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登飞来峰》公开课教案_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飞来峰
教材分析
《登飞来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所作,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此时的王安石正是初涉官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飞来峰之千寻塔来抒发自己胸怀壮志寄托远大的理想。

设计理念(课标、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

古诗词的教学更是如此。

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解、品析欣赏,从而准确体会和把握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逐步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品评赏析水平,更加喜欢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热爱祖国优美的古诗词文化。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态度、对教材的理解)
以往,学生所学的诗大多是以写景状物为题材,对于蕴涵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诗则是初次接触,因而在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并默写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老师也很喜欢,因为我们学习古诗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学到很多相关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

有很多的古诗在简约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同学们说很喜欢古诗,今天就来考考大家,老师说上句,你来接下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这里简约的文字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今天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另外一首哲理诗《登飞来峰》
(师板书登飞来峰)
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完成以下几个目标,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二、熟读古诗
1、齐读课题。

1、王安石是何许人也?你知道吗?
(生说)注释1,考同学“唐宋八大家”,出示作者介绍,
齐读。

2、(飞来峰介绍注释1)
师:从题目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地点与事件。

师:那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那王安石登上飞来峰
到底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首先请同学们自读
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生读)
4、“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是感情的艺术,那么我们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还要读出感情。

这首诗应该是以什么样的感情基调?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是——不畏(生)
我们从诗中的一个词也能够体会出作者当时是多么的自信,所以我们在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读出作者的自信,要读的激昂!
5、生自己试着读,再请人读,齐读。

6、给两分钟时间背诵古诗
三、读出画面
1、齐背古诗
2、听师范读,感受诗歌,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答,生评论,
师明确: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应天塔,听说鸡鸣时站在塔上能够看见旭日东升,不畏惧层层浮云遮挡我的视线,自是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处啊!
四、品读诗歌、探出哲理
1、齐读一二句
作者登上飞来峰看到了什么?生回答,这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景为——实景,而后面的“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作者亲眼所见吗?为——虚景,所以一二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这两句都是在突出塔的什么特点?——高
1、塔之高具体是从哪些词汇中体现出来的呢?
生:千寻,八尺为一寻,千寻为8000尺
除了千寻还有哪些词语?
生:日升
作者登上飞来峰是为了干什么?
生:看旭日东升
太阳升起除了表示自然现象,更深层次理解,你会联想到什么?生:希望、光明、理想、信念
而且这个句“闻说鸡鸣见日升”引用了典故,原文是这样写到《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出示图片
解释“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这里我们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引用是想表达什么呢?
生:作者希望自己和这个天鸡一样一呼百应。

2、作者登上飞来峰又想到了什么呢?生答
两句中哪些关键词语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生答
这几个词到底有什么隐含的意义呢?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看(出示写作背景)
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4、师明确
5、最后两句我们从表达方式方面分析,是属于?议论与抒情,议论是用来阐述哲理的,那么这首诗蕴含着什么哲理呢?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
明确: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五、拓展(对比阅读)
《登幽州台歌》怀才不遇的悲愤。

六、默写古诗
七、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景(虚实结合)
理(议论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