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诗歌表现手法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诗歌表现手法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记诗歌表现手法的术语并理解其用法。

2、能准确判断诗歌的手法并规范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修辞
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表达方式
记叙【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
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
的美景。

议论【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
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描写手法
虚实结合【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
同一样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
【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
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
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
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正侧结合【概念】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
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
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
【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动静结合【概念】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
一种情趣。

【例句】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点面相结: 【概念】“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
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例句】(诗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

点面结合,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远近结合【概念】对一个画面进行远处的描写概括,再细致的描写其中的某一
个景物。

【例句】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赏析】“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运用各种感官:【概念】当人们观察景物时,需要多种感官的配合。

借助“五官”,对景物进行全面观察,描绘景物的特点。

【例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景如画,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景如画,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写声,即听到的竹林喧声,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进一步体现作者追求
的安静纯朴生活。

运用色彩描写【概念】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描写事物,给诗歌带来了浓郁
的画意。

【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赏析】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
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联想【概念】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
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概念】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
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
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
【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
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或烘托【概念】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
和反衬两种。

烘托是较大规模的衬托。

【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赏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
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概念】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概念】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
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
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对照【概念】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
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
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抑扬【概念】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
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
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细节描写:【概念】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
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例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
开封”。

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白描:【概念】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句】“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赏析】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
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
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起兴【概念】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概念】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
思想。

【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赏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抒情【概念】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
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上使人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托物言志【概念】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
的心志。

【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
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用典【概念】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
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
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赏析】这首词除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写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
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杜牧诗,表现往日扬州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所见的凄凉,是实写。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概念】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句】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
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修辞手法
比喻【概念】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
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
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对比:【概念】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例句】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赏析】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
会现实。

借代【概念】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
凋零。

夸张【概念】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
思的深重。

对偶【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赏析】从篇法结构讲,四联八句,句句对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
苦痛。

比拟【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赏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
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概念】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
语接连说出来。

【例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
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
绩。

反问【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句】“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双关:【概念】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

古人送别折柳就
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就是双关修辞。

【例句】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例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
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赏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

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
造出孤寂的意境。

互文: 【概念】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
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例句】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 例2:烟笼寒水月笼沙
【赏析】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顶真:【概念】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

【例句】例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例2:“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反复【概念】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例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通感:【概念】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手法。

【例句】:“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
树花。


【赏析】像凤鸣般悦耳的笙声如隔着彩霞从天上传来,不知吹笙的人是墙外的
哪一户人家。

一道道大门紧锁着无处寻觅,也许是仙境吧,那里长满碧桃,树
树全都开满鲜花。

结构技巧
1、卒章显志
2、以景结情
3、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4、以小见大
5、重章叠句
6、铺垫
7、意象组合8、首尾照应
根据自主学习一的内容,判断下列诗句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屋中男妇饥不餐,船上猎鹰饱食肉。

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11、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2、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牛刀小试
南歌子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长安夜雨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