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宁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东宁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6高三上·扶余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
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
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
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
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
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
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其次是小麦,小麦是一种高产农作物,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于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积种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
国际学术界曾站在水利资源分配的角度,探究过西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现的动因。
可以推测相应的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必然存在内在关系。
牛羊类动物牲畜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以猪肉为主的肉食
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
(1)
下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尽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但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T程。
B . 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是支持文明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因素。
C . 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是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
D . 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看,文明体的表层结构常常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的特质,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原文在几百年间孕育了深层的变革,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B . 西方文明因素从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中原地区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中心地带。
C . 源于中国境外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
D . 可以用“青铜革命”来概括的,以为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为主要表现之一的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社会革命性的变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程序,如果是合金,程序更为复杂,这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B . 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高产农作物小麦,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
C . 从水利资源的分配与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出现的关系,可以推测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有关系。
D . 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2题;共38分)
2. (20分)(2017·烟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不种点东西
袁省梅
哎,大哥,那些东西,卖不?
我蹲在地边,正抓着小锄头乱锄时,抬头看见那人骑在三轮车上,黑红的糙脸泛着油光,在栏杆外朝我笑。
他的下巴点着北墙角下的一堆饮料桶啤酒瓶,说,卖不?三轮车上的音响咕咚咕咚,山呼海啸,简直要淹没了我。
我说,什么?我觉得我的声音是从海底浮上来的,虚弱又无力。
他嘣地跳下来,手里扯着个编织袋,径直走进院子,走到那堆垃圾前,说清理了吧?这么好的院子,大哥,堆这东西,碍眼。
挺会说话。
会说话,就能让人开心。
我媳妇说的。
我媳妇喜欢会说话的人,我却偏偏嘴笨得要死。
我说,好吧。
我靠在香椿树上,看着他数完啤酒瓶,在地上记下一个数字。
数完饮料桶,在地上又记下一个数。
他说,各是各的价,做事不能含糊,我就见不得眉眼不分头脑不清的人,你跟他说什么呢?他看我一眼,说,你那是香椿树吧,我家院子也有一棵,比你这棵要大,春天能掰不少椿茅,切碎了,腌着,啥时候想吃了,炒鸡蛋,凉拌,多放点油和辣椒,能多吃一个馒头。
我去的地方多了。
哪个地方的饭菜也没咱这香椿炒鸡蛋好吃。
我扭头看着头顶的香椿树叶,阳光抚在树叶上,风从树叶上滑过。
我第一次发现香椿树叶的嫩芽是淡淡的紫红
色。
尤其这嫩茅,紫红色时最好吃,一旦绿了,就有点老了。
他说,香椿的香味很特别,一定要细细品,才能觉出香味来。
世界上好多事都是一样的,得去品,幸福要品,苦难也要品。
你相信不大哥,苦难也得品,品着品着就觉出苦难的滋味也很特别。
他小心地绕过地上的数字,从三轮车上取来一杆秤,把捆好的纸箱子钩在秤钩上,叫我看秤。
我懒得动,离开香椿树。
坐在台阶上,说,你拿走吧,别秤了。
他不同意,一手提着秤绳儿,一手把黑的秤砣在秤杆上挪,说,我不是捡垃圾的,我不做那事,我收废品。
废品不是垃圾。
三轮车上的音响还在咕咚咕咚。
我说你能不能把车上的音响关小点儿。
他嘿嘿笑笑,把音响关了。
一时间,全世界好像都安静了下来。
①阳光煦暖,明亮。
风儿柔和,绸子般轻轻飘。
是三月还是四月了?
都四月了,清明都过了,你这园子咋还荒着?他把废品袋子嗵地扔到车上,说,你不该让园子荒了,眼里有风景,做梦也会笑出声。
他捡起我扔在地上的小锄头,说,这么好的园子,荒着,多可惜。
种什么呢?我不知道种什么。
我从来没有种过庄稼。
是我媳妇说喜欢带园子的房子,我才在城郊买了这处房子。
媳妇说,在院子里种点花种点瓜,夏天坐在瓜棚下,摇着蒲扇,看着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嘤嘤嗡嗡,多好。
可我哪里知道我搬来了,她却走了。
你的园子你说了算,黄瓜南瓜豆角芝麻玉米红薯,你喜欢什么就种什么,种什么也不能叫地荒着。
他蹲在地里,用那把生锈的小锄头一下一下地啃着硬的土。
他说,要是我,就种豆角南瓜,我喜欢黄色的南瓜花,一开,就忽闪忽闪的,我媳妇喜欢豆角花儿,说豆角花儿碎,紫不丢丢的,一开一串一开一串。
她说等攒够盖房子的钱了,就回老家去。
小的锄头在他手里舞弄得有力。
太阳下,一股酸酸的腥味在园子绕开了。
一会儿,我的小园子就翻了个遍。
他抹把头上的汗,给我要种子。
他说,随便什么种子都行,最好是菜种子,以前在老家,我就种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长得可好。
我那地好,我也舍得出力。
光有蛮力也不行,你知道,干啥都得会管理。
我一下拿出好几包种子,有蔬菜也有花卉。
本来是准备跟媳妇一起种的。
我种花,你点豆;我浇水,你锄地……媳妇说。
多好的田园生活。
可她看到这所园子时又说,你把钱都买了房子,生意不做了?我一直不知道她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
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对吧大哥?他点着种子,扭头对我说,可你有了这么个园子,你就得给它种花种菜。
别嫌麻烦,生活就是这样,拥有了,就得管好。
种完了地,我把家里的废纸箱子旧报纸旧书本,呼啦啦翻腾出一大堆。
我说,这个都给你。
他笑了,说你咋给屋子堆这么多废品?人活着得学会清理,像这园子,勤清理杂草害虫,莱才能长好。
他手上抓着大秤,黑铁的秤砣在秤杆上晃来晃去,总想要哧溜砸下来的样子。
我不由得退后几步。
三轮车咕咚咕咚要开走时,他突然想起什么,甩甩手,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给你,大哥,上面有我的电话,饮料罐别人收两毛,我收三毛,谁也管不了我。
他吸了一口烟,好像号令三军的大人物一样,眯着眼说,很多人跟我有联系,他们家有了废品就给我电话。
家里不要堆废品。
②眼里全是废品,心就要长草。
他又回头对我说,记得浇水,不要让园子荒着。
我捏着他的名片,看到那上面的名字:吴飞龙。
名字下有一行小字:飞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把废物交给我,我还你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好大的口气。
我想笑,眼却湿了。
(1)
阅读文中两处画线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请简要分析①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②请简要赏析②处语句。
(2)
小说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说“我想笑,眼却湿了”?
(3)
请简要概括主人公吴飞龙的形象特点。
(4)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18分)(2017·梅河口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冼星海:用音乐凝聚中国力量
武茂昌
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澳门海边一个渔民家庭里。
1928年,他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
冼星海虽然出身
贫寒,但志存高远,他的人生理想是创作出中国的交响乐,使中国成为世界音乐强国。
为了实现人生理想,1929年,冼星海只身到法国勤工俭学。
他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
最终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为理想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35年夏,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启程回国。
消息传到上海,有的报刊发表文章,称他是“一位从艰难困苦里斗争出来的作曲家”,是最有希望的“东方青年作曲家”。
冼星海回到上海后,结识了田汉、贺绿汀等进步音乐家,他拒绝了国民党宣传部的高薪聘请,决心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献身,冼星海开始为进步电影谱曲。
他与田汉合作为电影《青年进行曲》创作了主题歌,这首歌立刻引发了群众的共鸣,很快流传开来。
此外,他还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等谱写音乐。
全国抗战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
有一次,冼星海参加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
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双方对峙剑拔弩张。
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
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1937年8月,冼星海随救亡演剧队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演出。
他一边创作,一边组织演出。
这时候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在华北后方逐渐展开。
全国民众深受鼓舞。
冼星海马上创作了《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歌颂游击战。
流传最广的要数《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激昂雄壮,极大地鼓舞了太行军民,许多男女青年听到这去歌曲,成群结队向敌后方奔来,太行山已经不只是个地理名词,而且是个光明的象征。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除了下面表现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歌曲外,还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以及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
冼星海在参加抗日救亡的活动中,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他说:“我要到延安去,那里才是抗日的中心呀。
”
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经他谱曲,诗人光未然伤亡的《黄河大合唱》。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在听他朗诵《黄河吟》,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时,产生共鸣,很快冼星海就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这一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1
周年晚会上,冼星海40多位热血青年演奏了《黄河大合唱》,当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炼油桶支撑,打击乐器由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出来的效果,但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这些热血青年放声高歌。
在场的毛泽东听后连声叫“好,好,好”。
周恩来说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黄河大合唱》的雄壮音乐,是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者的怒吼,是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反抗精神的体现。
这一组歌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把全中国人最关心的事、最强烈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那就是:抗日,中国要崛起!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1929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只身到法国留学,他凭着对人生理想的热烈追求,克服了物质上的极度贫困,坚持完成学业。
B . 冼星海一生都在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而努力奋斗,早期为进步电影谱写的许多乐曲都引发了群众的共鸣,并很快流传开来。
C . 冼星海只用5分钟的时间就写出了《救国军歌》的乐曲,并让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甚至连阻止他们的士兵也跟着唱起来。
D . 在延安时期是冼星海音乐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花洒大合唱》更是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
E . 冼星海的创作始终和时代、和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他既谱写了激昂雄壮的抗日歌曲,也谱写了一些特定音调和节奏的作品。
(2)
在到延安之前,冼星海从事了哪些音乐活动?这些活动对其创作《黄河大合唱》有什么作用?
(3)
为什么《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4)
结合全文内容,试探析冼星海获得成功的原因。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
4. (11分) (2017高一下·巴彦淖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铎,字振之,其先滕州人,徙恩州历亭县。
铎性敏好学,辽阳王遵古一见器之,期以公辅。
登大定十三年进士第,调海州军事判官,补尚书省令史。
章宗为右丞相,语人曰:“治官事如孙铎,必无错失。
”初即位,问铎安在,有司奏为右都管,使宋。
及还,除同知登闻检院事。
铎言:“凡上诉者皆因尚书省断不得直,若上诉者复送省,则必不行矣,乞自宸衷断之。
”上以为然。
承安元年,召为中都路都转运使。
四年,迁户部尚书。
铎奏曰:“比年号令,或已行而中辍,或既改而复行,更张太烦,百姓不信。
乞自今凡将下令,再三讲究,如有益于治则必行,无恤小民之言。
”国子司业纥石烈善才亦言:“颁行法令,丝纶既出,尤当固守。
”上然之。
泰和二年闰十二月,上召铎、户部侍郎张复亨议交钞。
复亨曰:"三合同钞可行。
"铎请废不用,诘难久之,复亨议诎。
上顾谓侍臣曰:“孙铎刚正人也,虽古魏徵何加焉!”三年,御史中丞孙即康、刑部尚书贾铉皆除参知政事,铎再任户部尚书。
铎心少之,对贺客诵古人诗曰:“唯有庭前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御史大夫卞劾铎怨望,降同知河南府事。
泰和七年,拜参知政事。
蒲阴县令大中与左司郎中刘昂、吏部主事曹元坐私议朝政,下狱。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宣宗即位,召赴阙,以兵道阻。
宣宗迁汴,铎上谒于宜村,除太子太师。
在疾,累遣使候问。
贞祐三年,致仕。
是岁薨。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B .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C .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D .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尚书省:官僚机构。
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 . 宸衷:皇帝的心意。
宸指的是封建帝王所居住的地方,后来它成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C . 闰十二月:闰月是每逢闰年加的一个月。
闰十二月是在十二月后面又加了一个十二月。
D . 主事:本意是主持处理事情,作为官职称号,是指一个部门如吏部、礼部等的负责人。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孙铎颇受器重。
章宗刚即位就提拔孙铎,并对人议论说如果都像孙铎那样为官从政,定然没有过失,希望官吏们向孙铎学习。
B . 孙铎作风刚直。
在议论交钞的时候,孙铎与张复亨相互驳难,最终把张复亨驳倒,皇帝认为就连古代刚直的魏徵也超不过他。
C . 孙铎思虑长远。
他认为国家在颁布法令之前,一定要反复论证,如果可行就坚决推行。
国子司业纥石烈善才也认可他的说法。
D . 孙铎贪恋高位。
泰和三年,孙即康、贾铉都做了参知政事,孙铎只做了户部尚书,他不满意,对人吟诗抱怨,遭到大臣弹劾。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铎性敏好学,辽阳王遵古一见器之,期以公辅。
②比年号令,或已行而中辍,或既改而复行,更张太烦,百姓不信。
5. (10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江汉:地名。
②杜甫:此诗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时所写。
当时,五十六岁的杜甫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③老马:源自《韩非子》中有“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
(1)这首诗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2)请赏析颔联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6. (8分) (2019高三上·南京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信誓旦旦,________。
(《诗经·氓》)
(2)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
(《论语·述而》)
(3)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荀子·劝学》)
(5) ________,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________,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
四、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
7.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面临严峻的金融危机,公司领导求真务实,惨淡经营,紧紧抓住原料、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确保完成年度经济指标。
B . 湖南省地方海事局李局长面对首次到来的“千里湘江话航运”新闻采访团,踌躇满志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一定要让湘江航运再发生机!
C . “五严”禁令的实施,让中小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这正是为渊驱鱼,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D . 今年2月初,奥巴马政府不顾中国强烈反对,抛出对台军售案。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8. (2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近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可视化、全程留痕等特点,也给破解社会治理难题、防控公共安全风险提供了新途径。
B .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不良情绪潜滋暗长,极易引发公共安全,而心理疏导是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
C . “老旧民房”倒塌能够发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更触动着社会神经,那就是由于政府住建部门安全监管、普查不到位。
D . 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后,日本国内曾经在贸易、货币领域对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曾经希望与中国、韩国实行亚元。
9. (2分)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
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
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 . ②③①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②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