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时提分训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时提分训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
1.与以下内容描述相符的是 ( )
①内因:清政府统治危机②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目的:富国强兵④影响: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
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洋务运动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B.洋务运动没有一点积极影响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发展资本主义
D.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3.“丰岛海战、平壤之战,乃至大东沟海战,日军无一战有十足胜算,但清军却总是无一战不一触即溃。
”这些言论议论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4.《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割地
B.开放通商口岸
C.赔款
D.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
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
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6.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
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7.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8.“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者也。
”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
A.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D.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9.下列戊戌变法法令中,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有利的是 ( )
A.改革政府机构方面
B.兴办私人企业方面
C.训练新式军队方面
D.开办新式学堂方面
10.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11.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驻兵是由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2.“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
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
”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①火烧圆明园②义和团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
13.19世纪60年代,面对各自出现的困境,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
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材料二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次改革?其中“外患”和“内乱”分别
指什么?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在向西方学习方面,中日两国存在的差异。
14.“中国梦”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材料二“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
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他们为梦想所做的努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梁启超为实现19世纪末的政治梦想的实践是什么?结果如何?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三、简答题
15.清朝统治晚期,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地主阶级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性质分别是什么?洋务派进行“自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发生时期,中国社会“新”和“旧”的表现分别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 根据材料中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是洋务运动。
2.D
3.B 从材料中的“丰岛海战”“平壤之战”“大东沟海战”可以判定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4.D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了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5.B
6.D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近代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故本题选D。
7.D 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8.B 根据材料中的“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9.B
10.C 依据时间和内容描述可知反映的是1900年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
11.D
12.D 根据材料中的“八国兵”“拳民”“又换奴颜事洋鬼”结合所学可知涉及事件为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
13.(1)洋务运动。
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内乱:国内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2)中国:学习西方技术;日本:即学习西方技术又学习西方制度。
14.(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实践:领导戊戌变法。
结果:失败。
(3)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15.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新”的表现:统治阶层开始转变思想,中国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清政府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面临新的外交事务。
“旧”的表现: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性质没有改变;清政府仍是腐败无能;封建统治思想、封建社会观念仍然落后并存在。
(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