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早产论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社会主义早产论的认识
1、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
”“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
“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
20世纪末,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
你对“早产论”是如何认识的?
“早产论”是错误且有害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主要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而落后的东方国家有可能不通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但这种可能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有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引发、推动和积极支持。
实际上,社会主义革命却在俄国首先取得了胜利。
许多人拘泥于理论,忽略现实情况,没有看出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没有看出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才提出了错误的“早产论”。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是有充分条件,是必然的,而不是超前的,“疯狂猛跳”的,原因如下:
第一,当时的俄国虽然比较落后,但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这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外,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工人阶级,这为革命提供了阶级力量。
显然,俄国具有发生革命的经济基础,只是不太充分。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削弱了沙俄政府在俄国的统治,也削弱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势力,为社会主义革命力量的壮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是进行革命的好时机。
第三,当时俄国的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
无产阶级受到资本主义的压迫,农民受到封建地主的压迫,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人民苦不堪言,不能照旧地生活下去,
反动统治阶级也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但新上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改变现状,革命性不强,对工农阶级置之不理,使情况加剧,群众迫切希望推翻临时政府,这为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
社会矛盾的空前尖锐,实质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尖锐,所以社会主义革命非常迫切,非常必要。
第四,出现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地分析革命的客观条件和革命队伍本身的状况,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斗争策略,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由此看来,十月革命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结果,虽然俄国的物质条件并不充分,但其社会形势使革命成为必要,当时也正处于一个革命的绝佳时机。
相反,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发生革命不是因为物质条件成熟,而是缺乏革命的形势以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早产论”的支持者过于强调经济条件的作用,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因素。
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夺取了国家政权。
由于经济文化不发达,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建设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于是,考茨基等人提出新政权“活不成”。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切毫无经验和先例可资借鉴,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初时,为了抵抗帝国主义的武装力量和打赢国内战争,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但是这种做
法脱离实际,列宁承认:“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吸取经验,提出了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扭转了国家的危机,发展了生产,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他提出了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都取得了胜利。
同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
从列宁和斯大林等人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不难证明“活不成”看法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在俄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我们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要有充分的估计,人类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的更替,都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而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更要面临一个漫长的过程。
苏东剧变后,一些人重提“早产论”,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
因为苏联解体而否定十月革命,这是根本错误的。
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这反而以惨痛的教训证明了十月革命的正确性,只有坚持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虽然,苏联解体了,但十月革命已经使人类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其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另外,社会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所以,苏联解体没有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社会主义必将在曲折中继续前进。
由此可看,“早产论”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起来并没有违背历史发展原理,没有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
“早产论”唯一的意义就是从反面提醒人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存在巨大的艰难,尤其需要无产阶级正常做出正确的决策,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