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
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江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和背诵课文。

2、温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知道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培养学生酷爱大自然
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
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浏览古诗的爱好。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进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形。

(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

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授: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形。

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诞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指名分句朗诵,结合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诞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

“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可”和“何”韵母相同,“叶”
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形。

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
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诵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

可启示学生用学过的
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

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

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

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

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现。

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诵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视察荷叶。

荷花长得怎样。

“何”:表示感叹,惊奇;“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诵,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
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诵诗的后五行。

摸索: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
悠闲?
指导反复朗诵:“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现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形,让学生展开联想,感
受鱼儿的快乐和悠闲、逗人爱好的样子。

知道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

这里
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
相互描写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轻巧情形。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

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
乐和悠闲,“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悠闲、逗人爱
好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轻巧,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诵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

(生挑选自己爱好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

(看图记、根据重
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形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
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
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知道了诗句的意思,
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感遭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
更加酷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浏览
古诗的乐趣,期望今后连续努力,多浏览多积存一些优秀的古诗。

2.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明天要远足》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常常会进行
什么活动?(远足、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远足,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

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

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知道“远足”。

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
“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爱好的远足导入新课,引发
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爱好。

恰当地揭示并知道课文题目,使学
生自然地知道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

而且通过设置问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激发起学生探究的爱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爱好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
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

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
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换。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
自己试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划分小节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

摸索: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
(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

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
就变成了目字旁。

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

由于睡觉的时候
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第一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色彩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色彩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说明大海色彩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色彩?(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诵。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学生练读。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课件
出示)
目——()耂——()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
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
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

本环节教学的的特点就是融掌控文本、朗诵指导、识字于一体,通过朗诵第一小节,顺势引出7个生字,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诵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诵感悟相
结合,提高了教学成效。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
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

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在课时终止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设疑“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学生对下节课连续学习探究的爱好。

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还是小》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示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

(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

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
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

(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
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

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

(同
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大小)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何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
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

(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诵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把词
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换。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常常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

”学生质疑问难的进程,是积极主动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的进程。

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
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知道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形。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诵,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挑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挑选你爱好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换,教师在各组中巡查,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觉了一颗牙。

”(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

接下来要看你们
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挑选生字说说自己的识
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
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公道。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
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爱好,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
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换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
有类似的地方,你们发觉了吗?”(发觉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视察,随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现评判。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判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

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习体会,发展并完善学
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增进学生的
自主张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诵,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究竟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干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诵展现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干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现朗诵。

教师巡查。

3.指名展现朗诵。

设计意图:学习进程中,儿童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

表演为学生营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
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展现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知道更深入,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

同时,学生自主地挑选自己爱好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条件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何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究竟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连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
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善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