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内心的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是老一辈人的故事了。
但仿佛如酒酿,品越久,就越能散发出坚守内心美丽的醇香。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他爱饮酒,这习惯还是从当初他去台湾开始的。
正值国民党垮台,无数壮丁被抓,被裹挟到台湾,他就是其中一员。
他与家人含泪分别,远走他乡,颠沛流离,他的泪早在途中与这汪洋大海融为一体了。
大概从这之后开始,他学会借酒消愁的。
他喜欢坐在屋前,看蓝蓝的天空,仿佛苍穹变成了一望无垠的大海,那朵漂浮的云仿佛就是那只亢奋的雄鸡。
醉意袭卷着他,眼瞳中的雄鸡刻在他由长江水融汇而成的血液中,伴他睡去了。
每次醒来之后,他就愈加体会到这乡愁是有多浓烈。
泪可以擦干,但这乡愁似乎总是无法搁浅,时间越长,越是刻骨铭心。
那时,他开始在内心坚守着一个信念——回大陆去!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他在居住的地方种了一大片海棠,和大陆的家一样。
他爱海棠的炽红与鲜艳,一如他那颗滚烫跳动着的心,满满地充斥着乡愁。
他闭眼,将脸贴在海棠花上,贪婪地寻觅着,想觅到家乡的气息,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着的种着炽红海棠花的故土。
他的面庞与花瓣摩挲着,越加炽热,他的心潮也愈加澎湃,甚至一度想要偷渡。
他开始疯狂地练习扎猛子,呛了一口又一口的水,他要游回大陆去。
憋气险些要了他的命,他只是浑浑噩噩地记得水冲进大脑,将他的知觉卷进无尽的漩涡之中。
渐渐地,他开始放弃游泳,但内心的渴望依旧是只增不减。
他还是坚守着那个信念--回大陆去!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大陆开始可以往台湾寄信,只是查得很严罢了。
那个秋天,当地上开始堆积起金黄的落叶。
被乡愁羁绊多年的他不禁沧桑满目,但是脸上仍写满了坚毅,他还是喜欢向远方眺望,仿佛大陆近在咫尺。
他枯瘦的手渴望地伸向远方,那朵雄鸡云挥之不去,成了他心头的牵挂。
手指汲汲处小路,奔跑的人影带来了大陆的信,带来了希望。
他也等来了两岸通航的第一艘船。
他的眼角竟迎风流下了晶莹的泪。
多年的乡愁让他竟有了迎风泪,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绽开了笑颜,只是这笑让他等得太久太久。
他坚守了多年的新年终于得以实现,他要即刻动身,--回大陆去!
当他成功抵达大陆已是冬季,他的心却不因寒冷而减温,反而更加炽烈起来。
他疯一般地不顾多年膝盖伤痛跪扑在地上。
他爱这片土地,深爱着,眼前腊梅花花开得正旺,“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乡土的气息,竟让他如此痴迷。
最后,在同样的腊梅怒放的冬季,他带走了几十年光阴的记忆,也带走了坚守几十年的内心的美丽。
【简评】小作者以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构思,叙写了一个长辈对故土、对祖国的坚守。
“回大陆去”是他坚守的信念,扣题很紧,主题明确,立意深刻。
文中一些细节描写,如“他在居住的地方种了一大片海棠……他闭眼,将脸贴在海棠花上,贪婪地寻觅着,想觅到家乡的气息”“他开始疯狂地练习扎猛子,呛了一口又一口的水,他要游回大陆去。
憋气险些要了他的命……”“他枯瘦的手渴望地伸向远方”“他疯一般地不顾多年膝盖伤痛跪扑在地上”等等逼真地再现了老人对祖国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坚守,从亘古走向永远;美丽,从外表渗进内心。
坚守内心的美丽,让美丽之花永驻我们心间。
正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
天上没有半片云,空中没有一丝风。
树枝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树叶打着卷儿,上面积满了灰尘。
母亲正忙着,让我去小区修鞋。
我无奈地走到修鞋摊,就这短短的路程,毒辣的太阳都晒得我直流汗。
我来到摊前,那摊主是位老人,正埋着头吃饭,那极短的头发,似刚收割过的茬,参差不齐的,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我轻声唤了一声,他猛然抬起头来,连忙放下手中的饭盒,胡乱地用衣袖抹了抹嘴,接过鞋子就工作起来。
我坐在一旁,无意间望见他那饭盒中除了米饭就是稀疏的几片蔬菜,难道这就是维持他一下午的食物?他动作麻利,不一会那鞋子就被他“从生死线”救了回来”,但这酷热的天气还是让他的衣裳紧紧贴在身上,后背上流出一条条银白色的小溪。
他满脸的皱纹如沟壑般纵横,汗水也就随着那沟壑,流淌成一条条小溪。
我心中蓦地流露出一种怜悯,没让他找零钱。
可他坚决不肯接受,脸涨得通红,硬生生将零钱塞到我手中。
哦,他在坚守,坚守内心那一份尊严。
“停电了!”随着这一声欢呼,眼前突然黑了下来。
哈,这下可好了,作业统统见鬼去吧!在嘈杂中我走出教室,隐约望见办公室有一丝亮光,仔细一看,竟是老师打着手电改作业!她在喧嚣的环境中安静地坐在一旁,左手打着手电,左肘压着作业,右手拿着红笔写着,画着,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笔尖在作业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弧线。
一会儿,她又挺直了腰杆,微微的低下头,额前滑落的发丝不时被窗口的风吹动着。
手中的红笔不曾停下,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在同学们的作业本上来回盘旋;又像一把农民的锄头,在同学们的作业本上不停的耕耘。
她的眼神是那样专注,一会儿皱起眉头,一会又舒展开来,一会儿恼怒如火,一会又清淡如水。
她把对我们的关心与期望,都倾注在这薄薄的纸张中。
哦,她在坚守,坚守内心的那一份责任。
时间如绸缎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转眼已至深夜,钟表无情地指向“11”,可作业还是个无底洞。
我无力地趴在桌上,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却一直在身边陪着我,她那热切的眼神似乎在鼓励我坚持下去。
我咬咬牙,再次握住那熟悉的笔,奋斗……啊!终于做完了!我伸了个懒腰,却看见身旁的母亲已安然入睡。
她睡得那样香甜,鼻子的呼吸声与轻轻的鼾声有节奏的应和着,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似乎也在为我高兴,但兀立着的几根白发却深深地扎进我的心中,令我心痛。
哦,她在坚守,坚守内心的那一份母爱。
古往今来,梁祝的爱情,陆游的赤诚,曾子的诚信……都成为人们世代相传的佳话,他们都在坚守着自己心中的美丽。
成长作笔,坚守作墨,坚守内心的美丽,让我们在成长途中书写成功!
【简评】本文运用板块结构巧妙构思,精心组织了三个片段,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坚守的内涵,层次清楚。
三个片段中或多或少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语言较生动。
清晨的阳光啄破薄雾淡淡的梦,也敲醒我微微的睡意。
仿佛有一滴露水滑入了脖颈在这童年潜藏的小镇里,我觉得阳光分外明媚而清晰。
熟悉的空气,熟悉的天,旧时的木门槛,旧时的桌。
放假归来的我仿佛刹那间被阳光卷进了漩涡,又一次跌落在故乡这个迷人的起点。
祖父的摇椅吱呀地晃着,祖母的蒲扇驱走了炎暑的难耐。
老院是纳凉的最好去处,即便是风着了火满世界跑的天气也不例外,祖母宽大粗糙的手执着蒲扇,时断时续,撩起人烦躁的心绪。
祖父不再望着田垄说往事,只在一旁愣愣地出神。
因为重新砌墙,原在我家老院的一棵榆树移到了镇尾一户熟人家,几个月的煎熬,树死了。
迁死的树出土时,树根似胡搅蛮缠,烂得如啃蚀过一般,树梢无力地垂着,俨然是个吊死鬼,没了往日遮天蔽日的雄姿。
那也是我幼时躲迷藏的小伙伴呀!我常喘着粗气藏到它宽厚的树干后,小手抠紧了翻起的将要剥落的树皮,吁着气儿侧着脸儿偷看邻家同年的孩子是否发现自己,即使暴露了行踪,脸也笑得通红。
惹得一身泥后,再被祖母罚站在老榆树前,陪伴我的依旧是它。
如今的它年过几十旬,却连这小小的移栽也经受不住,我禁不住惋惜起来。
祖母额角的皱纹一疏一密,或紧或弛,仿佛有着欲说不能的哀事。
良久,她转向祖父:“老头子,我说是守土啊,也罢了。
”祖父点点沉重的头颅:“树的确像人,守土……”
守土?我迷惑了,却又从祖母伤感的深情中恍然大悟:确实是守土。
一颗种子,居镇北,生镇北,荫庇镇北,这里的空气、蓝天,院里的木门槛,屋内的桌,哪一样它不日夜相伴?更是这脚下的一方土壤,无论贫瘠与肥沃,都哺育了自己的生命,又怎能脱离,脱离这生命的根基?
祖父母的一生也在这样一个小镇,大没有出过省城,小就在自己庭院,在不离不弃的老屋里,安安心心的蓝天下……
我的耳边是工人抬砖搬瓦的号子声,眼前是机器轰鸣的建筑工地;我又何时能听一听朴素的乡声,见一见那与树一样守土的人?我们多数人的童年隐匿在这个地方,我们又怎能不坚守这份重于泰山的乡情,坚守这源自内心的美丽?
树的守土情,人的守乡意,像万颗珍珠里淘出的璀璨,成为我内心最值得坚守的美丽。
点评:本文以双线结构,围绕榆树之死和祖父祖母的一生展开,表达了对乡情之美的赞美与敬佩,呼吁人们铭记自己的根基,坚守生命的源头——故乡。
选材独特,立意鲜明,若描写更细腻些会更好。
冬天的夜晚格外的寒冷、寂静,刚下晚自习,我缩着脖子,骑着车回家驶去。
刚拐过最后一个雾,我便看到那盏柔黄的灯,在清冷的寒风中亮着。
胡爷爷,依然在这寒夜中坚守。
胡爷爷是小城里出了名的老中医,退休后,自己开了一个小诊室,每天来来往往的找他求医问药的人挤满了那个小小的诊室。
那小诊室说是诊室,可实际上只是由一个小车库改造而成。
屋内的摆设十分简单,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还有一架老旧的书橱。
可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诊室,四壁却挂满了鲜红的锦旗,书橱内却放满了厚厚的医书和病历。
来寻胡爷爷的,不仅仅是他的病人,还时常有一些医院的代表请胡爷爷去他们医院,并予以丰厚的报酬,可胡爷爷却从未松口。
一次周末,正在阳台上做作业,听到楼下传来一声怒叱:“不行!绝对不行!”我以为又是哪个医院派来的人,趴在阳台上的楼下看去。
胡爷爷的诊室前正站着一个西装革履、夹着公文包的男人,从包里搁出一叠百元大钞,送到胡爷爷面前。
胡爷爷一向冷静的脸上隐隐泄露火气,花白的胡子气得直抖,拍着那个男人,手指已有些发颤:“你走,你走,我决不会去的。
”我见了,急忙跑下楼。
来到楼下时,那人已经走了,黑色的大奔扬长而去。
我胡爷爷抚着胸口,急忙扶着他坐下,抚了抚他的背:“您顺顺气儿,别气着自己。
这是怎么了啊?”胡爷爷喝了口水:“XX想让我去做他的家庭医生,我不去,那人居然拿钱……唉,难道钱就那么重要吗?”我有些疑惑:“那您为什么不接受那些医院的邀请呢?那样不是能帮更多的人吗?”胡爷爷抚上那本厚厚的病历,叹了一口气:“唉,孩子,你要知道,现在医院收费多贵呀,很多人都因为钱不够无法得到好的医治。
我想帮的,最主要的还是那些有病没钱的人呀!”
“哼,说得好听,背方不知道想的什么。
”窗外传来一阵阴阳怪气的声音,原来是前楼的老李头。
他儿子也开了家诊所,却没什么生意。
我有些不愤:“胡爷爷,你医术好,从不耍花花肠子,也只收些药费成本,大家都到您这儿,他这分明是气他儿子生意不好。
”胡爷爷却什么也没说,拍拍我的手示意我别说。
没过多久,就听说老李头的腰得了怪病,不光他儿子束手无策,跑遍了名大医院都没有治好。
胡爷爷听说了,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去了老李头家。
老李头的老伴儿听到胡爷爷的来意,浑浊的老眼顿时绽放出光芒:“老胡啊,我知道你医术高,你救救老李。
以前老李那样冒犯你,你还……以后我们……”胡爷爷打断了她:“邻居之间,有什么怨恨不能说清。
你啊,也别放在心上。
好了,让我看看老家伙怎么了吧!”老李头见了胡爷爷,神色由痛苦变为尴尬,在胡爷爷的推拿施针下,有渐渐变为舒展、羞愧。
一套针法下来,胡爷爷擦了擦满头的汗,对老李头说,“你这是多年的宿疾了,要多走动走动,我再给你来针个两三回就好了。
”“那这钱……”“快别说这些丧气话了,钱算什么,咱们的身体最重要啊。
”
后来,我问胡爷爷,他什么都不说,只是在纸上写下了“医德”两个大字。
而此刻,我眼前这盏黑夜的明灯,不正像胡爷爷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坚守着为医的道德,为人的高尚,就像那盏在黑暗中坚守光明的灯一样,坚守自己内心的美丽信念。
夜深了,灯更亮了。
【点评】本文选用胡爷爷拒绝金钱的诱惑,甘为乡亲服务,不计较挖苦并为他治病两个材料,对胡爷爷的诊室以及他高明的医术的描写,烘托出人物对于心中美丽的坚守。
文章紧扣“坚守”,使一个高尚的老中
天一下子冷了下来。
远远地便望见奶奶那略显蹒跚的身影,孤独站在田埂上,白发伴着风在风中飞扬着,飘动着,就像芦苇一样,在风中飘动着,沉甸甸的苇絮摇晃着,像风雨中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跋涉的旅人。
可不管多大多强的风,芦杆却只是略微倾斜,要不便拦腰折断,等待来年的冒芽,它的根始终不动。
大概是听到我的呼喊,她转过身,映入眼帘的是满脸说不出的忧愁。
我急忙跑上前去,问奶奶发生了什么事。
“哎,过半个月就要收稻子呢,俗话说:这麦怕热,稻怕寒。
“这一冷,今年能有什么收成啊!”奶奶叹了一口道。
我却很惊讶,这收成跟天气有什么关系啊?之后才弄明白:原来这稻啊,它喜热,耐不住寒,现在这么一折腾,这成熟的关键时稻子粒它不饱满,还容易冻伤,这倒下去可就没办法呢。
我不以为然:不就是个天气问题吗,有什么可担忧的,收成它不好,买米吃不就行了,干嘛把自己搞得心神不宁的。
可是奶奶还是执意地一天天地去田埂上,去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让我都有些心慌意乱的。
照例是到田埂上喊奶奶回家吃饭,远远地便望见奶奶伫立在田埂上,冷风吹着她的白发,飘荡着,盘旋着,和金灿灿的穗儿一起随风摆动,便想上前喊她,怎料此刻的她突然一个转身,蹲在稻子旁抚摸它们那沉甸甸的果实,那眼神,满满的全是宠弱,就好似在看她的子女一般,仿佛这稻子便是她的孩子,它们的痛苦每时每刻都牵动着奶奶的心灵,撕扯着它一般一起痛苦。
那白花花的头发又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又一次想到了芦花。
它们随风飘动,却永不动摇自己的根,如同死士一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离不弃,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奶奶成了一株芦苇,她的头发变成了芦花,她的脚像芦苇根一样坚守着这片土地,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这片她爱得深沉的土地,这片她内心最美的土地!
这一刻,我才真正读懂了奶奶。
是的,她和所有农民一样都是那么平凡,可她屹然坚守着自己的土地,不离不弃。
它们痛苦,她也跟着它们一起痛苦;它们快乐,她也跟着它们一起快乐,只应她坚守着她内心最美的地方——那片爱的深沉的土地!
我默默地看着她,看着她的头发在空中飘动,一直飘到我的的心里,我突然感到有千万朵芦花在我的心田扎根,漫长……
点评:本文巧妙地将奶奶和芦苇结合在一起,通过芦苇坚守在自己的土地上联想到和它一样屹然坚守在自己土地上的奶奶,将奶奶坚守内心的美丽过程描绘的细致逼真,以物喻人,立意深刻。
6、坚守内心的美丽
漫步在荷塘边,天阴沉沉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是田田的叶子。
一朵朵清新脱凡的莲花亭立在绿叶之上,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沪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嫩蕊凝珠,盈盈欲滴,香远益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用她那粉嫩纯洁的花瓣,告诉人们她有一颗不随波逐流的心,她有这高洁傲岸的情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清莲,每当我们来到这世界,各种丑陋的情感就像一团团黑泥逼近我们心中最后的圣地,我们的纯真近乎吞噬,坚守内心最后那份高贵与尊严就显得犹为美丽。
太阳也似乎受莲花的感召,一丝阳光透过乌云照下来。
黑暗,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他怀抱满心的厌恶,辞别官场。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毅然的脱掉一身华丽的官服,换上了不俗的粗布麻衣,感受着满园春色,望着倦飞知归的鸟儿,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从此归隐山林。
不为其他,只为坚守心中那一份淡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就这样隔绝了世俗,以水为酒,饮着返璞归真,饮尽一生。
他就是陶渊明,他的芳名一直流传至今,这必定源自于他坚守内心的那一份自然恬淡。
一声清脆的鸟啼声换回了我的思绪,天边的阳光也露出了小半个脸旁。
转眼就初三了,在中考的赛道上,大家都准备全力冲刺。
我知道只有拼搏,只有加油,只有坚守心底的那一份梦想,才不会从中考的赛场上淘汰。
曾天真地以为,只要经历过地狱的磨练就能创造天堂,只要早早弹破的手指就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可残酷的现实破碎了一次又一次的幻想,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我遍体鳞伤,但我并未停止前行的脚步,因为我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内心的梦想。
在每个东方泛白的清晨,踏着微曦的晨光,清风拂面而过,背着书包轻装上阵,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迎来成真的梦想与美丽的辉煌。
坚守一份心灵的净土,如莲一般高洁;坚守一份淡泊不羁,享一段闲适自在;坚守一个内心的梦想,成就一段美丽人生。
远方,阳光闪耀光芒。
点评:作者以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作为一个平台,巧妙地将莲、陶渊明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三者坚守的分别是“高贵”“恬淡”“梦想”,由自然景物联想到古人,再结合自身,内容丰富,其中穿插“阳光”来体现心理的起伏。
层次分明地写出了“坚守”的美丽之处,虚实相生,花开满园。
7、坚守内心的美丽
八达岭上一堵斑驳的城墙,站在透蓝如洗的天空下,伫立在青色的莽原上,久久停驻。
莽原上的草,烧不尽,岁月的荣枯磨灭不了它们,一季又一季,它们青葱在漫山遍野,翠绿在石缝边,古道旁,就像先生一样。
自从先生东渡日本求学,就走上了他人生的坚守之路。
先生坐在学校一片沉寂的礼堂,前面的幕布上在投放电影,虽然有电影里的人声,可是对于先生来说,是死寂的。
幕布上,俄国人在残忍地屠杀中国人,一群国人拖着丑陋的长辫,麻木地观看,拍手……先生的目光凝固了,怎能这样?不,不!应有新的精神和生活!先生坚定了忧国忧民的心,他要把国人从麻木中拯救!
后来啊,先生坐上了一条没有归路的船。
月色正浓的夜,潺潺的水在脚底船周流淌。
先生不眠,站在宽宽的甲板上,听见了哗哗的水声,船边还泛起白沫,他想,一生与故乡故人,就这么越行越远了,幼时与友人的亲密已鞭长莫及,万恶的封建礼教挖了一条深深的鸿沟,让他们天涯两隔,冥冥中,海边碧绿的沙地,离他越来越远……不,不,面对这一切先生怎能麻木!对,要有新的精神,新的生活,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时光漂流到一个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时代。
国民党在国内大肆围剿“共匪”。
那个大雪飘满世界角落的冬天。
先生收到一封信和一束文稿,署名
收在自己身边,承担起了一份重量,没有什么,他担得起。
在他的生命垂危,巨星即将陨落的时刻,先生将信交给了共产党。
他守住了!
其实先生并没有必要以近乎生命的代价来坚守,他什么都不缺,他有娇妻爱子,他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先生更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不只为生活。
先生坐在伸出两个枝丫下的藤椅上,穿着长衫,留着一字胡,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用一生去坚守这目光的含义:国家不能贫弱,国民不能麻木,要有新的精神与生活!
先生坚守住了忧国忧民的心与人格。
他把部分坚守成了那城墙,那草,在心中最美的地方,灵动而永恒。
世界记住了先生的名字——鲁迅!
点评:三幅画面,勾勒出了一个伟人“美丽的”坚守之路。
通向熟悉而又陌生,似曾相识而心生共鸣。
作者用独特的慧眼告诉我们写作选材的奥秘——生活中不是没有“米”,而是缺少发现“米”的眼睛。
8、坚守心中不灭的爱
初秋的风掠过原野,也掠过田边那栋老屋,它以一种向上的姿态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秋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
外婆坐在门前,与老屋一起坚守心中那份不灭的爱。
犹记得十多年前,小小的我总是爱缠着外公外婆,跌跌撞撞地随他们走到田垄上,看着他们锄草种地,清晨的阳光暖暖的,甜甜的,我眯起眼,傻傻地看着他们相持的背影,是那么温馨,那么和谐,我坚信外婆是一块残缺的玉,而外公正是唯一的能与之完美对接的另一块残玉,拼起来,就是整个生命的圆。
原以为,他们会相濡以沫地一直走下去,直到2008年的夏天,外公被检查出胃癌晚期,苦苦支撑了三个多月,还是离开了我们,原本开朗的外婆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总对着外公的遗像喃喃自语,暗暗流泪,那晶莹的泪一滴一滴砸进我的心里,生疼生疼的。
时间从指尖滑过,一点一点抚平外婆心中的伤痕,“外婆,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吧!”我轻轻摇着外婆的手,外婆却只是笑笑,不回答些什么,多次劝说,她总是拒绝,宁愿独自呆在乡下的那栋老屋里。
种着和外公一起种过的田,哼着外公爱听的小调,拜访外公生前的朋友,做着曾和外公一起做过的事,似乎外公从未离开过。
我知道,外婆深爱着外公,她对外公的思念从未消散,她坚守着与外公的山盟海誓,纵使物是人非,世事变迁。
门前的青石板是外公亲手铺上去的沉沉的,凝聚着外公对家的坚守,外婆每天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清扫石板,“沙沙”声似流韵开成的音乐奏响了一首不灭的爱之歌。
她的眉宇在此刻舒展,温暖的阳光透过瞳孔直射到心里,望着阳光中金黄的外婆,心中溢满太多太多的感动。
阳光灿烂,微风静静地流淌在老屋间,用优雅的姿态,诠释老屋,用不变的姿态诉说着外婆的坚守,所谓百年好合,是经不起岁月蹉跎的,任何人也无法逃避死亡,但人们所能承载的爱永远不会被历史存封。
有了爱的坚守,短暂也是永恒。
外婆的坚守,是对爱的坚守,是对心中不灭的爱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