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蜀鄙二僧 彭端淑简介素材 鄂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端淑简介
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
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
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乾隆二十年出任广东肇罗道署察史。
当时的肇罗道为“三江要口.五州之屏藩重地”,可见朝廷对他的器重和信任。
他一到任,即以“清植’,二字自励,于是上行下效,吏民称便。
他身为朝廷命官节制重镇.但出行议事,巡视察访,却轻衣减从,杜绝了那种前呼后拥、鸣锣清道的排场;并严禁“迎送馈” 违者严惩,深为“吏民称歌”。
特别是对那些才识具茂之士,他更亲自考核,不拘一格地量才录用,“成就甚众”;而对于民事纠纷,刑律诉讼,则“务更正,使之相安”。
由于他比较能广接视听,了解民瘼,依据案情,权衡事理,循律论断,旬月之间便弄清了肇罗道所属州县陈积老案三千余件,由是声威大振,朝廷大吏“深相倚重”。
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显赫的时期。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
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
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
他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舟山群岛)朝圣。
”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前去?”穷和尚回答说:“我带一瓶一钵就够了。
”富和尚说:“几年来我想雇船去,还未能实现呢,你凭什么去得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去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深感惭愧。
这个故事,生动扼要地论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
彭端淑正是从立志苦行的僧人那里,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
从而工苦力学。
彭端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对“聪与敏”、“昏与庸”这些先天条件的看法。
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