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9月高三历史摸底模拟押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材料反映了
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
2.杜牧在《阿旁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
3.《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6.《易经·文言》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
A.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B.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
C.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D.注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7.《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朱熹强调:“修齐治平”。

其反映的共同主张是
A.人本主义 B.经世致用C.重道轻器 D.积极入世
8.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小题目命制不适宜的是A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B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C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D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9.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她”是
A.北方民歌 B.骚体C.宋词 D.明清小说
10.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
11.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1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实行全民族抗战
14.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15.右图是反映中苏关系的一幅宣传
画,其创作时间最早可能出现在
A.过渡时期
B.三年困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16.《独立报》经济编辑奥格雷迪认为,2022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

报道引述专家分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亦愈来愈愿意发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由全球暖化到达尔富尔危机,以至朝鲜核问题,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

这一判断
A.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超过美国B.承认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C.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D.认识到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
17.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

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核心原则是
A.注重程序 B.重视证据 C.契约至上 D.公平公正18.如果把整个和Hebraim,亦即“两希”:希腊和希伯来。

抓住了西方传统的这两个方面,便是抓住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

下列不属于希腊对西方文明的贡献的是
A.强烈的进取精神 B.民主平等精神 C.人文精神D.信仰精神
2 0.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

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

”作者意在
A.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B.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
C.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D.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21.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机器大工业生产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工厂制组织形式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22.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18世纪初,一位叫罗伯特·克莱夫的英国人在到达印度后的几年里,曾写信告诉父亲:“我得到的财富使我能在祖国过上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好生活……我已经给姐妹们每人汇去2000英镑,并将在适当时候照顾弟兄们”。

罗伯特·克莱夫信中“我得到的财富”最有可能来自于
A.对殖民地的掠夺B.大规模商品输出的回报
C.贩卖黑人奴隶D.海外资本输出的回报
23.1833年,英国颁布法律,宣布在大英帝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

而美国到了1863年才宣布废除参加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度。

导致英美30年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宪法颁布的时间差异B.政治体制的形式差异
C.工业革命的进程差异D.代议制完善程度差异
24.“工人在失败面前无所畏惧,并已准备好在德军进城后引发的武装冲突中与敌人血战到底……新成立的临时政府的首脑……担心工人们会用国民自卫军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激怒德国人。

”该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二月革命D.纳粹占领巴黎25.“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

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对苏联某位领导人的经济改革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

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

”据此推断这位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27.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D.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28.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了区域性经济集团,这主要是因为各国
A.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C.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D.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于一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8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奢则不孙(越礼),俭则固(寒酸)。

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材料二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材料三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

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念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8分)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消费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变化。

综观古今,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6分)
32(8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唐朝工商业分布图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比较上述两幅地图,提取两项有关古代工商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8分)
请考生在第33、34、35、36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33.(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

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

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

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实施。

(6分)
35.(12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

1949年 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国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

1950年 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

半年中签名的达5亿人。

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

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摘编自搜搜百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战后和平运动的主题及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6分)
(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在防止核战争方面有何新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6分)36.(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

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

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

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22年第五期
(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8分)
历史摸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1 (1)变化:由提倡等级消费到超越等级消费,由提倡节俭到追求奢华。

(4分)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重利奢靡的社会风气;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观念:抵制洋货,爱用国货。

(2分)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觉醒;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民国政府倡导。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变化:由基本生活用品向耐用消费品、高档消费品转变。

(3分)因素: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示例一信息:工商业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说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

示例二信息:唐朝工商业分布偏重内陆,明朝向中东部沿海集中。

说明:经济重心由内陆向中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示例三信息:明朝工商业市镇比唐朝明显增多。

说明:明朝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示例四信息:唐朝工商业分布偏重北方,明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说明:唐朝时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经济重心在北方,明朝时经济重心在南方。

示例五信息:明朝时出现较多海港城市。

说明:明朝社会经济发展,航海造船技术提高,海外贸易发达。

3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白银外流严重;国内货币发行混乱。

(6分)
(2)法币政策实施之初,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2分)后来为了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4分)
34.(1)分权与制衡原则;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4分)
(2)美国:缺乏专制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思想传播。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