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为什么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题:
结合古希腊神话、史诗和悲剧,分析柏拉图为什么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
这是否意味着他从根本上反对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
柏拉图在《理想国》之中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假如有一位聪明人有本领摹仿任何的事物,乔扮或任何的形状,假如他来到了我们的城邦,并提议向我们展现他的身子与他的诗,我们就要把他当成一位神奇且愉快的人物来看待,向他鞠躬敬礼;可是我们也要告诉他,我们的城邦之中没有向他这样的一个人,同时法律也不允许有向他这样子的一个人,之后把他涂上了香水,在戴上毛冠,请他到旁边的城邦去。
”这段话被人们认为是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中,对诗人表示不友好态度的证据。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是否要真得把诗和诗人逐出“理想国”呢?我以为并非完全如此。
因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有过这样的论述:“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个真理 ,只有歌颂神明和赞扬好人的颂歌才被允许进入我们的城邦。
如果你允许甜蜜的抒情诗和史诗进入城邦 ,那么快乐和痛苦就会取代公认为至善之道的法律和理性 ,成为你们的统治者。
”由此来看,柏拉图并不是诗和诗人本质上的反对者,而是批判者。
换句话说,柏拉图反对的是那些靠小聪明进行模仿的诗人,因为他们的诗亵渎神灵、有伤风化,同时也对英雄名誉有所诋毁,他们的诗是不符合理想国的政治建构的。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如果一种哲学也是对理念世界的一种蹩脚的模仿,对“理想国”的构建构成威胁,它同样会遭到柏拉图的坚决反对,——尽管他对哲学家和哲学非常推崇。
根据柏拉图文艺理论核心的“理念论”,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也即“模仿的模仿”,文艺是不现实的。
由此,他认为文艺是有害的,会培养人性中低劣的东西。
但就在再次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整个论证过程中,对文艺特别是诗应该具有的特点和功用进行了修正,对诗歌的评判标准进行了重新划定,也即是否符合他要构建的理想国。
柏拉图既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也是神学论大师,他的灵感说就是一种神性的体现。
在柏拉图哲学中,神是至善至美的,它真实、纯一、永恒不朽。
神不是万物的因,而仅仅是一切好事物的因,人间的那些诸如苦难、不幸之类坏事的因皆与神无关,而只是苦难不幸者自身的原因所致。
此外,由于神是一种真实、纯一的东西,所以它不会通过变形或降梦等手段来欺骗人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是一种神意的象征,它是有赖于神权之助巩固和行使其统治的。
因此,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时时处处不忘宣扬维护神权的重要性。
而古希腊的神话以及以此为为基础材料的史诗和悲剧等艺术,往往把神灵人化,把人性中的各种欲望例如寻欢作乐、嫉妒和暴烈鲁莽等赋予了神灵,这是柏拉图如何也忍受不了的。
所以,柏拉图才会认为艺术是低劣的东西,会造成人们精神的缺失,最终导混乱。
再者,从《理想国》来看,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不可否认,柏拉图是一位哲学家,但更准确的说,他应是一个政治性的哲学家。
他的最高的理想就是哲学家应该是政治家,政治家应该是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象牙塔里的书呆子,而要学
以致用,求诸实践。
按照他的理解,在这个各司其职的“理想国”里,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是理念世界的追随者,他们才是最有能力掌管好这个国家的。
所以,柏拉图对文艺和诗的批判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政治的功利色彩。
因为柏拉图哲学的这一特色,使他常常从狭隘的政治观点中去看待诗文学,他从政治角度对艺术提出了种种的要求,这使得他的艺术理论带有了浓厚的政治教化气息。
例如对古希腊享有盛名的大诗人荷马,柏拉图就百般的苛责,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在柏拉图的道德意识方面,他认为希腊的英雄应该是国家的忠诚卫士,他们理应具备正直、勇敢、临危不乱、自我克制等美德。
然而在荷马史诗中,抹杀了英雄的美德,诋毁了英雄的形象,比如特洛伊战争中英雄阿喀琉斯被描写成性烈如火、凶暴易怒的偏执狂,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在这里,柏拉图完全抹杀了人所固有的弱点,从维护统治的需要把人格刻意平面化。
他在《理想国》中这样写道,像这样的英雄们也做过同样的坏事,谁不自宽自解,因为自己的坏事可以原谅呢?所以我们必须禁止这类故事,免得青年人听到容易做坏事。
但他忽视了人性中某些固有缺点是很难甚至是无法消除的,与其在平时把它们压制起来导致最后猛然的爆发而带来巨大危害,倒不如勇敢面对,让他们在平时就学会如何驾驭自己的性格缺点。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的许多学者们“设想柏拉图的作品丢了,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开始 ,我们就根本无法想象这样一位古代哲人,他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
”就在柏拉图极力批判诗和诗人之后,后来的人们却又在开始讨论这位哲人的诗人面容。
但这却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比如3世纪的第欧根尼·拉尔修在其著名的柏拉图传记中就说过,柏拉图的对话写作受到了两名西西里诗人的深远影响。
其实,无论怎么样,一个人都无法摆脱艺术对他或多或少的影响,因为艺术无处不在,同时他的作用方式常常是多种多样而又潜移默化的,遑论柏拉图。
既然这样,一个人如果真得要从本质上反对文艺和诗歌,那么他也就是在反对自己,因为文艺和诗歌本身也是他思想和身体的一部分。
事实上,在理想国的教育体系中,艺术就是必可少的一部分。
柏拉图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城邦的保卫者们假如在丑恶的事务影响之中培养了起来,就好像牛羊在污秽中培养了起来是一样的。
柏拉图还认为,消除这些坏影响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将自然优美的方面描绘出来,是青年人天天耳濡目染一些优美的作品,这样青年们才可以将康的成长。
由此可见,柏拉图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他反对的只是与他政治理想相抵触的艺术思想。
所以,以笔者的观点看来,柏拉图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地反对诗歌本身,而是那些以他的文艺理论标准进行衡量而被打入“不合格”之列的诗歌,而且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大部分高雅艺术又恰好违背了他的文艺诗歌理论,才给我们一种他似乎要把诗歌乃至所有艺术形式都消解的假象。
因此,笔者觉得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太久,在艺术本身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前提下,在搞清柏拉图之所以如此论断的特殊背影和原因之后,对柏拉图对文艺和诗歌责难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有责改之,无则加勉,继续努力发展文艺和诗歌,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使艺术和诗歌更好地为人类的灿烂文明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