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失眠有关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失眠有关的知识点
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睡眠紊乱造成病人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其日常的个人功能活动;不存在造成这种状况的器质性因素。

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近年来,我国失眠障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约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

失眠已经成为神经科门诊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头痛。

失眠更容易发生在以下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失眠的比率达38.2%;
女性,女性患失眠的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
曾经发生过失眠的人群,患病率约是普通人的5.4倍;
有家族史的人群;
生活压力大、生活上有重大事件发生的人群;
性格焦虑、完美主义的人群;
对环境敏感的人群;
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约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同时有失眠的症状;
有慢性内科疾病的人群。

失眠有哪些类型?
根据失眠症状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期失眠障碍、慢性失眠障碍、其它失眠障碍。

短期失眠障碍
短期失眠障碍是指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与应激、心理、环境变化有关。

慢性失眠障碍
慢性失眠障碍是指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并且一周至少发生3次。

其它失眠障碍
即不符合以上两种类型的失眠,如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但一周少于3次。

病因
引起或促发失眠的原因众多。

失眠有哪些诱发因素?
失眠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心理、生理、环境、药物、生活行为、个性、精神及全身疾病等。

心理因素
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导致情绪激动、情绪不安,或是持续的精神紧张,都有可能导致失眠。

过度关注睡眠问题而产生的焦虑不仅会加重失眠,还会造成失眠持续存在。

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饥饿、过饱、疲劳,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等生理因素也是失眠诱发因素。

例如月经周期和绝经期的影响,在更年期期间,夜间出汗和潮热常常会影响睡眠,在怀孕期间也会常常会出现失眠。

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强光、噪音等都有可能影响睡眠。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甲状腺素、阿托品等)会导致人体兴奋,干扰睡眠。

生活行为因素
喝茶、喝咖啡、吸烟和饮酒,睡前看电视玩手机、入睡时间不规律、熬夜工作都可能扰乱正常作息,造成失眠。

个性特征因素
过于细致的个性特征(如对健康要求过高、过分关注,追求完美,凡事习惯往坏处想等),在失眠的发生中也有一定作用。

精神疾病
焦虑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也常会出现失眠。

其他全身疾病
身体的不适也有可能导致失眠,常见的有高血压、慢性胃肠炎、疼痛等。

症状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如易醒、早醒)等,并且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失眠有哪些典型症状?
失眠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为2个方面。

对睡眠质量不满意
上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往往需要躺30分钟甚至更久才能入睡;
夜里醒来好几次,多在2次以上,醒来之后很难再入睡;
早上醒得早,比正常起床时间早醒30分钟以上;
总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
睡眠质量下降,醒来仍然感到困倦,感觉精力没有恢复。

白天正常活动受到影响
白天精神状态不佳,感到困倦、疲劳,想睡觉;
工作和学习时,难以集中精力,犯错次数增加,记忆力下降;情绪上,感到紧张、不安、出现情绪低落或容易烦躁、发怒;社交、家务、职业或学习受影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