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源[青海玉树的国际河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澜沧江源[青海玉树的国际河流]
澜沧江源
青海玉树的国际河流
澜沧江,又称湄公河,是著名的国际河流,东南亚第一巨川,亚洲第六大河,源于青海,经西藏、云南出国境,南流经柬埔寨于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程长4 909公里,中国境内河长2 021公里。

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

澜沧江东源头区,地形独特,自然景观也非同一般。

基本信息
中文名澜沧江源
发源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
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千米
相关合集
羌塘的自然环境
共4个词条25阅读
羌塘高原
中国第2大湖区
长江源
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黄河源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流域范围简介
澜沧江源头
澜沧江,是著名的国际河流,东南亚第一巨川,亚洲第六大河,源于青海,经西藏、云南出国境,以下称湄公河,南流经柬埔寨于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程长4 909公里,中国境内河长2 021公里,上游位于青海省的南部和西藏自治区的东北部。

干流在右岸支流昂曲(解曲)汇口以上称扎曲,又作杂曲,系藏语音译,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河”。

源头
澜沧江源
澜沧江上流有二源:北曰杂曲河,南曰邪穆曲河。

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地区的支流众多。

仅在扎阿曲与扎那曲的汇合处(尕纳松多)上游地区,有近400条大小支流。

尕纳松多以下称为扎曲,到杂多县城,长106.9公里,河床海拔4 055米,河面宽约100米。

澜沧江源区水系包括扎阿曲水系、扎那曲水系。

两源汇聚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扎多县县城西北106.9公里处的尕纳松多(E94°36′40″,N33°12′33″,海拔4 360米;尕纳松多,藏语“黑白
交汇处”,扎阿曲水流清澈;扎那曲水流浑浊),河面宽约30米。

测得扎阿曲河宽62米,平均水深0.72米,平均流速2.63米/秒,流量为117.4立方米每秒;
扎那曲河宽51米,平均水深0.35米,平均流速1.81米/秒,流量32.3立方米每秒。

考察队科学工作者,对两河上述数据进行了认真对比、分析、研究后,宣布认定扎阿曲河为扎曲的正源,也就是澜沧江-湄公河正源。

扎阿曲上游又有郭涌曲和昂瓜涌曲两条比较大的支流,郭涌曲的长度大于昂瓜涌曲的长度。

扎那曲上游有加果空桑贡玛曲和萨日喀钦曲两条比较大的支流,加果空桑贡玛曲的长度大于萨日喀钦曲的长度。

扎阿曲最长支流谷涌曲到尕纳松多207.40千米;扎那曲最长的支流加果空桑贡玛曲到尕纳松多的204.44千米。

扎阿曲比扎那曲长2.96千米。

扎阿曲的流量是扎那曲的1.5倍。

扎阿曲的流域面积2364平方公里,扎那曲的流域面积1999.3平方公里,扎阿曲的流域面积比扎那曲流域面积大470.14平方千米。

综上所述,扎阿曲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均大于扎那曲。

因此,扎阿曲的上源谷涌曲源头为澜沧江的源头,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赛东部,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扎青乡——澜沧江(湄公河)源头位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的谷涌曲。

扎阿曲上源郭涌曲的两个分支流汇合处,叫“野永松多”(藏语译音,意即“左右交汇处”。

E94°31′26″,N33°44‵18″,海拔4779米)。

这两条支流中,左边(北)流来的一条叫“高地扑” (上游为谷涌),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E94°41′12″,N33°45′35″,海拔5552米)的山头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0′52″,N33°45‵48″,海拔5160米);
右(南)边的这条,则被称之为“高山谷西”(上游为拉赛贡玛)源自南面的一个叫“果宗木查山”(当地也叫“赛错山”,E94°41′35″,
N33°44′13″,海拔5514米)的山头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1′44″,N33°42′31″,海拔5 224米)。

吉富山源头与拉赛贡玛源头相距约6公里,仅一山之隔。

两源水量相差不大。

吉富山源头距野永松多23.6公里,拉赛贡玛距野永松多21.5公里。

两者在20多公里的范围内长度相差仅2.1公里。

澜沧江自吉富山源头到出海口,全长4909公里,为世界第十长河。

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注入南中国海的水量为64立方公里。

2008年秋的测量结果表明(结算点位尕纳松多):扎阿曲-支流郭涌曲-高地扑-谷涌曲,总长为203876.8米;扎阿曲-支流郭涌曲-高山谷西-拉赛贡玛曲,总长为203258.0米;扎那曲-支流加果空桑贡玛曲总长为202217.4米。

历史
澜沧江流域由于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其流域的文化内含也无法与黄河、长江相比,在黄河、长江不断得到开发、利用的时候,澜沧江却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有识之士,前来认识它、开发它。

民国初年,周希武等人来到澜沧江进行考察,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民国3年(1914年)甘肃天水人周希武,作为甘肃勘界大员周务学的随员,与洮阳人牛载坤合作在玉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考察。

在考察期间,牛载坤“冲寒冒险”,遍历澜沧江及通天河中下游一带,进行测量,制成我国第一张用新法绘制的玉树地区简图,而周希武“访问长老,参考图志”,深入考察玉树地区的山川风俗,形势要隘,疾苦利病,井参考旧时档案,以类排比,写出了《玉树调查记》。

《玉树调查记》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澜沧江的源头及周围水流情况。

“澜沧江上流有二源:北曰杂曲河,南曰邪穆曲河。

杂曲河发源格吉西北境果瓦那[拉]沙拉山麓,有南北二源:南源曰杂那云,北源曰杂朵云。

二水东流,至扎西拉贺寺之西相合,名杂尕拉松多。

番人谓两水交曰松多。

杂尕拉水东南流,至阿杂松多,阿云水自西南来入之,阿云水出中坝当拉岭之东麓,二源并发合流,东北
注至阿苏松多,苏旺云水自西来入之;阿云水又东北流,至阿杂松多与杂尕拉水相会,是为杂曲河。


以上仅是周希武对澜沧江上源记载的一部分,可以看出周希武对澜沧江上游水系是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的。

“这为后人留下了较早和较为宝贵的资料。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人们对澜沧江源头的考察也更加科学,更加详细。

生态
澜沧江的正源在当地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扎那曲上游扎那日根山;第二种说法是扎那霍霍珠地;第三种说法是扎阿曲上游的扎西气娃湖。

1、扎那日根山(E94°13′40″,N33°19′20″,海拔5550米,被藏民族称之为“圣山”)位于扎那曲中游莫云乡正北约17公里处的一座山峰,在扎那日根山的南侧发育着3条汇入扎那曲的主要支流,包括埋苟曲(扎纳日根山西侧)、查日曲(扎纳日根山南侧)和扎结曲(扎纳日根山东侧)。

埋苟曲为3条支流中的最长者,其发源处(东经94°11′50″、北纬33°20′24″、海拔4 790米)至尕纳松多的距离为67.2公里。

澜沧江东部支流埋苟曲源头区,地形独特,自然景观也非同一般。

由扎那日根山放眼望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绿茵茵,平展展,藏民称之为“杂那荣”草原,它属高山草甸草场,草场上盛开着各种奇花异草,有的亭亭玉立,随风飘舞,有的争芳斗艳,故弄风骚;有的含苞欲放,饱蘸雨露。

草原四周环绕着陡峭嶙峋、怪石突兀的群山,而澜沧江不竭的源头以巨冰筑成的扎那日根山就坐落在这里。

从山脚潺潺不断倾泻的小溪则是澜沧江的始源。

位于杂纳荣草原西南部,坐落着30多个面积在1 000平方米左右的高原湖泊,它们似星罗棋布,又似绿色大地毯上镶嵌着的颗颗明珠,点缀着美丽的大草原,人们称它群果扎西,又叫“水族馆”,意为“吉祥的水源”。

这些高原小湖泊深浅不一,有的深不见底,有的浅不盈尺,或深浊如泥,湖泊内多长水草,繁殖藻类。

在湖泊的间隙处,从扎纳日根山泻下来的泉溪顺自然形成的小沟小壑而淌,犹游龙南来北往,迂回曲折,纵横交错,相互分流,又相互汇合,终于汇成了一条日夜兼程,奔流不息的河——亚洲第六大河、东南亚第一巨川、著
名的国际河流——湄公河。

因此,称群果扎西为澜沧江之母并不过分,这里不仅蕴育了著名的国际河流,也哺育了成千上万的珍禽异兽,最惹人注目的当是优雅美丽的的天鹅、婀娜多姿的黑颈鹤、翱翔自如的斑头雁等。

据统计,栖息在这里的珍禽鸟类达二十多种,简直就是鸟的王国。

此外,还有各种高原鱼类,栖息在湖泊之中,除了高原特有的湟鱼、黑鱼、大嘴鱼(俗称花鱼)之外,也有小鳞红尾鲤鱼。

大鱼并不多见,一般都是一斤左右。

然而,使人难以理解的是;在海拔这样高的地区,在这比平原少二分之一氧气的高原上,竟有蓝色、红色以及白色的小金鱼存在。

这种金鱼形状迥异,一般为双尾或单尾,三尾的就很难见到,但比起内陆市场出售的金鱼来,一点都不逊色。

另外,这儿的每个湖里都生长着大量的海藻植物,这大概是青藏高原曾是一片汪洋的证据之一吧,也可能是海洋遗传下来的一种特殊生态现象。

究竟如何,有待科学工作者去探索,以解开这个生态之谜。

在群果扎西滩的西部有座山,山洞深不可测。

传说曾有个藏族探险者拿着一团足有三斤重的毛线往里边放,线放完了还是未到底。

有人说它有二十五公里长,到藏青交界处的锡卡山而止;有人说它有八百里长,直通西藏。

不过在洞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里面有风呼啸,看来此洞肯定另有一口。

洞里干燥寒冷,没有障碍,牧人们叫它“天然隧道”。

也许不远的将来,洞中说不定会暴出轰动性的新闻呢。

群果扎西,吉祥的水头,奇异的自然景色,优美的民间传说,使澜沧江源头更加神奇,令人向往。

顺群果扎西流出的曲曲折折的扎曲河支流埋苟曲而下,来到杂多县境,在一个缓缓的山腰间,有一个约五百平方米的小湖,远望,水天一色,像是支撑天地间的大柱子,稍近,水面高出地表,随时都可能“溢”出来。

正是这个原因,谁也不敢向湖边靠近一步,牧民们视为“神水”。

然而自从有记载以来,尽管夏季山巅冰雪消融,暴雨肆虐,山泉源源不断地向湖中倾注,但它从未泛滥成灾,祸患人民。

这真是大自然的又一奇妙的景观。

扎那曲源头之一的群果扎西滩,地形复杂,沼泽遍野,但牧草却异常肥美,是珍禽异兽的欢聚之地。

最难使人理解的是,在这样的高
海拨地区、比平原少二分之一氧气的高原,竟有蓝色的、红色的、白色的小金鱼,并且多为单尾或双尾。

湖中生长着大量水草,更有海藻植物蓬蓬勃勃,这大概就是青藏高原曾是一片汪洋的证据之一吧。

2、扎那霍霍珠地是茫茫草原中的一座小山,也是长期以来被当地藏民认为的澜沧江源头。

扎那霍霍珠地是东经93°54′36″、北纬33°13′00″、海拔5500米的一座小山。

而此山北部的扎加曲则发源于萨日喀钦山北部的局讷通(东经93°52′12″、北纬33°15′57″、海拔5024米),周边30步大约3处渗水,形成源泉,泉的周围有些许小草,水开始往下流,形成3条小溪,然后大约在40米处合而为一,有45厘米宽,4厘米深。

扎加曲从扎那霍霍珠地北面向东流去。

1994年,佩塞尔曾沿扎加曲逆流而上,到达海拔4975米的鲁布萨山口,并宣布那里就是澜沧江的源头。

佩塞尔说:“它完全不引人注意,只不过是一块渗出水的沼泽地。

”鲁布萨山口(Rup-Sa Pass)源头的位置实际上是无法找到的地名,他也没有给出该处的经纬度,仅描述该处为高程4975米的一处沼泽地;然而在平均海拔4 800米的源头地区对源头的位置作这样的描述则过于笼统,而且有人推断佩塞尔博士给出的位置可能是在吾陇达(推断的正确与否暂且不论)——即陇冒曲的源头。

通过对卫星影像进行解读和量测得到的结果是,吾陇达至尕纳松多的距离为79.7公里。

在当地藏族同胞的支持下,佩塞尔到达了青海杂多县萨日咯钦(海拔5354米)与加果空桑贡玛(E93°54′00″,N33°17′59″,海拔5499.5米)两座山之间的一个山口,佩塞尔称这里为鲁布萨山口(隆布拉)(Rupsa-la Pass)他认为那就是澜沧江的源头,并把他的发现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注册。

这个鲁布萨山口(E93°52′56″、N33°16′32″,海拔4975米),是扎那曲的支流扎加曲的源头,所在地为“扎那霍霍珠地”山(东经93°54′36″、北纬33°13′00″、海拔5500米),距尕纳松多93.0公里。

1995年,英国记者杰弗里·利恩在英国《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题为《发现的黄金时代》的文章中称:“过去130年里,湄公河挫败了至少12次寻找发源地的努力。

”杰弗里想说明,1994
年米歇尔进行的第13次努力成功了,可事实上,尽管佩塞尔为寻觅澜沧江源头付出了常人难以体会到的艰辛,但由于受探测手段的限制,他的努力后来被证实也没有取得成功,因为扎加曲并不是扎那曲最长的支流,真正最长的支流是扎加曲东面的加果空桑贡玛曲(海拔5024米,扎加曲距尕纳松多93.0公里;加果空桑贡玛曲距尕纳松多204.44千米)。

扎那曲的主流——扎那周底的源头,即为查加日玛源头之说的源头所在地,其地理位置是东经93°55′20″、北纬33°21′08″、海拔5 200米。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和量测,此处至尕纳松多的距离为97.7公里。

扎加曲和西北方向来的加果空桑贡玛曲汇合后始称扎那周底曲,扎那周底曲往下,和西南方向奔来的陇冒曲汇合后才正式称为扎那曲。

扎那曲从源头出发,一路向东偏南方向流动,在杂多县境内同其重要支流曲河相汇后,变得不驯,并与南源吉河(昂曲上游)成平行之势,结伴日夜喧嚣着折向南行,约400公里后,由于河道增宽,水深根稳,暴性才收敛了些。

这里正是闻名于青藏高原、造福玉树藏族自治州20万人民的百万亩原始林区。

林区位于杂白河西岸,故名“江西林场” 。

林苑似的自然景色,使游人流连忘返。

但重任在身的澜沧江却不能久留,它只得恋恋不舍地绕过林区北侧,缓慢地向东部峰谷间流去。

忽然,在这深山峡谷,它又失去了平静和安宁,滔滔急流,飞起千层浪花,就是鱼儿见状也吓得截头缩尾,这就是澜沧江上著名的“鱼愁涧” 。

杂曲河穿过“鱼愁涧”再折向南行,便到了“一线天”和“山崖泉” ,这里是杂曲河在青海境内的最后一个“驿站” 。

在“一线天”,可以看到两座陡峭的高山耸入云端,假如躺在澜沧江岸仰视,天变成了一条细细的线,山顶古老的苍松大有刺破青天之威势,恰似杂曲河的保护神。

而“山崖泉”呢?万丈峭壁上,有个碗口大的泉眼,似银链,象哈达,直挂山腰,形成很多小瀑布,泻入杂曲河。

当阳光照耀时,那飞溅在山崖上的水花,就象万点星光,五彩缤纷,耀眼夺目,它为即将离去的澜沧江,注入了最后一份青藏高
原上洁净的山泉水。

3、扎西气娃(E94°18′14″、N33°34′15″,海拔4650米,藏语“吉祥绕聚的大江源头”之意,被藏民族称之为“圣湖”)位于杂阿曲支流扎尕曲上游的沼泽地,有个篮球场般大小的台地高出周围的地面1米多,台地里有5个彼此分开的泉水点,4个已经结了冰的泉点中有一个泉点的冰面很薄,而另一个泉点完全没有结冰仍然是水,由扎西气娃流出的水流在扎尕曲的总水量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

该湖实际上是由草甸上小溪连接在一起的大小不同的季节性湖泊和沼泽地的总称。

这些湖泊和沼泽地中的水汇聚后成为扎尕曲,向东南方向流去,在昂贡松多(东经94°26′00″、北纬33°27′20″)与郭涌曲汇合。

扎尕曲和郭涌曲汇合后始称扎阿曲。

交汇处的观测结果表明,扎西气娃湖注入扎阿曲的水量仅为郭涌曲的1/4。

而从长度方面来看,扎西气娃湖中最长的塔尼雅木曲由发源处至尕纳松多的距离为76.7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