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结构核心功法——摇子午解析原创孙京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氏结构核心功法——摇子午解析原创孙京丰
国术内家拳我幼习形意,约十载。
再而加习大成拳、又约十年,即1996年、我36岁。
闻知《卢氏结构》威名芳迹;遂寻通家磕头递贴拜师开始学习卢氏结构。
为求深入踏实及学术之圣洁与甚解,先后数度顶礼拜师从学数人。
为报师尊及友人受教之大恩,二十年来朝夕参研苦练不曾懈怠。
拙文《卢氏结构核心功法——摇子午解析》原发我的新浪博客《禅武山人》,数年来承蒙众多读者厚爱被多次转载,更有人将我的名字删除将其芳名加为原创作者,足见如此贵人对拙作的喜爱。
此文原本是我写给友人的赠品,现再将此文发到微信公号一则求得知识产权的保护,二则让行家品头论足,以求抛砖引玉,自己也可少许进步一点点。
(一)对摇子午的整体认识
摇子午是在《上子午》即《反冲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体上要求符合反冲式的要求,摇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是《反冲式》桩在动。
同时要符合天体运行式的运转规律的客观要求。
即人体总重心——小腹的引力或趋动力的作用下,周身主要运动关节如肩、肘、腕、胯、膝、踝等的同向运动,就如同九大行星在自传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而九大行星的公转方向是与太阳自转相同的,这是因为全部行星的公转是太阳的引力造成的。
子午指的是方向或时间的两极,人类定义地球南北两极的经线就是子午线;而中午13时和午夜一时又分别称为午时和子时。
摇子午可以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整体或立体的摇动或驱动;是人类在人体运动中追求天人合一这一至高境界实践活动的真实反映。
在以求取整体混元力为主的桩功修炼有成的前提下,摇午就是浑圆力的活化与精进的轨迹。
(二)摇子午的心法----意识的运用
因为摇子午是在反冲式的模式下进行的,所以它的整个运动过程都要保持反冲式的桩态,其心法是将桩的整体置于一个椭圆的球体之内,身体各部要将此球体充分支撑饱满特别是双腿、双臂各关节处,头、肩、颈、胯、膝、踝、脚尖、手指、整个背部。
心法的运用要遵循禅宗过河弃筏的在宗旨,当各个部位得力之后则要摆脱椭圆球体的束缚,向宇宙的深处无限膨胀延伸;逐步体会到天体运行的状态。
这样的练习也是桩功整体的涨缩训练,逐步就会完成由桩功的静态平衡均整到摇子午的动态平衡均整,进而演化出无数的拳式,使武术最终万法归一得到实质上的大成。
(三)动态的驱动与间架动态形式
摇子午的动态形式与过程是由总重心即以丹田为中心的小腹来完成的,而动力启动的力源则是小腹与大腿连接处的腹股沟处。
前侧腹股沟向前大腿底筋处前下方弧形下压前顶;后侧腹股沟同时向后大腿底筋处弧形下压后拉,在使两跨形成争力的同时,由后侧腹股沟催动后胯向下、向后划弧进而驱动整个反冲式的摇动。
两胯的运动形式可概括为:起止相同、方向相反。
在此运动过程中还要遵守以下要领:
(1)严守身法四正保持不变,躯干与假想前方对应面的四十五度夹角保持不变。
(2)重心临界的六十五度夹角不变,剑突与两脚尖连线中点垂直。
调整此夹角的方法为两锁骨平铺前置,否则会造成身法四正的破坏。
(3)两肘桩形的宽度始终保持不变,两眼始终看着鱼际穴位置。
所有运动关节均为以小腹运动同向的椭圆运动,(因整个身体均在椭圆之中)不得出现其他的不同方向的运动形式。
(4)呼吸一开始以自然呼吸为主,动作已慢动为好。
总之摇子午是在人体总重心的驱动下使人体的力量节节贯通,同时总重心的同向蠕动或转动的催动使各个关节联接并节节形成惯性加力;最终使人体力量达到最大化。
(5) 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卢氏结构头部与颈部的关系要领卢忠仁先生曾形象的比喻为:筷子上插一个馒头,其比喻形象的说明头颈部的要领是自然不做意的,安详,松静,舒顺,应是其本意,其动作也应是其总重心驱动下的自然余波。
再者本文只是个人的学习心得意在抛砖引玉,不可作为练功要领来指导练功。
后学有志于此道必须向真正的通家当面求教才可步入正轨,请读者切勿望文生义自行相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