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泗州寺:观音形象的由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墟泗州寺:观音形象的由来
全国叫泗州寺的寺庙有很多座,今天要说的芦墟的泗州禅寺当然也不是新修的占地面积大且金碧辉煌的那座,而是位于太浦河边、临近芦墟古镇被废弃的古泗州寺。

淹没在民居中的古泗州寺
横亘在泗州寺东的泗州寺桥(泗州寺桥原本因为泗州寺而存在,现在要找泗州寺,反过来要导航到泗州寺桥)
明朝成化年间,隐居在分湖边的王庭润,就分湖沿岸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得“分湖八景诗”。

八景之首便是本文要说的泗州寺的泗州晓钟。

古寺建在几乎四面环水的泗洲上,直至解放后的几年内,泗洲寺的前后殿仍悬挂着大铜钟、大铁钟。

古刹钟声,洪亮悠扬,吸引多少古今游人。

泗州是个地名,早已湮没在洪泽湖底,像庞贝古城一样。

也像庞贝古城一样,曾经那么辉煌过。

唐宋时,泗州是黄河,淮河,长江的交通枢纽,漕运中心。

泗州城是汴水入淮之口,南北船只往来必经泗州,当时的航运日渐兴旺,泗州渐渐繁荣起来。

在宋、明两代,泗州都设有州、郡,是历史名城也是大都市。

明代鼎盛的原因还有它的政治因素: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在泗州城城北,修建了明代第一陵墓明祖陵,葬下始皇帝的高祖、曾祖和祖父。

泗州繁华而昌盛。

在远远的芦墟,建造这么一座泗州寺,当然不可能是为一座城而建,有关泗洲寺的来历,赵宽 (1457 ~ 1505 年 ) 则在其写的《泗洲寺重建大雄宝殿记》中交代的很清楚,因佛教一位上乘大士名泗洲大圣者所创建。

泗州大圣者,法名僧伽,是西域来大唐传教的一名僧人。

自从
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后,不断有西方的僧人来大唐传教。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30岁的僧伽和尚来到中国,开始几年他是在甘肃西部,当时的边境西凉府一带活动。

大约在龙朔
初年(661年左右)他到了中原的洛阳、长安一带。

他四处化缘,最后看中了南北交通的要冲泗州,他乞求城中居民贺跋氏
舍宅建寺,说此处原本就是佛寺。

贺跋起初并不相信,僧伽即
立下标志,并在立标处开土挖穴,结果挖到一块古碑,显示此
处曾是古代齐国著名的香积寺旧址,还挖有一尊金像,上有“普照王佛”字样。

贺跋氏异常惊叹,遂舍宅建寺,名泗州寺。

自此以后,僧伽佛法灵验的事件屡见街头巷尾。

在介绍僧伽的生平事迹中,不论是《太平广记》、《僧伽实录》、《宋高僧传》中,大量记载了僧伽的祈雨,治理水旱灾难的故事,还有消灾延寿、制服小贼,为人伸冤,为民除害的义举。

这使得僧伽的名声传播越来越远,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惊动了千里之外的皇帝。

景龙二年(708),唐中宗派使者专门接僧伽到长安,请他在皇宫里设道场,讲经说法,还尊他为国师,把他手持铜瓶,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的形象视为观音的化身,象徵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

并把僧伽在泗州城建立的寺庙赐为普光王寺(因避武则天讳,改“照”为“光”)
北宋僧伽石刻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正应这些因素,各地泗州寺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芦墟分湖边的泗州寺也大约在这个时期所建。

两年之后的景龙四年(710)三月二日,83岁的僧伽和尚在“荐福寺”端坐圆寂。

中宗皇帝将僧伽送回普光王寺,并以国礼葬之。

普光寺因此盛极一时,常常朝圣者如云。

被视为观音菩萨化身的僧伽
北宋初年,僧伽被宋太宗封为“泗州大圣”,他作为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全国共建有二百余座供奉僧伽大师的寺院、佛塔等建筑。

这样盛极一时的泗州寺却因为连年的兵灾和水患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洪泽湖形成后,地势低矮的泗州城屡被淹没,深受水害。

康熙18年夏季(1680),暴雨连下数十日,泗州城陷入一片汪洋,除了寺里的灵瑞塔还浮在水面外,一切都已消失不见。

随后州治迁至盱眙,泗州城终结。

到乾隆38年(1771),雄伟的灵瑞塔在汹涌的湖水中,轰然倒塌,名扬四海的泗州寺终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当初的僧伽以解难治水救灾为灵异而被称颂,泗州城久治无方,最终沉陷于洪泽湖底,也削弱了信仰的存在。

民众蒙受打击,必然衰落无疑。

芦墟的泗州寺也随着泗州城的普光王寺发展而发展,衰落而衰落。

从唐到解放前的时期,也算是名僧迭出,名士常往,被称
为江南名刹。

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吴江东部地区的钱坟、法庆、德庆、流庆、南洵、善聚、法华、圆通等七所庵庙归属泗
洲寺门下。

民国时期,寺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

寺门前淌水河埠,寺门上方镌“唐泗洲禅寺”五个镏金大字,有前殿,殿内供奉弥陀、韦驮、四大金刚,钟架悬挂大铁钟。

两侧八字照墙,照墙前四棵粗壮的黄榉树,正殿建在高大台基上,门楣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

后殿即大悲殿,又名观音殿,供奉各种名号的观世音像,梁上挂着大铜钟。

观音殿以东有雷祖阁、神仙堂、禅堂、斋堂、方丈间等。

仅剩下的前殿(大约为天王殿)被不远处的饭店用来养待宰的鸡鸭,虽看不见里面的光景,但此起彼伏的鸡鸭唱和,让人肃穆不来。

清式遗迹的大雄宝殿
沦为冷饮批发的泗州寺
边上的小佛龛
老百姓其实不会问菩萨的缘由,只要有神灵佑护就好。

求心中所求,愿心中所愿。

寺庙虽然倒了,心中的寺庙不倒,边上破旧的小佛龛,依然香火旺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