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小剂量氨荼碱联用异丙嗪冶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卫生产业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常见于老年人群体,且病情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进而出现肺部呼吸功能进行性下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这些并发症严重会导致死亡。

急性患者可以同时肌注异丙嗪
来更好地改善症状,加快病情的恢复。

本实验对小剂量氨茶碱联用异丙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作出以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为2010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院前急救的COPD 急性发作的患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全国COPD 诊断[4]
是患者符合的标准,且年龄均为50岁以上。

同时根据病史,急诊心电图对这些患者进行筛选,若带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慢性心力衰竭或者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均不能列入实验组范畴。

将筛选出的符合上述条件的40例患者随机并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16~72岁之间,平均年龄(41.6±3.43)岁,其中心脑血管病患者1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10例,在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其中5例患者是呼吸系统疾病,2例患者是中毒,2例患者是严重创伤,1例患者是溺水。

实验组患者年龄16~72岁之间,平均年龄(40.9±3.23)岁,其中心脑血管病患者11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9例,在
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其中4例患者是呼吸系统疾病,1例患者是中毒,2例患者是严重创伤,1例患者是溺水,1例患者是触电。

两组患者病情都比较紧急,出现了呼吸停止。

股动脉波动消失,瞳孔扩张等症状。

这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以及病程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
1.2治疗方法
两组实验患者在接诊后静滴氨茶碱0.125g 加0.9%NS250mL ,对实验组患者同时肌注异丙嗪12.5mg 。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两组实验患者在诊断后立即给药,药物剂量严格把关,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防未知因素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作为呼吸困难评定标准,简
称为MRC ,分数层次说明如下:0分->无气促;1分->剧烈运动时气促;2分->登楼或爬坡时气促;3分->与同龄人比较步行时候感气促;4分->步行90m 后因气促而使呼吸停止;5分->不能离开房间或穿衣服时感气促。

②肺功能检查:Master-screen 肺功能检测系统,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FEV)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FVC)。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假设实验组为样本1,对照组为样本2,对这两组样本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对比,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可发现两组患者的MRC 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也出现好的转变,但无统计学差异。

详见表2。

院前小剂量氨荼碱联用异丙嗪冶疗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赵思寅
玉溪市急救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目的院前小剂量氨荼碱联用异丙嗪冶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于2010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COPD 急性发作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静滴氨茶碱
0.125g 加0.9%NS250mL ,同时肌注异丙嗪12.5mg,而对照组则只静滴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氨茶碱,对这两组实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RC 评分均得到降低,样本1的MRC 评分从4.5降到2.2,样本2的MRC 评分从4.4降到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可以发现实验组的MRC 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更好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实验后的患者肺功能指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剂量氨茶碱联用异丙嗪可以更好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临床应给予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异丙嗪;氨茶碱[中图分类号]R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8(a )-0094-02
[作者简介]赵思寅(1973-),男,汉族,云南省玉溪市,玉溪市急救中心,内科学主治医师,本科,院前急救。

治疗组对照组
类别6035
例数40.9±3.2341.6±3.43
0.5~50.5~5
年龄(年)病程(年)94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卫生产业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C,ADL 评分比较
3讨论3.1药理讨论
氨茶碱药理作用,为二乙胺复盐和茶碱,药理作用的基本主要来自茶碱,其水溶性可以由乙二胺来增强。

①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还有肠道、胆道等多种平滑肌都能得到松弛,且可以缓解支气管粘膜的水肿、充血的作用。

②输出与输入肾小球动脉的扩张并能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的流量,避免远端肾小管对氯离子与钠的重吸收。

③增强离体骨骼肌的收缩力;肌收缩力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情况下得到改善。

茶碱增加缺氧时通气功能不全被认为是因为它增加膈肌的收缩,而它在这一方面的作用超过呼吸中枢的作用结果。

氨茶碱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力衰竭的哮喘(心源性哮喘)。

其结构图1所示:
图3-1氨茶碱
异丙嗪药理作用。

①抗组胺作用:比较持久且温和,变态反应性疾病需要用到,例如:由组胺释放导致的荨麻疹,作用比扑尔敏强。

②抗胆碱作用:作用比苯海拉明强,有治疗晕动病和呕吐的功效。

③中枢作用:用于失眠,作用比安定强。

异丙嗪药理特性还有有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喘咳嗽症状。

异丙嗪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但会出现些副作用,如乏力、嗜睡,儿童,老年人用药要慎重。

3.2实验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有巨噬细胞、CD8+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等增多,遍布广,气道小等主要的病理特征。

肺动脉与肺实质各个器官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细胞因子和多种炎症介质的参与。

气道炎症不管在急性加重期还是缓解期均始会存在,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这种病理症状会在气道内重塑,肺动脉高压以及气道阻塞的情况,在病情发生好转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通常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以戒烟,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应用为主[4]。

氨茶碱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将近六十多年的历史,
是治疗COPD 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

不断涌现的新研究表明,氨茶碱不但具有众所周知的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以外,小剂量氨茶碱(100~300mg/d)对抗炎和免疫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这样一
来,既可以降低使用氨茶碱产生的毒副作用,又可以确保医疗效果,为其在治疗COPD 的领域中得到更好的认可和推广应用以及理论基础据。

此外异丙嗪能够竞争性阻断组胺Hl 受体,具有抗组胺作用,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对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的喘息有缓解作用,其作用比盐酸苯海拉明强且更持久。

由于容易进入脑组织,所以会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增强催眠药、麻醉药与
镇痛药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其抗胆碱作用也很强,有效防治晕动症。

用于皮肤及黏膜过敏、皮肤划痕症、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哮喘以及晕车、晕船、晕机等。

通过本研究,有实验数据可知患者经过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评分下降,而肺功能指标变动无统计学意义,我们推测这与小剂量氨茶碱的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尤其在老年COPD 中,由于重度患者有限的活动能力,加上心理障碍与社会适应力下降。

可以通过联用异丙嗪迅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精神面貌。

4结语
小剂量氨茶碱静滴联用异丙嗪治疗COPD 急性发作的方法与单纯静滴氨茶碱相比,可以更好地改善老年COPD 急性发作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为患者提供低廉的治疗费用的同时提高患者耐受性与依从性,这些都是COPD 治疗的基础。

从上述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小剂量氨茶碱联用异丙嗪对治疗COPD 的疗效是显著的,值得使用于临床中。

其中实验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MRC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由此可知,异丙嗪的联用对治疗COPD 的效果有增益作用,患者的低氧血症能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廖文权.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19):40-41.
[2]袁庆密,李夫民,史先启.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1(12):1961-1962.
[3]徐之斌,陈亚想.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
学,2012(2):256-257.
[4]阿记.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6):160-161.[5]衡正军.浅析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J].中国医疗前
沿,2010(13):40+5.
[6]宋文虎.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136-137.[7]鲁玉芬.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J].中
国伤残医学,2013(2):82-83.
[8]其木格脑日布,孟艳丽,王建新,等.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9):120-121.[9]陈丽国.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
版),2013(24):104.
[10]谭光林,王旭,肖莉,等.院前急救中心肺复苏成功率相关因素研究[J].
华西医学,2008(5):1047-1048.
(收稿日期:2014-06-25)
治疗前治疗后
分组样本1样本2样本1样本2
样本4.54.42.22.6
不正常不正常基本正常基本正常
MRC 评分
肺功能情况95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