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宜居城市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宜居城市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到:城市犹如梦境,凡可以想像的东西都可以梦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每个城市都应该是绿色与便利;拥有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位市民和每位来访者都充分享着这种美好。

话题1 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居住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方便、有序的物质生活的基础,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以及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等。

悉尼
悉尼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港口。

在塔斯曼海伸入大陆20公里的杰克逊港两
岸,有长达1150米的铁桥跨连
港湾。

面积1735平方公里。


久前,澳大利亚悉尼被评为世界
上最宜居城市第二名。

悉尼是个生活十分方便的
城市。

从空间上来说,悉尼的城
市布局张弛有度,城市与乡村的
结合恰当合理,同时与其他澳洲
城市的距离远近适中。

悉尼的天
气也尤为美妙,每年有超过三百个晴朗的日子。

极低的污染以及超过六十个海边浴场,让生活在悉尼的人们知道如何享受美好的天气带来的快乐。

悉尼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城市。

交通方式主要为搭乘Monorail
,或者坐公车悉尼歌剧院
或是驳船。

Monorail最合适用来穿行于各个景点之间,而公车是市民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其实,由于城市的合理布局,悉尼也是一个很适合走路的地方。

澳大利亚是高税收、高福利国家,悉尼作为这个国家的城市名片,市民尤其是老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相当优越,外界称赞悉尼是“老人的乐园”,而乐园的这个内涵就是,无忧无虑的生存条件、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备受呵护的人际关爱。

在悉尼,无论来自何处,已经入籍或者拿到澳洲绿卡的,男满65岁、女到60岁,经过申请都可领到州政府发给的长者卡,长者卡上会明确告示民众,长者是社会尊贵的一员,应该予礼遇和照顾。

老人凭着这张安度晚年的保证书,除了暗示领取足够日常开支的养老金外,衣食住行以及医疗保健的方方面面都能享受优惠待遇。

悉尼不仅仅是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这也是一座大学之城。

悉尼拥有世界上多所著名大学,例如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和麦考瑞大学等等。

生态知识
2012年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1新加坡 2悉尼 3阿德莱德 4布里斯班 5日本神户 6珀斯
7堪培拉 8爱尔兰都柏林 9墨尔本 10丹麦哥本哈根
2012年亚洲十大最宜居城市:1新加坡 2日本神户 3中国香港 4日本东京 5日本横滨
6中国台北 7中国澳门 8马来西亚乔治市 9韩国首尔
10马来西亚吉隆坡
墨尔本
墨尔本是维多利亚州的首
府,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墨尔本城市的绿化面积高达40%。

曾连续多年被评为最适合居住的
城市之一。

在墨尔本,新老建筑有机并
存,交相辉映,典雅的街道干净
整齐,公园和花园茂密葱盛,各
族人民安居乐业。

墨尔本有“澳墨尔本
大利亚文化之都”的美誉,是全澳的文化、工业中心。

墨尔本也是一个时尚之都,在服饰、艺术、音乐、电视制作、电影、舞蹈等潮流文化领域引领全澳,甚至在全球某些领域具备影响力。

墨尔本多次被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生态阅读
墨尔本的街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草地上人们嬉笑玩乐,广场上鸽子和海鸥争相取食,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闲画面。

在墨尔本,即使是最为繁忙的市中心,也没有拥挤的车流和呛鼻的汽车尾气。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造就这个美丽城市的秘诀之一。

这是个生态友好的城市,政府总是鼓励人们,包括工人、居民、游客,尤其是留学生,选择乘坐电车、火车和公交车,它们成为墨尔本良好的交通出行方式。

在这个城市运行了100多年的电
车是墨尔本人的最爱。

就在很多城市
以阻碍城市发展为由纷纷取消电车的
时候,墨尔本人“固执地”把电车保
留了下来。

清洁无污染的电车不仅没
有妨碍城市发展,反而成为绿色交通
的代名词。

电车也成了绿色墨尔本的
标志之一。

在15年前,墨尔本就开始
了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的道路。

一开始,人们就设定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战略:零资源浪费政策、零尾气排放战略和城市蓄水战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三个战略使墨尔本降低浪费,最低限度地消耗资源。

城市蓄水战略对墨尔本有着特殊的意义。

墨尔本非常干旱缺水,如何利用水资源成为关系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多年与大自然“抢水”的经验使墨尔本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节水方案,这个战略被称为“标记所有的水”。

墨尔本建设了很多湿地,而湿地在过滤废水的过程中作用显著。

政府还鼓励一些研发绿色技术的企业参与进来,让他们投资墨尔本的生态城市建设,并从中获得回报。

墨尔本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得益于墨尔本每个市民的参与。

多年来,墨尔本人为城市的建设献计献策,目前大约有15000人对墨尔本今后20-30年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墨尔本的电车
珀斯
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位于澳大利亚西南角的天鹅河河畔。

珀斯拥有广阔的居住空间及高水平的生活素质,于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都是名列前茅,2003年获得“世界最友善城市”首位。

居住环境,生活品质及社会福利均佳。

在珀
斯,秀丽的天鹅河,震憾的岩
石景观,长长的海岸线,可和
海豚共游的海湾,纯澳式的悠
闲生活,时尚的都市情调中交
融着纯朴的乡野风情,又蕴藏
着历史古韵。

信息平台
珀斯有温馨的公共交通网络,
她的公交是以一个叫ESPLANDE 的
汽车交通总站为中心的,绝大多数公交线都是以ESPLANDE 为起点和终点的,这个汽车总站有专门通道换乘铁路线路以及轮船路线,这样水路、地面铁道、地面汽车路线连成一体,统一票价、统一乘车卡,构成世界上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公交体系。

在这个城市是不会迷路的,即使你再糊涂,这个车也会把你拉回ESPLANDE 转乘去你的目的地。

在珀斯有免费的公交系统,在市中心以及重要的旅游区都设立免费的“猫车”, 有蓝猫、黄猫、红猫,不同颜色的猫车给与人们不同的温馨记忆,每个站都有数字编号,你往返乘这个车即使不认识英语,也可以根
据记忆的数字站下车,这种车不
仅仅给人省了相当一笔钱也同
时给人安全感,不会迷失方向。

珀斯的所有公共汽车都可
以人工升降车体的高度,遇到老
年人、残疾车、儿童车上车,司
机就会把车子的高度降低到乘
客方便登车为止,非常人性化,火车站和公交车接驳
珀斯
通常车子设计的很巧妙,对于各种车子都是前门上车,只能在后门下车,为了不乱,任何一种车子在车上都是调不了头的,通道是以双胞胎的车子宽度为最大尺寸设计的。

在珀斯,深不可测的蓝天飘着雪白的云彩,没有污染,没有噪杂的人流,黑天鹅、鹈鹕在湖水中嬉戏,海鸥擦着人的头皮掠过,到处演奏的是人与动物祥和共处的生态乐章。

都柏林
都伯林是爱尔兰首都。

濒临
爱尔兰岛东岸的都柏林湾,面积
250多平方公里。

著名作家乔伊斯说过:“假
如你能走进都伯林的内心深处,
你便能走进世界任何一个城市
的心”。

都柏林是一个古色古香、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式都市,被
列为世界宜居城市之一。

信息平台 坐落在河南岸的都柏林堡是城中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建于13世纪初,历史上曾是英国在爱尔兰的总督府所在地。

古堡由宗谱事务所、档案塔楼、圣三一教堂和大厅等建筑物组成。

建于1760年的宗谱事务所位于古堡正面,包括圆形钟楼和宗谱纹章博物馆。

圣三一教堂是建于1807年的哥特式建筑,以精美的雕刻著称,过去是皇家礼拜堂,如今成为总统就职和迎接国宾的场所。

伦斯特宫建于1745年,现在是议会大厦。

爱尔兰邮政总局是一幢有历史意义的花岗岩建筑物,在这里曾宣布爱尔兰共和国的诞生,并在屋顶上第一次升起爱尔兰的绿、白、橙三色国旗,每年3月17日爱尔兰国庆日,这里都举行大型庆祝活动。

都柏林是全国文化和教育中心,著名的都伯林圣三一学院(即都柏林大学)、爱尔兰主教大学、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以及都柏林皇家学会均设于此。

都柏林还是著名戏剧家肖伯纳、剧作家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剧作家和诗人奥斯卡•王尔德以及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出生地。

信息平台
都伯林夜景
都伯林圣三一学院是1591建立的,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学院的图书
馆是爱尔兰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藏书100
万册以上,收存有古代和中世纪的手稿
以及早期出版的书籍,其中以插图精美
的8世纪福音书《凯尔斯书》最为珍贵。

都柏林市西北郊的凤凰公园是
欧洲最大和最美丽的城市公园之
一,原为皇家鹿苑,占地808公顷,
园内1830年修建的动物园,以繁殖狮子闻名。

坐落在格拉斯尼汶的国家植物园占地50公顷,内有大量珍贵植物,并建有许多阿尔卑斯山区居民的房屋。

此外,摩恩里恩广场四周还有许多18世纪乔治式建筑。

哥本哈根
阅读空间
五月晴光照太清,四郎岛上话牛耕;
樱花吐艳梨花素,泉水喷去海水平。

湾畔人鱼疑入梦,馆中雕塑浑如生;
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

——郭沫若
(游遍北欧诸国之后写下的一首赞美哥
本哈根的诗) 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与
瑞典的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
面积为97平方公里。

哥本哈根是北欧名城,也是
世界上最漂亮的首都之一,被称
为最具童话色彩的城市。


2008
都伯林圣三一学院
美人鱼雕像
哥本哈根
年,《Monocle 》杂志将哥本哈根选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并给予“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

哥本哈根是一个安全,整洁和美丽的城市,有着稳定的经济,优良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居民们尽情享受着斯堪的纳维亚的美好生活。

有着极好的本地交通,有深入人心的自行车文化,(在红绿灯的地方甚至安装了低栏,以便骑车者停车时搁脚。

)还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所以它也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哥本哈根凭借既现代又舒适、既刺激又安全、既国际化又本土化的城市生活被评为最宜居城市。

《Monocle 》杂志如此评价:“完美并不存在,但目前哥本哈根离它最近。


日本福冈
福冈市位于日本南部九州岛上,人口150万,是日本南部中心及交通枢纽,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所在
地。

福冈具备完善的城市管理、
为市民提供的具有创意的基础
设施和基本服务。

伦敦时尚杂志
《Monocle 》持续将福冈市评为
“日本最宜居城市的第二名”
(第一名是东京),及世界最宜
居城市第14名。

福冈是最早将中国的先进
文化(包括茶文化,饮食文化等)传播到日本各地的城市。

福冈市拥有现代化中心城市应有的优良特征,却没有繁杂与拥挤。

福冈,既保留着有2000年历史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又充满着不断发展的活力,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生活,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城市与郊区、现代与传统之间做到了良好的平衡。

生态阅读
《纽约时报》曾评价福冈市,福冈市
阿库罗斯福冈阶梯花园
是“一个可欣赏到现代设计的窗口”和“全球最佳的可欣赏众多世界级当代建筑师杰作之地”。

对于城市建设者与设计者们,在福冈可以看到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杰作之窗百道滨、屋顶绿化的典范阿库罗斯、充满日式风情的黑门路人行道、曾经引领日本商业发展新思路的第一座SHOPPINGMALL“博多运河城”。

每年的3月的赏樱节、5月的咚打鼓节、7月的癨园山笠节、9月的放生会,这些文化传承,会让人们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内涵。

此前,福冈市还被一本香港杂志从3个角度评为“亚洲最佳城市”。

即使在福冈市本地的商务人员和他们家人的眼中,与日本其他城市的生活状况相比,福冈市也被视为最宜居城市。

在最近一次调查中,超过90%的受访者对居住在福冈市表示满意且自豪。

福冈市还是“福冈方式”垃圾填埋技术的发源地,这种厌氧性垃圾填埋方式及废物处理技术被引进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

话题2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

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生命线
生命线工程主要是指维持城市生存功能系统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这些生命线工程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恢复能力。

生态知识
城市生命线工程主要包括:
1)交通工程,如铁路、公路、
港口、机场;
2)通讯工程,如广播、电视、
电讯、邮政;
3)供电工程,如变电站、电力
枢纽、电厂;
4)供水工程,如水源库、自来
水厂、供水管网; 5)供气和供油工程,如天然气和煤气管网、储气罐、煤气厂、输油管道;
6)卫生工程,如污水处理系统、排水管道、环卫设施、医疗救护系统;
7)消防工程等。

城市生命线是公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持体系,是保证城市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维系城市功能的基础性工程。

城市生命线的畅通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

生态案例
东京的共同沟工程
2005年1月14日,在日本东京繁华区地下40米深处,被誉为“防震生命线”的共同香港赤邋角国际机场
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为预防可能发生的大地震,东京市政当局在地下40
米深处加紧建设集电话、电气、天然气、上下水道等公用
设施在内的共同沟工程。

除东京外,大阪、名古屋、横滨、札幌等大城市也在
兴建共同沟,一旦发生大地震,这些共同沟将为确保居民
生命线发挥巨大作用。

东京:建世界最先进排水系统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台风季节首都圈地区也经常降暴雨,但东京却很少出现内涝。

首先,东京设有先进的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再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

其次,暴雨后东京路上不积水得益于人工建造的“川”。

类似壕沟的“川”密布东京都,排涝作用非常大,所有细小水道都通往“川”,再通过比“川”更深更宽的地下水道通入东京湾进海。

此外,东京投资2400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200亿元),耗时14年
(1992年—2006年)建成了堪称世界
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首
都圈外围排水道,整个排水系统的
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全长
6.3公里,包含5根直径30米、深
60米用管道联通的竖井和1个调压
水槽,系统总储水量达67万立方米。

共同沟工程集电话、电气、
天然气、上下水道等公用设施在内
埼玉县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
巴黎:排水系统复杂多样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法国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总长近2400公里,成为世界上排水系统最为复杂的城市之一。

巴黎的排水系统总体上分为5
级排水管道,从下水道到主渠道可
供维修人员进入检查、维修、排污。

维护人员可持终端设备到现场进行
维护,每年至少两次。

近年来,巴
黎市还兴建了3条地下蓄水隧道和8
个蓄水池,蓄水能力达到80多万立
方米,从而缓解暴雨来袭时城市排
水的压力。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要确保规划的长期性和绿色性,用绿色“软化”钢筋水泥带来的压迫感,使空气更洁净,生态环境更好。

生态案例
深圳市在1986年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中选择了一个非常罕见而富有弹性的空间发展模式——带状组团结构。

而对城市绿化最具影响力的规
划指标是:在各组团之间预留
400-800米绿化隔离带,并明确规定
城市主次干道一律预留10-50米绿
化带,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化骨架和
道路绿化网络,成为30多年后深圳
城市绿化的基本框架。

在后期的若干次城市规划修编
中,坚持和发展组团结构、组团隔
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
深圳市
离、组团连接、组团特色,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西、中、东“三轴”和南、北“两带”为基本骨架的“轴带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通过组团间绿地防护带的有效隔离和交通网络的支撑,较好地克服了城市超快速拓展的压力,构建起自然与城市和谐交融的多中心带状山海城市形态,确立了深圳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005年,在“资源、人口、环境、土地”四个难以为继的紧约束条件下,深圳创造性地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将全市域将近一半的土地划入控制线内,设为禁建区。

这是国内第一条通过政府规章明确保护的城市生态控制界线,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态安全,实现了从“规划建绿”向“规划护绿”的转变,也是城市绿化向“宜居与生态”阶段质变的重要推动力。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发展绿色建筑,实现立体绿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阅读空间
日本城市的立体绿化
只要登上东京的摩天大楼,就会发现不仅街道两旁、房前屋后种满绿树红花,周围许多建筑物也“头顶花园,身披绿装”。

这是多年来日本大力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努力美化城市环境取得的成果。

近来数量日益增多的修
建在屋顶花园和凉台上的微
型庭院已成了东京的新景
观。

据有关方面测试,只要
东京市中心的植被覆盖率增
加10%,就能在夏季最炎热
的时期将白天的最高室外气
温降低2.2℃。

同时,绿化
面积的增加还有利于降低能
源的消耗,降低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法国绿屋顶中学日本东京“PASONA group总部”墙体绿化
马塞尔•塞姆巴特中学位于法国索特维尔•莱•鲁昂地区,紧挨着一家公园。

这所中学巧妙地与周围的绿草和树林融为一体,让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

它的扩建项目由一家餐馆、学生宿舍、员工宿舍以及工作坊构成,绿色屋顶波浪起伏,能够起到天然的隔热作用。

英国萨里地下绿化带酒店
英国萨里赫斯哈姆高尔夫
俱乐部的地下五星级酒店由
ReardonSmith建筑师事务所设
计,酒店内建有豪华温泉会所以
及高尔夫设施。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土地开
发,英国建立了绿化带。

通过栖
身地下这种方式,这家五星级酒
店满足了有关城市发展的限制
条件。

此外,这一设计也同样能够降低对交通流量的影响。

由于地上建筑栖身于现有林地之内,附近当地居民的视野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尽情欣赏那不可触摸的自然景色。

城市人文环境
城市人文环境是宜居城市的灵魂。

城市规划时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是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前提。

生态案例
以人为本贯穿城市规划
在新加坡市中心的碧山公园,人们惊叹于小小新加坡的大气——这一公园连同周边绿化带总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而新加坡土地总面积不过714平方公里,不少还是离岸岛屿,在市中心拿出这样一块土地来做公园,在其它城市恐怕难以想象。

更让人惊讶的是,按照房地产业一般的逻辑,拥有大片绿地的区块,一般是土地价值较高,发展高端商住业可以为政府和房地产商牟取高利润的“地王”。

然而在碧山公园周围,规划的是组屋(即保障性住房)小区以及经营轻工业、低污染的工业楼宇。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副局长叶振铭说出了新加坡的独特逻辑:“新加坡只有不到20%的居民购买商业住宅,其余都住在组屋单位里,政府公共设施会充分考虑普通居民的需要。

”政府重点为组屋小区配套行政服务中心、公交车总站、图书馆、中低档商场以及公园等。

不仅如此,且政府有意将
工作区与生活区连片规划,居民步行就可以上下班、购物、休闲生活等等,真正实现无车的“绿色出行”。

在新加坡的各类建筑设计中,
有一个非常常见的部件——空中走
廊,建筑之间可以方便地以走廊方
式连接,行人无须绕远,也不受日
晒雨淋之苦,即使是马路两边的组
屋小区之间,都有带檐篷的过街长
廊相连接,下雨天居民不用打伞就
能到达公交车站,非常贴心。

新加坡拥有20多个国家图书馆,还有大批社区的“邻里图书馆”;新加坡的公共建筑从宝贵土地中划出空间展示公共艺术;新加坡的“拆迁”是先建设好新的组屋供居民搬迁再拆旧楼宇,拆后不马上建新楼,而是先建设绿地,储备四五年后再行开发;建屋发展局成立52年以来年年亏损,由政府财政补贴,为普通居民提供功能配套甚至比商业小区更完备的廉价组屋小区。

文化包容性是宜居城市营造和谐人文环境的中心。

对不同外来文化的吸纳和借鉴,形成了宜居城市的文化生态。

生态案例
神户的文化包容性
神户与位于日本东部的横浜同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城市。

它有着优越的地理位臵,屏风般的六甲山地为其遮挡住北
方寒风,南面是大阪湾,整个城市呈
狭长的东西走向伸展。

在很多日本人的脑海里,神户是
一个充满异国情趣的港口城市。

1000
多年前,神户(当时称“兵库”)与中
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但自17世纪
中叶,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中断了达200
多年之久。

直到19世纪后半期,神户
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贸易港。

随着港口的开放,神户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
并渐渐发带玻璃棚顶的宿舍楼
神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