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下学期化学联考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选D。
7.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某同学对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①X的分子式为C9H15O3②可以使酸性KMn04溶液褪色③可以和NaHCO3溶液反应④一定条件下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⑤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能与冰醋酸发生酯化反应⑥等物质的量的X分别与足量的Na和NaHCO3充分反应,同温同压下生成的气体体积相同
选项
丹砂
中国雪
密陀僧
安息香酸
智利硝石
A
Cu2O
NaIO2
PbO
HCOOH
KIO3
B
HgS
KNO3
PbO
C6H5COOH
NaNO3
C
Fe2O3
KIO3
Pb3O4
HCOOH
NaNO3
D
HgO
KNO3
Pb3O4
C6H5COOH
KIO3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丹砂又称朱砂,辰砂。是汞的硫化物矿物,中国雪,又称硝石,是硝酸钾;密陀僧(Lithargyrum)一种含氧化铅的固体催干剂,苯甲酸为具有苯或甲醛的气味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化学式C6H5COOH,另称安息香酸,钠硝石(智利硝石)(Soda-niter)NaNO3晶体,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B)=0.050mol,则0至5 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A)=0.015mol/(L·min)
B.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C. 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
D.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a>0.10
【答案】D
【解析】
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B)=0.050mol,则0至5min时间内消耗B0.150mol,平均反应速率v(A)=v(B)=0.015mol/(L·min),故A正确;B.该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化,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正确;C. 700℃时各物质平衡浓度:c(A)= 0.04mol/L,c(B)=0.09mol/L,c(C)=0.12mo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0,故C正确;D.实验①平衡时n(C)>实验②平衡时n(C),表明升温平衡左移,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若a>0.10,则c(A)<0.025mol/L,c(B)<0.025mol/L,c(C)>0.05mo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故D不正确。故选D。
⑤X中含有醇羟基,则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能与冰醋酸发生酯化反应,故⑤正确;
⑥X中含有羧基、醇羟基,均能与Na反应,1molX与足量的Na反应,产生1molH2,与NaHCO3反应只有羧基,1molX与足量的NaHCO3反应,产生1molCO2,即同温同压下生成的气体体积相同,故⑥正确;
由上分析可知,②③④⑤⑥正确,D正确;答案为D。
故选C。
6.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X溶液
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HCl
B
将Cl2持续通入淀粉KI溶液中
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
氯气先表现氧化性,后表现漂白性
C
向强酸性溶液Y中加入Ba(NO3)2溶液,静置后再加入铁氰化钾溶液
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②③④⑤D. ②③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由X的结构简式 可知,其分子式为C9H14O3,故①错误;
②X中含有醇羟基、碳碳双键,所以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②正确;
③X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则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③正确;
④X中含有碳碳双键,则一定条件下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④正确;
B.①分子中有2种不同的H原子,2个Cl原子在同一个C原子上有1种;若2个Cl原子在不同的C原子上,有3种,因此二氯代物有4种;②分子式是C6H10,分子中有2种H原子,2个Cl原子在同一个C原子上有1种;若2个Cl原子在不同的C原子上,有6种,故其二氯代物有7种,种类数目不同,B错误;
C.②分子中的C原子是饱和碳原子,与其连接的C原子构成的是四面体结构,因此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C错误;
C.0.2 mol・L—1的NaAlO2溶液与0.5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 + 5H+= Al3++ Al(OH)3↓+ H2O,C正确;
D.当NO3-在酸性环境中也具有氧化性,则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I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O3-+10I-+12H+=Fe2++5I2+3NO↑+6H2O,D不正确;
故选D。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2C6H5OH↓+CO
B.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3OH-+CO +5H+= CO2↑+4H2O
C.0.2 mol・L—1的NaAlO2溶液与0.5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2AlO + 5H+= Al3++ Al(OH)3↓+ H2O
B.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C. 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
D. 乙炔的球棍模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由原子构成,所以双氧水的电子式不是 ,而是 ,A错误;
B.二氧化硅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存在分子,它的化学式为SiO2,B错误;
C.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错误;
D.乙炔的球棍模型: ,D正确。
C.“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这里丝、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这里的赤色固体可能是Fe2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格物粗谈》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因为乙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
A. 肯定有Al3+、Mg2+、SO B. 肯定有Al3+、Mg2+、HCO
C. 肯定有K+、HCO 、MnO D. 肯定有Al3+、Mg2+、NH 、Cl-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溶液为无色,则不含有MnO4-;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生成氧气和NaOH,则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氧气,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则白色沉淀只能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可判断溶液中不含NH4+、HCO3-;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但没有气体产生,则原溶液含有SO42-;综上所述,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Mg2+、SO42-;一定不含有NH4+、HCO3-、MnO4-,故选A。
D.①和②都是环状烷烃,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取代反应,二者都是烃,因此都可以发生燃烧,即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 D。
9.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 、Cl-、SO 、HCO 、MnO 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10.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示直接转化关系的是
a
b
c
d
1
Si
SiO2
H2SiO3
Na2SiO3
2
S
SO2
H2SO3
H2SO4
3
Na
NaOH
Na2CO3
NaHCO3
4
Fe
FeCl2
Fe(OH)2
Fe(OH)3
5
Mg
MgO
Mg(OH)2
MgSO4
6
Al
Al2O3
Al(OH)3
NaAlO2
A. ①②③⑥B. ②③C. ②③⑥D. ②③④⑤
D. 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酚的酸性比HCO3-强,所以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HCO ,A不正确;
B.NaOH和Na2CO3浓度相同,则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 +3H+= CO2↑+2H2O,B错误;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0.1mol Cl2与0.2mol CH4光照充分反应生成HCl分子数为0.1NA
B. 浓硝酸热分解生成NO2、N2O4共23g,转移电子数为0.5NA
C. 在Al3+数目为NA的AlCl3溶液中,Cl-总数大于3NA
D.1mol BrCl与H2O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溴酸,转移的电子数为NA
11.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g)和B(g),发生反应A(g)+B(g) 2C(g)+D(s),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A)
n( B)
n(C)

600
0.30
0.20
0.30

700
0.20
0.30
0.24

800
0.10
0.10
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A.0.1mol Cl2与0.2mol CH4光照充分反应,Cl2的一个Cl原子取代H原子,另外一个Cl原子和被取代的H原子结合生成HCl,则Cl2完全反应生成HCl分子数为0.1NA,A正确;
B.浓硝酸热分解生成NO2、N2O4共23g,生成的NO2、N2O4中的N元素均为+4价,转移电子数为0.5NA,B正确;
2020年上学期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高二联考试题卷
化学科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格物粗谈》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 “气”是指乙烯
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2.在化学的发展史上,中国在化学应用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对人类的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譬如以“中国雪”为成分之一的一种混合物“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同时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也出现了许多带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化学物质命名,如古代的安息香酸和近现代的智利硝石。下列选项中的化学物质相对应俗名都正确的是
8.两个碳环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一类多环脂环烃称为“桥环烃”,下图①和②是两种简单的桥环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与2-丁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①和②的二氯代物均有4种
C. ②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
D. 在一定条件下,①和②均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的分子式是C4H6,2-丁烯分子式是C4H8,二者的分子式不同,因此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
C、向强酸性溶液Y中加入Ba(NO3)2溶液,静置后再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只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Y中含有SO42-或在反应中产生硫酸根离子,由于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氧化亚铁离子,则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Fe2+,C错误;
D、将无色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然后加热,开始时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即漂白是不稳定的,这说明X中一定含有SO2,D正确;
C.在AlCl3溶液中,Al3+部分水解,使溶液中Al3+数目减少,当Al3+数目为NA时,AlCl3溶液中,Cl-总数大于3NA,C正确;
D.1mol BrCl与H2O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溴酸,各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故该反应没有电子的转移,D错误;
故选D。
4.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双氧水的电子式:
Y中一定含有SO42-,一定不含Fe2+
D
将无色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然后加热
开始时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X中一定含有SO2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X溶液,有白烟产生,X不一定是HCl,也可能是硝酸,A错误;
B、将Cl2持续通入淀粉KI溶液中,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说明开始有单质碘生成,氯气过量后继续氧化单质碘,氯气只表现氧化性,氯气没有漂白性,B错误;
【答案】B
【解析】
①中Si不能和水直接反应生成H2SO3,故①错误;②S燃烧生成SO2,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能被Cl2氧化为H2SO4,C和H2SO4浓混合加热可生成SO2,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故②正确;③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Na2CO3、NaHCO3三者之间能相互转化,故③正确;④Fe(OH)3不能直接转化为FeCl2,但FeCl2溶液可与Na2O2直接反应生成Fe(OH)3,故④错误;⑤MgO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Mg(OH)2,故⑤错误;⑥Al2O3不能与水直接化合生成Al(OH)3,NaAlO2也不能直接转化为Al2O3,故⑥错误;答案为B。
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Leabharlann 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B正确;
C.“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不正确;
D.《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这里的赤色固体可能是Fe2O3,因为氧化铁是红棕色,D正确;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