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Ⅲ)2017年高考生物预测卷01(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Ⅲ)2017年高考生物预测卷01(无答案)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和蛋白质种类均不同
B.同一种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不可能相同
C.ATP只能在生物膜上产生
D.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而突触前膜上没有
2.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得到的数据一般要低于实际数值
B.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都要在人群中进行
C.研究暗反应过程、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D.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甲基绿和吡罗红不可混合使用
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经过调节产热会大于散热
B.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方式都是神经—体液调节
C.剧烈运动过程中,体温和细胞外液渗透压都会升高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4.某兴趣小组欲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
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违反了对照原则
B.避光条件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生长素浓度越高,则弯曲角度越大
D.不会有两种生长素的浓度引起的弯曲角度相同
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成了森林。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实施退耕还林前的农田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
C.在演替过程中,森林阶段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高于灌木阶段
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6.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基因型为AA,在该基因型的群体中偶尔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后代。
现将基因型为Aa的植株隔离种植,让其连续自交。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大
D.无变异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过程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可保持不变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
须作答。
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9分)下图是水稻细胞代谢的示意图(A~D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进行A和D过程的具体场所依次是、;a表示的物质是。
(2)若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图中b的去向有。
(3)研究表明,蓝光处理比白光处理能显著抑制水稻幼苗株高的增长。
若要通过实验验证该观点,请简述实验思路:,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两组幼苗的株高。
30.(9分)如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的体液免疫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除具有图示成分外,还具有。
图中刺激甲细胞的病原体通常是经过细胞处理过的。
(2)图中信息显示乙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
图中乙细胞受刺激后,除了分化成丙细胞外,还分化成细胞。
(3)图中丙细胞分泌的物质2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4)已知HIV的宿主细胞是T细胞,结合题中信息,解释艾滋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缺失的原因:。
31.(9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甘蔗蛴螬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
为了控制甘蔗害虫,1935年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而蔗蟾的引入非但没有达到预防蛴螬的目的,反而演变成一场生态灾难。
澳大利亚正准备用一种当地的食肉蚁“以毒攻毒”,吃掉泛滥的有毒蔗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题干描述中没有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写出题
干信息中体现的食物网。
(2)题干描述中存在的种间关系有,研究生物的种间关系是在水平上进行。
(3)下图是某甘蔗林中能量流动示意图,H同化的能量是 J/(cm2·a),G与H之间的传递效率是。
32.(12分)番茄茎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植株的茸毛性状由基因D、d控制。
根据茸毛密度,可将番茄植株分为浓毛型、多毛型和少毛型(显性基因的个数越多,茸毛越密)。
以表现型为绿茎浓毛番茄植株和表现型为紫茎少毛的番茄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紫茎多毛,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少毛亲本的基因型为。
番茄茸毛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2)F2中紫茎浓毛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F2中紫茎多毛全部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为。
(3)已知番茄植株的正常叶和缺刻叶分别由基因B和b控制。
科研人员取一株紫茎正常叶番茄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再用处理
其幼苗可获得四种二倍体植株,其表现型及比例约为紫茎正常叶∶紫茎缺刻叶∶
绿茎正常叶∶绿茎缺刻叶=1∶4∶4∶1。
这说明此紫茎正常叶植株中基因A、a与B、
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且此紫茎正常叶植株在产生花粉的过
程中发生了现象。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15分)
如图表示研究者进行尿素分解菌筛选的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和尿素分解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填“相同”或“不相同”)。
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2)进行过程①和②的目的分别是和;图中弧线上的“?”的具体操作是。
I、Ⅱ号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
是。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
培养后,若指示剂变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38.(15分)
下图为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程①和过程②,细胞全能性的变化情况分别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X细胞和Y细胞融合成Z细胞依据的原理是。
过程③需要在性培养基上培养。
通过过程④得到的抗体的主要的优点
是。
(3)在临床试验中,将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注入体内,借助单克隆抗体的作用将药
物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并将其杀死。
(4)图中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
在克隆技术伦理方面,我国政府的态度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