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小结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新课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县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已走过三度春秋,我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也存在着许多困惑与迷惘。

教师们一边培训,一边摸索新课程,教学新规律,一路走来可谓风雨兼程。

本次课改内容多、程度深、范围广,对于像石人乡这样一个教师素质不高的边远山区,更是举步维艰。

为确保新课程改革成效出成果,在县局及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领导下,我们每学年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对每学年开展的活动实施进程,都有比较全面的记录和分析,力求做到抓一处,实一处,做一事,长一智,让全乡教师能尽快得到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一、工作回顾
1、早培训,接受新课程
每学年,我校除了派教师参加地、县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外,还制定了周密的各校级培训计划,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互依托,相互结合,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

这样教师能在问题探讨中去学习,培训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2、边教边学,熟悉新课程
按照新课程的“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发展”的原则,根据县局的学习精神和要求,我校强调了“精心备课”、“合理借用”、“坚持写课后论与教学反思”等环节。

课后做到每课一次,发现点滴问题或教学中存在的闪光,或教师的不足均可。

教学反思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来写,教师每上完一个单元或章节,应对本单元(章节)采取的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得失,今
后的修改建议等都有一个系统的总结;“精心备课”强调备学法指导,备学生成课,而淡化以往的抄袭教案的老框框;上述几点,中以小学教导处每月根据各校汇报的材料,汇总成若干个有共性的问题,再组织精干老师研究讨论,拿出修改建议,而后反馈到全乡,并通过送课下完小的形式,将好的经验、做法推广运用。

3、多管齐下,深化新课程
A、通过“不打招呼听‘推门课’”的形式,深入到14所完小80个教学班,从课堂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教师思整动态。

发现问题,现场解决。

B、开展多项活动,展示新课程的成果。

优质课竞赛是一种基本形式,本学年我校组织优质课竞赛活动4次(语数各2次),每次赛课,都是通过说课、评课、上课几个环节组成,活动既为参赛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又得到交流。

发现好苗子,就把他们的优质课推向更高层次(如县、市的比赛)中去。

此外,我校本学年还开展了教学案例征集活动,教师们热情高涨,共征集教学案例80余例,其中不乏许多老师在一线教学中,思想触碰新课程发出的火花,很有探索价值和借鉴意义。

C、组织教师教学论坛,由教研组组织。

每次论坛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教师们各抒己见,共商教育问题。

如三年级数学试卷中有一道题“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许多学生直角画得很标准,只是没有标直角记号,该不该给分?许多教师说不该给分,因为没有直角记号不能知道他画的是直角。

而许多年轻教师则强调,新教材参考书不强调标记号,只要画对就行了。

几个争议下来,得出结论:原来要求画直角记号,强调的是知识,哪怕学生画得直角不准,但有记号也给分(因为他掌握了直角的相关知识)。

现在,新课标要求只要画准不需要标记
号,强调是能力(能画直角是一种动手操作能力)分析。

其实,新课标是更高标准。

试想如果学生不掌握什么是直角,又如何能画一个标准的直角呢?通过这种讨索,教师们对新课程渐渐熟悉了,本学年我校类似的论坛达20次以上,每次都较详细的材料。

4、自我加压,领悟新课程
与县学分制管理的相关要求接轨,将新课程改革的学习纳入教师评价体制当中,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写1万字的教学理论方面的读书笔记(其中心得体会不少于4000字),否则当年不得评优、评先、评聘职称等。

学校的学习氛围良好,教师逐渐从教学型向教研型过渡。

二、存在的问题
1、迷惘
许多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依然无法适应,感到迷惘。

体现在教学中,表现为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材为主、以教师为主、以解决问题为主,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过程的优化,问题的发现,更不用说能有机地使用教材了;体现在对学生评价环节则是以分数定英雄。

“好生是块宝,差生是根草”的思想大有人在,忽略学生个性的培养。

有许多教师尽管在意识上接受了新课程,但依然抱着老法子“绕圈圈”,没有大胆创新、敢闯敢冒的意识,阻碍了新课程实施的进程。

2、困惑
教师感到迷惘也不无道理。

我乡即使是管理层,面对新课程也有许多困惑之处:①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很多,怎样抓到一个准确的、合适的突破口?②新课程改革对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学生素质为最高目标。

而目前,我县的一些体制对教师评价仍是分数论英雄,两者的错位,如何去协调?③新课程的实施已三年,新的教学手段方法也不少,但许多老师评价:轰轰
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做应试。

目前考试指挥棒仍使许多教师舍不得扔下传统的“法宝”。

例子之一是一个屡次在新课程教学方面受到好评的教师班级考出的成绩远远不如许多靠“磨”出成绩的老教师。

3、无奈
这是条对我乡的现状而言的。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话一点不假。

我乡属严重缺编的山区。

新课程实施的几年,正是我乡代课教师在低年级占主流的时间。

许多客观的素质,使新课改一的实施显得捉襟见肘。

而参加了培训的教师也往往不能有固定的执教班级,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教师不能实现大循环教学)。

上述的确是无奈之事,短时内难以解决。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与展望
1、进一步深化改革,更新意识观念,加大宣传力度,抓好校本培训。

2、加强计划,狠抓落实,杜绝“走过场”。

3、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抓好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4、加强监督,抓好校长这个“点”辐射到教学班这个“面”,以点带面,层层落实。

5、多请进来,多走出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下一步要将理论学习考核成绩作为主要条件纳入教师档案。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我们能真正解放思想,踏踏实实不断追求,大胆创新,展现在我乡面前的必将是一幅如画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