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硅笼”:数字监视社会的基本逻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面面,从而形成了“数字技术即权力”“算法 术使得监视更加难以察觉而又无孔不入。“数字
即权力”“技术支配一切”的命题。然而,数字 监视社会”形成于大数据全方位的持续监视与
技术仅是数字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技术工具,技 算法权力产生的规训技术之中。
术不会自动产生权力。在数字化时代,通过数
(一)数据化与全方位的隐秘监视
选择地投放信息,造成了社会公众的“集体愚 所不在地渗透进个人生活,展开对个人日常
昧”。数字化自动装置弱化了社会主体的创造性 生活及身心极为精致的控制。一旦“圆形监
和选择性。[6] 它根据人们搜索过的信息持续推 狱”的监视机制扩大到整个社会,监视技术
送同质性的信息,将人们禁锢于自我构建的虚 拟“数字囚笼”中。[7] 奥尼尔(O’N e i l)严厉 地批评,算法是一种“数字毁灭性武器”。[8]
绕数字技术,出现了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 会各个角落的电子摄像孔的监视使得公众在心
等技术语言,学术界产生了算法权力、算法权 理上形成“自我监视”的恐惧感,进而形成监
威、数字资本主义、数字劳动等新概念。这些 视社会。然而,在数字化时代,电脑、手机、
概念关注的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企业和精 智能手环以及现代电子设备的普及使监视更加 英把控了社会资源,支配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 例行化、扩大化和深刻化。[12] 大数据和算法技
技术扩大到整个社会时,全方位监视随之形成。 力,依赖于软件生活。算法逐渐在日常生活
与依赖于“瞭望台”所进行的监视不同,数字 中显现出权力特质,个体自决能力逐渐让位
技术使得监视具有可变性、流动性、广泛性和 于算法的自动化决策。
隐秘性的特征。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监视呈
通过算法的自动化决策,现代数字技术生
是一座由外环小囚房围绕着中央观测塔所形成 系统软件弹出“获取手机照片、电话、储存功
的环状设计,目的是让隐身于内环的狱卒在外 能、手机联系人”等窗口,当用户拒绝获取时,
环囚犯无法察觉的情况下随时被监视,使得囚 该软件的某些功能被限制使用或自动退出。这
犯产生一种无时无刻受到监视的压力,从而使 些强制性“告知同意”成为数字资本获取个人 监视权力实时启动。[10] 福柯指出,全景敞视主 信息的重要渠道。此外,用户的使用过程可能
就会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的“监 视社会”。
里昂(L y o n)认为,“监视”指通过对个
既有研究从资本积累、权力支配和主体性 人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以实现对特定可疑对象 塑造等方面对数字技术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但 的目的性凝视。[11]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通讯
这种批判性分析容易陷入技术决定论。当前围 技术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监视工具,即遍布社
数字社会研究 ・ 新视野
活在“硅笼”:数字监视社会的 基本逻辑
文/郑广怀 朱 苗
摘要:数字技术引起了社会经济生活的革命性变化,这一变化以数字技术对社 会成员日常生活数据化的监视为基点。借用福柯“监视产生权力”的观点来分析这 一变化过程,可以发现数字技术使得“监视社会”演进为“数字监视社会”,即日常 生活被数字技术实时全面监控,并被困于算法权力所主导的“硅笼”之中,个体被 迫臣服于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算法自动化决策,从而失去自我选择和决策的能力。“数 字监视社会”造成了隐私透明化、权力两级化和社会原子化的后果。要消解“数字 监视社会”的“硅笼”,需要不断完善数据法律法规,同时重建个人主体性。
数据以输出结果的命令,不同的数字技术共 于算法的分析和计算,个人的主体性被重新 同构成了算法机器。[14] 这些算法机器处理了 构建,从自决主体转变为依赖技术系统的“无
大量复杂的任务,包括执行搜索、安全加密 意识”主体。概言之,由数据和算法驱动的
交换、推荐、模式识别、数据压缩、自动更正、 社会有别于福柯所说的“监视社会”,巴特利
作者简介:郑广怀,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430079;朱苗,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市,43007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视野 ・ 数字社会研究
116
2022.1
其三,掌握数字资本和技术的政治经济力量有 义以镶嵌、分类、监视的权力运作方式,无
系统根据观看内容确定用户可能喜欢的视频或 器的自动化决策”。算法通过计算个人的过往
商品,随即推送同质性的视频或广告。
信息,勾画个人的数字图像,自动计算个人
信息获取技术的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 的行为。人们无需自我决定,而是由系统决定。
实时地监视以便获取数据,而当这种信息获取 这种自动化的决策导致个体逐渐失去自决能
118
2022.1
术实时监视,并被嵌入于由技术理性所构成
(二)权力两极化
的算法权力体系之中。
数字化塑造了新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
三 数字监视社会的后果
指的是信息技术在使用者和未使用者之间的信 息落差与不均衡现象。[17] 传统的数字鸿沟是横
在福柯的论述中,监视是构成微观权力体 向数字鸿沟,指的是区域性的信息落差和不均
表演的、明显为”,即通过
且具备穿越时空能力的技术使得监视从“在场” 对数据的运算和分析,算法不仅勾画出个人的
走向了虚拟的“不在场”。
“图像”,而且可以预测个人的“未来行为”,进
(二)算法权力与规训机制
而改变个人的实际行为。例如,软件通过对个
任意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可移动通讯 生的压力而形成自我规训呢?与福柯的“空间
设备中,并对每个人进行精准的检查、监督和 规训思想”不同,现代数字技术的规训机制依
定位,使得监视具有高度流动性和广泛性,既 赖于算法的自动化决策,即算法自动运算的结
可随时进行又无处不在,实现了监视从“瞭望 果有意或无意地改变了个体行为,并生产出“无 塔”到“毛细血管”的质变。[13] 另外,与“前台” 意识的个体”或依附于技术的“驯服个体”。数
二 数字监视社会的形成
挖掘数据成为了数字化的关键问题。为了获取 数据,数字公司、平台公司等数字资本热衷于
福柯用“圆形监狱”比拟现代的惩罚式社会, 开发免费软件,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实时跟踪技
暗指通过不断监督、监视和检查所实现的技术 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
规训。圆形监狱被认为是规训机制的微缩模型, 备获取个人信息。例如,用户下载社交 APP 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数字社会研究 ・ 新视野
被监视以获取用户数据,进而“打包”成可供 而,这种自动化决策机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
盈利的商品。例如,用户使用 APP 观看视频时, 算法权力,即算法将“人的决策”转变为“机
关键词:大数据;算法;监视社会;社会后果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22)01-0115-07
一引言
115
持续更新迭代的大数据与算法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但改变了社会制度的 2022.1 运作,而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思考方式。对 于这一改变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判断。乐观者认为,数字时代的算法极大 地拓展了人们所处的时空范围和活动能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帮 助人们挣脱过度工具理性化的“铁笼”(iron cage),从而最终促进人类解放。 批判者认为,算法社会非但没有弱化“铁笼”,而且将“铁笼”升级成“硅笼” (silicon cage),每个人都生活在数字技术精密构筑的牢笼之下而不自知。
数字社会得以形成的基础在于数字技术对社会 的“躯壳”,犹如电器离开了电力,它便无法正
成员无所不在、无远弗届的监视。沿着这一进 常运行。因此,日常生活的数据化是数字经济
路,本文从福柯所提出的“监视产生权力”出发, 和数字技术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
试图探讨数字监视社会的形成、后果和应对。
在“一切皆可数字化”的情况下,获取或
首先,数字技术虽然带来了经济生产的全面革新,但背后仍是资本原始 积累的逻辑。祖博夫(Zuboff)将收集、分析互联网用户数据用于预测“未 来行为”,进而得以精准的投放广告实现有效营销,最终达到资本积累的数 字经济称为“监控资本主义”。[1] 本质上,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了资本的牟利 手段,它将人类生活置于一种以技术至上为表征的特殊市场逻辑之下。[2] 数 字资本主义“只不过是让资本主义的矛盾完成了现代化而已”。[3] 其二,数 字时代的基本特征不是将技术手段置于社会目的之下,而是置于权力控制之 下。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知识产权、文化的合谋,衍生出了数字资本霸权, 垄断了数字生产和流通,从而操控了资本市场和普通民众的生活。[4] 当对大 数据的收集、储存、控制和分析受到政治经济利益的驱使时,将会带来大政 府独裁和大资本主义企业,最终形成由数字巨头构成的“数字帝国主义”。[5]
视的恐惧心理,从而实现自我规训。虽然现代 人倾向的基础上推送的结果。换言之,算法比
数字技术超越了传统空间设计的监视,使得监 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自己”。
视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监视的本质并没有
算法自动运算制造了“个体臣服于技术”
超越福柯所说的“监视产生权力”的观点。在 的陷阱,规训技术由此形成。一方面,方便
数字化时代,监视无需“人”的监视,而是利 高效的自动化决策代替并优化了人们的思考
用作为眼睛的“算法”开展实时监视,并进行 过程,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动化的决策
自动化决策,以实现规训。
结果。久而久之,技术理性将逐渐取代人的
由数据驱动的算法成为社会中新的权力掮 思维能力,个体失去自我选择的能力。另一
客。算法是一组被定义好地用于处理指令或 方面,人们相信科学计算高于主观判断。基
117
2022.1
福柯指出,监视技术产生了权力效应。圆 人信息的识别、监控、分析和评估,刻画出个
形监狱的空间设计形成了监视与被监视的权力 体所处的阶层位置,判断其消费能力,进而推
关系,被监视者处于被孤立、被隔离的状态。 送符合用户偏好的商品,往往用户偏向于购买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产生了随时被监 算法系统推荐的商品,因为这是系统在核算个
系的关键要素,目的是实现“隐秘权力”的渗透, 衡。而数字化时代的鸿沟多是纵向的,指的是
使民众成为“驯服的身体”。而在数字监视社会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信 中,监视以掠夺个人信息为基础,以算法运算 息落差和不均衡。[18] 纵向数字鸿沟体现在两个
为核心,意在预测未来行为,企图改变个人的 方面:一是数据占有的不平等。随着数字化的
字技术对社会成员的监视所获取的原始数据才
数据是数字化时代的基点,数字技术与数
是技术产生权力的“原材料”。按照福柯的观 字经济的运行依赖于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
点,整个社会以持续的监视技术来建立权力基 和评估。数据指的是未被数据化的元数据,它
础,即“监视产生权力”。质言之,数字社会根 具有多种形式,例如 I P 地址、联系人的身份、
现出多重可变的形式,无需依赖固定的、具体 产出臣服于技术理性的“驯服个体”。福柯指出,
的建筑空间。例如,系统软件可以植入不可见 规训产生于“狱卒”的持续监视压力而形成的
的高频音频、画布指纹追踪技术、软件后台的 自我监禁和监督。然而,现代数字技术产生的
实时跟踪技术。这些信息跟踪技术可以植入到 “监视”几乎是不可察觉的,又何谈“监视”产
预测、分析、模拟和优化等。依据自动程序 (Bartley)将其称为“数字监视社会”。[15] 在
命令,算法实现了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然 数字监视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信息技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视野 ・ 数字社会研究
源于企业和精英利用数字技术获取社会大众的 电话、位置以及联系的持续时间。这些元数据
数据以支配其社会生活。正如伯瑞尔(Burrell) 被计算机收集、处理为可操作化的算法数据或
和弗考德(Fourcade)所说,数字技术早在 20 算法语言,并被再次利用。因此,数据是数字
世纪就已经存在,而新的内容是数字技术对个 经济和计算机技术得以运行和发展的“原材料”。 人日常生活数据的监视、追踪、分析和使用。[9] 离开了数据,计算机和算法就像缺失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