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2020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2020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B.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C.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至8月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D.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武汉市近日开展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的评选活动。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
B.畎.亩之中(quǎn)曾.益其所不能(céng)
C.冀.州之南(jì)惩山北之塞.(sài)
D.无穷匮.(kuì)按辔.徐行(pèi)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屏.息(bǐng )阻遏.(è)悄.然(qiǎo)荒谬.(miù)
B.颁.发(bān)绥.靖(tuǒ)瓦砾.(lì)督.战(dū)
C.歼.灭(qiān)要塞.(sài)仲.裁(zhòng)桅.杆(wéi)
D.击溃.(kuì)提.防(tí)翘.首(qiáo)杀戮.(lù)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那时我从私熟
....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
B.母亲那种勤劳检朴
..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C.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忍
..了。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
D.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
..。
..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二、名句默写
6.(9分)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3)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7)《饮酒》中,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喜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8)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_____)不见曦.(____)月沿溯.(____)阻绝素湍.(____)
飞漱.(_____)其间属.(_____)引凄异泪沾裳.(_____)
四、诗歌鉴赏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诗歌一二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本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
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_______________
②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
③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
④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文中的“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
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
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10.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2).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3).“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11.她与姚明两次亲密接触
昨日,广元市利州区建设村八一建设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华可欣很幸运,她不仅亲眼看到自己的偶像姚明,还与他有了两次亲密接触:一是帮姚明系红领巾,二是和姚明一同玩“老鹰捉小鸡”。
系红领巾
“太意外了,这一刻值得我回忆一辈子。
”说起与姚明亲密接触的一幕,11岁的华可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在昨日上午10点多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老师本来是安排另外一名同学给姚明系红领巾,那名同学以为自己排错了顺序,就临时与华可欣交换了位置。
谁知道走到嘉宾面前时,华可欣才发现自己站在姚明面前。
“姚明哥哥好高哦,我都不敢与他对视。
”幸福来得太突然,华可欣一时慌了手脚。
“不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绝对不能丢脸。
”想到这里,她很快镇定下来,顺利地给姚明系好了红领巾,“姚明哥哥当时还开玩笑说‘我是不是太高了啊’”。
老鹰捉小鸡
在接下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环节里,华可欣扮老鹰,而“鸡妈妈”则是比他高出许多的姚明。
随着游戏开始的哨音一响,华可欣展开双臂,猛地向“鸡群”扎去。
“敌人”来击,“鸡妈妈”姚明一边小心翼翼地掩护着身后的“小鸡”,一边与“老鹰”周旋。
在高大的姚明面前,华可欣简直就如无物一般,每次猛扑,“鸡妈妈”均只需轻舒双臂,就将“老鹰”挡在外面。
几个回合下来,华可欣瞅准一个空当,灵活地避开了姚明的阻拦,从其腋下钻入,抓住了“小鸡”。
“要不是姚明哥哥的手太长,我早就抓住‘小鸡’了。
”意犹未尽的华可欣说。
1)本文以“她与姚明两次亲密接触”为题,有什么作用?
2)“两次亲密接触”具体指哪两次?
3)在给姚明系红领巾时,华可欣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华可欣瞅准
..,抓住
..了“小鸡”。
..一个空当,灵活地避开
..了姚明的阻拦,从其腋下钻入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杂志风波
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
我一看,正是我订的那本《诗刊》,高兴地说:“是我订的,谢谢您了!这杂志怎么跑您那去了?”
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你家。
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
”说完又去接。
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继续问:“那你邮箱里是不是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的。
”
“没有。
”
郝奶奶仍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按理儿说,你的放到我的邮箱里,我的也应该放在你的邮箱里了!”说完见客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便颤巍巍地走进来,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
结果当然没有,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怪了,怎么会没有呢?”
“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
”我安慰道。
“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
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凯觑我的卧室,我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
送走郝奶奶,我难过得要哭了。
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
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如果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
”
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挪下楼去了。
第三天,我刚推开单元门,郝奶奶便迎了过来,着急地说:“有没有我的《家庭》?”
我打开邮箱,什么也没有。
郝奶奶满是疑惑地说:“怎么会没有呢?”
这时郝奶奶对门的刘爷爷回来了,见我们都在楼厅里,关心地问:“怎么了?”
郝奶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
刘爷爷咳了一声说:“嗯,这理对,应当是放错了!”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便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我呆在一边,满脸涨得通红,心咚咚狂跳着说:“郝奶奶,您别急,明天我去邮局帮您老查一查。
”
可第二天正赶上母亲病了,在母亲那儿忙了一天,连养活自己的菜摊也没出。
晚上回来,老远就看见郝奶奶、刘爷爷,还有居委会的几个老太太都站在单元门口张望着。
我怯怯地走过去,他们立即向我聚拢来。
一个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如盯落网的罪犯般盯着我,很严肃地命令道:“打开邮箱!”
我胆战心惊地打开邮箱,但邮箱很争气,里面仍什么也没有。
红袖标非常威严地对我说:“走,上楼去看看!”
“那天郝奶奶翻过了,没有。
”
红袖标正色道:“脚正不怕鞋歪,既然没有怕什么?”
我正想发火,刘爷爷在旁语重心长道:“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这句话如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捅到了我的痛处,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我低着头,乖乖地带他们上楼,打开房门,让他们乱翻起来。
第二天,我急忙往邮局跑,到那一查,确实送完了,只是不知邮递员将它塞到了哪个邮箱里。
从邮局出来,我的心情很坏,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那些鄙视与怀疑的目光,正心烦意乱,见一家报刊亭里正摆着那期《家庭》,急忙买了一本。
回来后,我敲开了郝奶奶的门。
郝奶奶拿着一个有许多裂痕的破瓦罐走出来,接过杂志,仔细看了看,自信地说:“这就对了,怎么能没有呢!”说完把那只破瓦罐扔到门外,哗的一声碎了。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只破瓦罐。
1)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起因:邮递员错送“我”订的《诗刊》,送丢郝奶奶订的杂志《家庭》。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刘爷爷)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便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2)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3)下面的句子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
(1)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2)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4)文中的故事令人叹息,发人深思。
读了本文,你会对文中的“我”或“郝奶奶”他们说些什么?(不超过80字)
七、语言表达
13.解释下列词语。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2)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4)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
八、作文
14.近期,“中华传统美食巡展”要在太原举行,“晋小二刀削面”有幸入选,现在展区需要一个图文相配的展板对刀削面进行介绍。
文字部分大约200字左右。
请你根据文中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完成文字介绍这一任务。
要求: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层次清晰,特点突出,语言通顺。
山西刀削面
①提到山西,煤、醋、面可以说是山西名片的代表,而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有数百年的历史。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②自古以来,山西面食就以品种多样和养生健身而著称于世。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据可考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
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③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
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
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
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④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再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⑤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更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一同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谓“面食之王”。
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
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谓是“面食王中王”。
⑥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故事。
元朝时,统治者为了防止人民群众造反,就没收了各家各户的金属器皿,并做出相关规定,十户用一把厨刀。
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保管。
一天中午,一老者的老婆将面和成面团,就让老者去取厨刀,结果刀被人取走,老者只好回家等待。
谁知老者刚出大门,被一件东西碰了脚,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薄铁皮,捡起来揣在怀里。
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着吃面条,可是刀却没取回来,急得老者团团转。
忽然,他想到怀里的铁片,就取出来,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锅台边,往开水锅里边“砍”面,片片面片落入锅里,煮熟后捞入碗,浇上打卤让家人吃,家人边吃边称赞。
⑦就这样,“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三晋大地,得到人们的青睐。
到了明朝,这种“砍面”又被称为“托掌面”,不仅家庭制作,市肆摊点也开始做,不断演变成为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
⑧清康熙年间,山西刀削面的一个分支“晋小二刀削面”,与一代廉吏于成龙结缘,其技艺和配方与文化融合,发展为高度文化性的官府私房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A
5.D
二、名句默写
6.(1)结庐在人境(2)家书抵万金(3)霜重鼓寒声不起。
(4)折戟沉沙铁未销(5)星河欲转千帆舞(6)甲光向日金鳞开(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字词书写
7. zhàng xī sù tuān shù zhǔ shāng
四、诗歌鉴赏
8.1)春风和煦,残雪消融。
“风力已轻柔”写春风和煦。
“瓦雪消残”和只有“玉满沟”写残雪消融。
2)拟人和对比。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的苦闷。
五、文言文阅读
9.1)窗户高兴考虑,想到交错纵横
2)想到没有可以同我游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D
4)示例: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
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10.1).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2).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3).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4).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11.1)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流露出主人公的激动心情。
2)给姚明系红领巾;与姚明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3)由紧张到镇定。
心情紧张是因为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一时慌了手脚;随后镇定下来,是担心自己因失态而丢脸。
华可欣瞅准一个空当,灵活地避开了姚明的阻拦,从其腋下钻入,抓住了“小鸡”。
4)这几个加点词语都是动词,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姚明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的专注与投入。
12.1)经过:郝奶奶等人三番五次来“我”家查询。
结果:“我”买了《家庭》杂志送给郝奶奶,导致误会更深。
2)(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爷爷看“我”和邮箱时异样的情状,从而表现了刘爷爷对“我”的怀疑(不信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神态描写),逼真地描写出“我”突然被刘爷爷的话揭到短处时的神情,表现出“我”的伤心、痛苦、无奈。
3)(1)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身份卑微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雅的爱好。
(2)你以前犯过错误“进去”过了,不能再犯错误了。
4)[示例]对“我”: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误解甚至被伤害,我们应该学会冷静面对,正确处理,尤其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别人最终会理解自己的。
对“郝奶奶”他们:对待犯过错误的人,不要采取怀疑、鄙视的态度,要学会尊重、理解、宽容,要相信别人能改过自新。
七、语言表达
13.指向阳的树木。
不够。
欲:副词,将要,就要;使人眼花缭乱。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八、作文
14.示例:山西刀削面是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说与元代生活有关,是流行于山西民间,特别是晋中一代的水煮面食。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
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一般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参观高明的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再配上应时鲜菜,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