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14课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改革调动了人们的
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生产了极为丰富的工农业产品; 对外开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使投放市场的产品进一步增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丰富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 水平。
【判断回扣】 1.允许臣民自由剪发是在辛亥革命后。(×) 【提示】 允许臣民自由剪发最早开始于清朝末年,而
简约文明
(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 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沿袭。
阅读教材第 65 页“历史纵横”,思考:辛亥革命后,中 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社交礼仪上,由跪拜礼变为握手和鞠躬;称 呼上由“老爷”“大人”变为“先生”“同志”;历法上, 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 等新节日。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20 世纪 50~70 年代 (1)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票证 计 划供应,总体水平较低。 (2)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2.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 小康 作为经济建设 的奋斗目标。 (1)衣: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 五彩缤纷 走向 多样化 。 ,从单一款式
影响了人们审美标准的变化。
(3)导致史料三现象出现的内外因素各是什么? 【提示】 外因: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影响。
难点
多角度认识近 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
案例二——文字导入
民谣、顺口溜往往是一个时代民声的表达或一个地区特 征的印记。许多广州人感慨地提起当地“三件宝”的前后变 化。广州传统“三件宝”是“陈皮、老姜、禾秆草”,20世 纪六七十年代“三件宝”是“司机、医生、猪肉佬”,20世
纪80年代“三件宝”是“电视、冰箱、洗衣机”,20世纪90
(2)食:到 1987 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 问题,政府 还倡导“ 菜篮子工程 ”。 (3)住: 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安居工程 ”。 (4)风俗习惯: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 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阅读教材第 66 页“学思之窗”,思考:你认为,导致当 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国际牛仔布和牛仔服装的生产大国。
——《中国60年的衣食变迁》
(1)史料一中认为“断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争不利。
发辫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于生产、生活、战
(2)史料二中“列宁装”流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提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
采取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方的外交政策,这
不是辛亥革命后。 2.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后,在城市出现了中西服饰并行的 局面。(√)
【提示】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出现了
中西合璧的服装,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 饰并行。
3.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对于社会变迁具有决定性作
用。(√) 【提示】 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人
第 14 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程标准 多媒体原始呈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 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
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 习。
重点、 难点 重点 影响近现代社 会生活变迁的 因素及其特点 处理方法 结合【互动探究】栏目,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设 置问题串,师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探 究问题的能力。 1.运用目标分解法:将这个问题的处理贯穿整个教学 的始终,旨在让学生可以最终自主归纳出这个问题 的答案。 2.运用讲解归纳法:结合【名师总结】栏 目,首先归纳出清晰的条目,然后运用实例和历史 的逻辑,逐条讲解透析,使学生透彻全面理解,并 牢记于心。
史料二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
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
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史料三 美国穿牛仔服的人堪称为世界之最,牛仔文化
已经在美国根深蒂固。如今,牛仔布已成长为中国面料家族 的主要成员,牛仔服装也成为中国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内容。 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牛仔布已达20亿米,占世界的 1/4 ,中国每年生产的牛仔服装在 25 亿件以上。我国已成为
口因素、社会制度因素、社会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因素、科 学技术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等。其中,社会经济
的变化与发展对于社会变迁具有决定性作用。
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史料一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
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 其势不能不去之。 ——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鸦片战争前 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 沿袭传统 。 服饰都以自产 棉布、丝绸缝制,食物都为各地自产之物。 2.鸦片战争后 (1)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 西方文化 国民生活中。 逐步渗透到
①衣
鸦片战争后 辛亥革命后 “洋布”“洋装”进入百姓生活 孙中山设计了 中山装
20 世纪二三十 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粗布大衫、 年代 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
年代新三宝则是“买楼、买车、买电脑”。你能从“三件 宝”的变化中看出近现代以来广州人物质生活的变迁吗?你 知道这种变迁背后的原因吗?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 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 化的史实,探讨影响 其变化的因素。
重 点 难 点 1.了解近现代人们衣、 食、住、行和社会风 俗各方面变化的史实。 (重点) 2.探究近现代生活变化 的原因及其特点。(难 点)
②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 吃西餐 有钱人的时尚。 ③住:
成为
西方建筑 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
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社会风俗
戊戌变法时 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改革传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婚姻制度
的色彩
辛亥革命后 “断发易服”有了 反清革命 民国时期
政府颁布 剪辫易服 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婚丧仪式改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