照组共分离出细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80 95%),革兰阳性菌20株(19 05%),提示患者细菌大部分来源于肠道,且革兰阴性菌为主,说明SAP患者在激发脓毒症前已存在肠源性细菌感染,感染持续发展则导致脓毒症。

本研究两组患者胰腺周围渗液细菌培养均查处肠源性细菌,表明两组患者可能存在肠屏障功能障碍,而肠道细菌易位发生时肠内细菌越过肠屏障进入肠外,因此,肠源性细菌与肠道易位可能存在一定关系[12]。

在有关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中已证实,导致肠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SAP状态下,大肠杆菌为主的致病菌数量急剧增加,而有益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则受到抑制,数量明显减少[13-14]。

革兰阴性菌作为主要细菌及细菌毒性产物进入血循环系统,循环血供受损,肠道因血供问题缺氧,导致肠壁紧密连接,肠道绒毛上细胞结构受损,导致肠道细菌群紊乱。

细菌及细菌毒性产物进入血循环系统,其通过结合相关受体蛋白激活炎性细胞因子转录和蛋白表达[15],本研究提示SAP患者体内PCT、CRP、IL 2、IL 6、IL 1β水平显著高于重症胰腺炎未激发脓毒症患者,PCT、CRP、IL 2、IL 6、IL 1β是炎性反应的关键指标,它们之前的协同作用导致机体炎症损伤[5,16-17]。

炎症因子高度表达会加重患者肠黏膜损伤,促进肠道细菌易位形成,加重体内炎症反应,胰腺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引发脓毒症[18-19]。

综上所述,肠源性细菌易位,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等因素所导致的肠屏障功能受损,继发脓毒症[20]。

参考文献
[1] KitamuraK,HoribeM,SanuiM,etal.ThePrognosis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VariesAccordingtotheSegmentPresentingWithLowEnhancedPancreaticParenchymaonEarlyContrast EnhancedComputedTomography:AMulticenterCohortStudy[J].Pancreas,2017,46(7):867 873..
[2] HoribeM,SasakiM,SanuiM,etal.ContinuousRegionalArteialInfusionofProteaseInhibitorsHasNoEfficacyintheTreatment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ARetrospectiveMulticenterCohortStudy[J].Pancreas,2017,46(4):510 517.
[3] 余贤恩.急性胰腺炎流行病学及严重性预测评估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2):234 237.
[4] ZeremE.Treatmentofseveracutepancreatitisanditscomplications[J].WorldGastroenterol,2014,20(38):13879 13882.
[5] 贾月球,廖品琥.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8):1359 1362.
[6] 张圣道,雷若庆.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 729.
[7]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脓毒症的定义、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要点及说明(草案)[J].中华急诊医
学杂志,2007,17(8):797 798.
[8] 王思珍,李维勤.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细菌易位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6):515 618.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4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4 [9] 喻文,罗红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白蛋白比
较值与器官衰竭和病死率相关[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2):144.
[10]陈炳勋,李汉智,王云龙,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
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7):1069 1071,1075.
[11]李晓芳,李萍,郭卫卫,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感染的
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9):3700 3702.
[12]陈辉,兰涛.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研
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6):659 662.
[13]YaoP,CuiM,LiY,etal.Effectsofrhubarbonintestinalflora
andtoll likerecentorsofintestinalmucosainratswithsevereacutepancreatitis[J].Pancreas,2015,44(5):799.
[14]奇丽娜,王崇.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炎症导致急性胰腺炎的研
究进展[
J].临床肝胆杂志,2015,31(6):902.[15]薛庆亮,贾金虎,刘杜姣.脓毒症与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2015,20(2):335 336.
[16]邹秀丽,吴铁军,崔玉静,等.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血流
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6,56(28):75 77.
[17]周珊珊,陈婷,张婷,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外周
血单核细胞表面HLA DR/CD14+
的表达变化[J].中华医院
感染学杂志,2020,30(17):111 115.
[18]李鲜爱,崔幸琨,孙莉,等.AMS、LPS、CRP检测对急性胰腺
炎诊断的临床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3):332 334.
[19]单亮,修建荣,李秀,等.脓毒症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再评
价[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6):538 540.[20]黄莹,彭剑桥,王宇鹏,等.肠道菌群失衡与急性胰腺炎易位
感染的关系[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1):23 26,30.
(收稿日期:2021 03 12)
(本文编辑:
李跃)·临床经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低风险地区
上消化道早癌筛查的临床实践
姜鑫1,2,佘强2,张桓语1,2,缪子庭1,2
,丁岩冰2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疫情低风险地区开展农村上消化道早癌筛查工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处于低风险等级的扬州市农村地区,通过积极的疫情防控培训宣传、上消化道早癌筛查人群宣教、场地准备,对扬州市胃癌及食管癌高发的农村地区(杨寿镇)群众进行上消化道肿瘤内镜筛查,实现肿瘤的早诊早治。

结果 2020年10月17日至12月13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进行了3次上消化道早癌筛查,共完成内镜筛查1005例。

筛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440例;上消化道肿瘤上皮内瘤变患者34例,其中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者20例,密切随访者14例;进展期癌7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所有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阶段性效果评估良好。

参与筛查的村民无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适应防控形势发展趋势,在低风险地区制定规范的上消化道早癌筛查流程,开展上消化道早癌筛查工作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上消化道早癌筛查
中图分类号:R735;R5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1.04.014
作者单位:1225001扬州大学医学院;
2225001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通信作者:丁岩冰,E mail:ybding@yzu.edu.cn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重点项目(BE2019698);
扬州市“十三五”科教强卫专项(YXZX20184)
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 19)在武汉爆发,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随后
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类似病例。

研究发现,其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
露在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1]。


于胃肠脏器是与外界相通的生理器官,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时因患者无法佩戴口罩,明显增加了患者呼吸道、消化道分泌物暴露风险,避免不了口腔黏液、胃肠黏液等分泌物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消化内镜中心的医护人员在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
战[
2]。

因此,在起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国时,全国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