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免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免费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姆.(mǚ)憎恶.(è)孤孀.(shuāng)
B.福橘.(jǔ)惊骇.(hài)疏.懒(shú)
C.渴慕.(mù)寂寞.(mó)掳.去(luē)
D.絮.说(xù)诘.问(jié)搜.集(sōu)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闲遐耐人寻味精疲力竭扬扬得意
B.凛冽五脏六腑精打细算勇往直前
C.遗孀姗姗来迟千钧重负小心冀冀
D.严瑾天涯海角心有灵犀海市蜃楼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
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
....,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D.春天的野花遍地,开得花枝招展
....的,很是惹人喜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下列语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C.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D.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天拿出点时间读一点好书
②是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的
③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④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⑤是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的
A.③④①⑤② B.④①②⑤③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①⑤③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④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⑤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⑥《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
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
(2)将啮.其喉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遗留、留下、招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悟前狼假寐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
我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
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啰唆。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
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蔽,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
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含义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禀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
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
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
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1.请你说说题目“回家去问妈妈”的含义。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悟?
2、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
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
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
“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
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
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
我伏下身,看着那
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
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
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
..一团绒绒
..的蒲公英的种子。
..的、洁白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你可能没有留意,没有发现。
你也许善学,也许守时;你也许跑得快,也许能吃苦……这些,都值得你骄傲。
请以“我骄傲,我是一个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行文中出现城区(县)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参考答案:
一
D
B
D
C
A
C
(1)①弹琴复长啸②此夜曲中闻折柳③凭君传语报平安④草树知春不久归⑤商女不知亡国恨⑥双袖龙钟泪不干(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
1.(1) 闭上眼睛
(2) 咬
(3) 确实、的确
(4) 遗留、留下、招致
2.C
3.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4.阴险、狡猾、奸诈。
【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三
1.倾听妈妈讲述我们过去的事情,和她一起回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
3.结构上:过渡,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内容上:紧扣文题,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
4.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
感悟: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②母亲是
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
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
2.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
3.((1)运用拟人,通过“贴”“触”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
(2)运用比喻,通过“掀动”“绒绒”“洁白”等词语,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的轻盈和身体的苍老,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4.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