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实验课上,同学们正在学习使用显微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小莉觉得光线有点暗,她选择用④的凹面镜进行对光
B.小蔡试图通过转动③来找到物像
C.小詹切换高倍镜后,通过调节②使物像更清晰
D.小婷在视野中看见有黑色污物,她断定①中有污物
2.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黄粉虫光照温度湿度纸盒左半侧20只明亮15℃适宜纸盒右半侧20只阴暗30℃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3.“人的皮肤出汗”“植物落叶”,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4.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所隐含的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5.图 A、B 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动植物细胞分裂是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植物细胞分裂最后是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与细胞壁
C.动物细胞分裂最后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
D.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6.下列关于如图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B.图A中②内的染色体在分裂前进行了复制
C.图B中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图C的两个新细胞
D.图C中③和④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7.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体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0.0570.51680.39
(ppm)
A.D→B→C→E→A B.C.D.A→E→C→B→D
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
B.鹰获得能量最多的的食物链是草一►食草昆虫一►青蛙一►蛇一►鹰
C.该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D.如果蛇遭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
9.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②→③→⑤构成一条食物链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①
C.④体内富集毒素最多
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10.为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4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各随机放入100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培养皿甲乙丙丁
场所阳光下阳光下黑暗中阳光下
纸巾干湿状态潮湿干燥潮湿潮湿
温度(℃)2323235
发芽数(粒)890900
A.该实验能证明阳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B.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C.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D.乙、丙可以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11.图甲是传粉、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果实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1表示柱头,成熟后散放出花粉
B.图甲中3表示花粉管,里面有精子
C.图乙中的①由图甲中的4胚珠发育而成
D.图乙中的②由图甲中的6受精卵发育而成
12.如图表示葫芦藓、肾蕨、苏铁和玉米的分类,其中乙、丙所能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A.葫芦藓、肾蕨B.苏铁、玉米C.肾蕨、葫芦藓D.玉米、苏铁
13.肾蕨叶态优美,易于种植,常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来栽培.下列措施最有利于盆栽肾蕨生长的是()A.放在背阴处,多浇水B.放在向阳处,多浇水
C.放在背阴处,少浇水D.放在向阳处,少浇水
14.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在水中B.由一个细胞构成
C.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D.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5.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表膜
B.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把载玻片上的水吸干
C.为了看清其体表上的纤毛,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使光线减弱
D.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
16.观察如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该图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B.①到②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C.③和④所示的细胞群属于不同的组织
D.④可以进一步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组织
17.若用图表示表中各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图标号
①②③④
选项
甲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乙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丙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胰岛素
丁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线粒体
A.甲B.乙C.丙D.丁
18.图是某植物细胞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结构④中
B.植物特有的结构是②⑤⑥
C.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结构③
D.植物细胞分裂时,先是结构①一分为二
19.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到的现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5倍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图乙中的清水
C.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D.要使图丙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20.如图是某学生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正确操作步骤是abdc
B.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②,它控制着生物的遗传
C.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②粗准焦螺旋
D.盖盖玻片时,都是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21.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细胞质中的DNA位于线粒体中
B.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的数量
C.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称作“养料制造车间”
D.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一定产生水
2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①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②清水冲洗③叶片脱色④用黑纸片将叶片一部分遮光⑤光照⑥滴加碘液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⑤③②⑥C.①⑤④③⑥②D.①②⑤④③⑥
23.如图为“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关于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暗处理是为了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B.隔水加热的小烧杯内装的是清水
C.叶片见光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24.在图叶片结构示意图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A.①B.②C.③D.④
25.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时的一个视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气孔,②是保卫细胞B.①是保卫细胞,②是气孔
C.蚕豆叶表皮属于输导组织D.蚕豆不能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26.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其原因是
①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②种子更大③有些果实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④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播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7.下列有关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大多为单细胞个体,少数多细胞个体有茎叶的分化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所以较能适应陆地生活
C.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D.油松与桃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是桃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8.小静想了解番茄,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并查找相关资料。
图甲是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图乙是显微镜结构图。
请回答。
(1)图甲中小静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_____(填字母)。
制作临时装片时,她首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液体是_____,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小静应转动图乙[_____],选择放大倍数更_____的物镜。
(2)番茄果肉属于_____组织,富含维生素_____,有助于预防坏血病。
(3)果肉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
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和液泡。
(4)番茄果肉由_____发育来,果实里有许多种子,这些种子由_____发育而成。
29.在一杨树上选一生长旺盛的枝条,在其基部剥去一圈树皮,过一段时间后伤口上部的树皮长成了节瘤(如图),该现象说明了()
A.导管自上而下运输水分B.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
C.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D.筛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
30.如图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向上运输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③表示向根部运输的物质,应是有机物
D.④过程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包含_____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2)在草、兔、鹰构成的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草,假如某一时期大量捕杀鹰,该食物链中_______的数量会显著增加,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在这个食物网中体内该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__。
(4)图中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
________________。
32.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
某农场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在农作物上喷酒农药。
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发现猫头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蛙和鼠。
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是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
(3)请写出图中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
(4)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
(5)猫头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蛙和鼠,原因是一些难分解的农药进入生态系统后,会沿着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33.如图是桃花和桃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①表示___________,与花丝组成桃花的雄蕊,③④⑤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_。
(2)桃树开花时常看到昆虫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正忙着给桃花进行___________。
如要正常结出桃果实,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整个果实是由图甲中的序号[_______]结构发育而来。
34.探究实验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所要经过的步骤:
①提出问题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表达和交流
(2)某小组做有关鼠妇的研究,装置如下图。
他们的做法是将20只发育状态一致的鼠妇放入此装置中央,用茶色玻璃罩在上面遮光。
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个数,共10次,统计的数据如下表:
干土中鼠妇的个数湿土中鼠妇的个数
实验次数
数量占总数数量占总数%
1840%1260%
25____15____
33____17____
4630%1470%
5525%1575%
6210%1890%
72____18____
81____19____
92____18____
1015%1995%
②分别用曲线在下面坐标系中表示出鼠妇在干、湿土中出现的情况。
________。
③从曲线上反映出鼠妇在装置的湿土部分出现的数量,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___________。
因此可以证明鼠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习性。
④实验装置中设置干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题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反光镜,⑤物镜,⑥遮光器。
【详解】
A.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A正确。
B.通过转动②粗准焦螺旋来找到物像,转动③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的更加清晰,B错误。
C.③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C错误。
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D错误。
故选A。
2.C
【分析】
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详解】
本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温度。
所以在设置对照时,除温度这个变量不同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都应相同,而表格中不仅是变量温度不同,而且光照有明亮和阴暗,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该把纸盒左半侧明亮修改为阴暗,只有变量温度不同。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探究考查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掌握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的。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无机盐等废物的特征,植物的落叶也会带走部分废物,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
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4.C
【详解】
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非生物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
点睛: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5.C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从图中看出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
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成两部分,所以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A正确。
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B正确。
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原来细胞中间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新的细胞,C错误。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自我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6.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详解】
图示细胞分裂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A正确;②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进行了复制加倍,B正确;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最后,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图B细胞外面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分裂,C错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所以图C中③和④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D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C
【详解】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质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A 0.05、E 0.39、C 0.51、B 7、D 68.其中E 0.39和C 0.51有毒物质差不多,可能是营养级别相同,因此食物链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某些有害物质沿着生物链积累。
8.D
【分析】
(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营养级别越高所获的能量越少,反之,越多。
(3)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
【详解】
A、图中只有四条食物链:草一►兔一►鹰,草一►鼠一►鹰,草一►鼠一►蛇鹰,草一►食草昆虫一►青蛙一►蛇一►鹰,故A错误;
B、鹰所处的营养级越高,中间能量损耗越多,获得能量越少,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最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一►兔一►鹰,草一►鼠一►鹰,故B错误;
C、鼠和蛇处于两条食物链上,草处于四条食物链上,鹰处于四条食物链上,故C错误;
D、蛇和青蛙的之间的关系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当蛇遭大量捕杀,青蛙的天敌减少,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故D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
9.A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交织成网状构成食物网。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据图可知:①太阳、②植物、③虫子、④食虫鸟、⑤细菌真菌。
【详解】
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②→③→④,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图中存在食物链:②→③→④,④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毒素富集最多,C正确。
D.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D正确。
故选A。
【点睛】
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0.B
【分析】
验探究的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详解】
A.对比甲、丙实验结果,发现有无光照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A错误。
B.通过甲、乙对照,甲、丁对照,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B正确。
C.通过甲、乙对照,甲、丁对照,只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不能证明充足的空气,C错误。
D.乙、丙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水分和光照,不能形成对照,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就可以解答本题。
11.B
【分析】
一朵花的雌蕊和雄蕊是主要部分,如图为桃花的结构及果实形成示意图,图甲中1花药、2花丝、3花粉管、4子房壁,5胚珠,6极核,7卵细胞,图乙中①果皮,②种子。
受精后,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情况为:。
【详解】
A.图甲中1是花药,成熟后散放出花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完成传粉,A错误。
B.图甲中3表示花粉管,内有2个精子,B正确。
C.图乙中的①果皮由图甲中的4子房壁发育而成,C错误。
D.图乙中的②种子由图甲中的5胚珠发育而成,D错误。
故选B。
【点睛】
果实和种子形成以前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明确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12.B
【分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乙和丙属于种子植物,乙的果皮裸露属于裸子植物,丙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在葫芦藓、肾蕨、苏铁和玉米中,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所以乙是苏铁,丙是玉米。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仔细分析图中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结合分类索引即可解答。
13.A
试题分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故A正确.
故选A
考点: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4.C
【详解】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活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15.D
【详解】
试题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不具有器官,所以纤毛、表膜不是器官,A错误。
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B错误。
显微镜的光圈调大,会使光线增强,C错误;
单细胞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D正确。
考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16.D
【分析】
(1)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
A.①到②细胞分裂的过程,②到③④是细胞分化过程,A正确。
B.①→②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正确。
C.③是保护组织,④是输导组织,③和④所示的细胞群属于不同的组织,C正确。
D.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④输导组织不能再进一步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组织,D错误。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7.B
【分析】
如图可知①到④的逻辑关系是:①包含②、③、④,②、③、④的关系是并列。
【详解】
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是并列关系,与图示相符,A不符合题意;
B、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它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人体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这四种组织是并列关系,与图示不相符,B符合题意;
C、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包括生长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等,与图示相符,C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