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效力 精品
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探寻

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探寻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民法领域中的一些普遍、基本的法律原理和规则,它是指导和约束民事司法活动的重要依据。
民法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反映了人们在民事关系中的公平、合理和公正的追求,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民事司法中适用民法基本原则,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增强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有助于统一司法裁判准则,确保司法裁判的一致性。
民事案件数量庞大,涉及的问题复杂多样,但无论涉及何种具体问题,都应该以民法基本原则为参照。
比如在合同法领域中,合同自由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公平原则等都是民法基本原则,它们在合同解释、合同效力、合同违约等方面都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可以统一司法裁判的准则,避免各地区、各法院对同一问题的不一致处理。
其次,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有助于弥补法律的不足,保护公民权益。
法律的发展与变革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社会经济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的,法律往往滞后于社会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民法基本原则就能够弥补法律的不足,为公民提供更加全面、具体的保护。
比如在合同法中,法律对合同的规定很多时候是较为笼统的,但通过应用民法基本原则,可以进一步解释合同的内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再次,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有助于推动司法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法治的不断提升,司法的适用和裁判的审理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民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为司法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在侵权法领域中,传统的过失责任原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公平和公正的要求,而通过应用民法基本原则中的严格责任原则和损害赔偿原则,可以促进侵权责任的更加公平和合理的分配。
最后,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有助于维护司法公信力,增强司法公正性。
社会对司法公正的要求越来越高,司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遵循公正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是司法公正的基础,应用民法基本原则可以使司法裁判更加公正、公平,避免滥用权力和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浅论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白 , 司法实 践 中起着 重要 的指导 作用 。 在
一
、
民法基 本原 则 的适 用范 围
约 和无 过失 损 害赔 偿 责任 的出 现 ,成 为 现代 资 产 阶级 民法 的三 大趋 势 : 如 , 再 服从 国家 经 济指 导原
则 ,曾经 是 前苏 联 及东 欧 等社 会 主 义 国家 民法 的
3 .民法 中 的各 个 基本 原则 之 间不 应该 存在 派
生关 系
契 约 自由原 则 就不 是 民法 的基本 原 则 了 。如 果 民
民法 中的 各个 基 本原 则 之 间是 否 存 在 派生 关
收 稿 日期 :2 1 — 3 0 000— 6 作者简介 :陈静 (9 1 , , 16 一)女 湖北英 山人 , 鄂州 职业 大学传媒 系教授 , 究方向 : 研 教师道德建设等 。 李 听 (9 0 )女 , 南 驻 马 店 人 , 州 职 业 大 学 传 媒 系 助 教 , 士 , 究 方 向 : 会 学 等 。 18一 , 河 鄂 硕 研 社
摘 要 : 民法的基 本 原 则是 民法规 范从 制 定到 实施 过程 中贯 穿始终 的根 本 准 则。 文章 试 图通 过分 析 民
法基 本 原则 的适 用 范 围、 民法基本 原 则之 间 的关 系, 而探 讨 民法基 本 原则在 司 法 实践 中的指导 作 用。 从
关 键 词 : 法 ; 本 原 则 ; 法 实践 ; 导 作 用 民 基 司 指
的反 映 。同时 , 民法 基本 原 则还 是解 决成 文 法局 限 性 的有 效 手段 ,它 可 以弥补成 文 立 法 的不 足 和 空
法基 本 原则 不必 适 用 于全 部 民事 领 域 .只适 用 于
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指在民事立法和司法中必须遵守的,其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根本性规则。
一、自愿原则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坚持自愿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中的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定,否则其行为无效。
自愿原则含义:1、当事人有依法进行某种活动或者不进行某种活动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
2、当事人有选择行为相对人、行为内容与行为方式的自由。
3、当事人有权约定纠纷的解决方式,明确纠纷发生后的解决办法。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包括机会平等,结果平等。
平等原则含义: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在同一民事关系中,对各民事主体适用同一法律,各主体法律地位平等。
3、民事主体平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4、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三、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符合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
公平原则含义:1、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机会是公平的。
2、民事主体在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上应公平合理,不能显失公平。
3、民事主体合理承担民事责任,条件是公平的、相同的,在通常状况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责任与过错的程度相适应;双方都没有过错但有损害的,由双方合理分担损失。
4、司法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该考虑公平原则,使裁判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公平合理。
在缺乏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裁判者更应当本着公平和正义观念进行裁决。
四、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指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应当善意,诚实守信。
诚信原则要求:1、民事主体应讲究信誉,恪守诺言,诚实不欺。
2、任何人应当依照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充分尊重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恶意加害于他人。
五、公序良俗原则民事行为主体不得违背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背国家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六、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一切民事权利的行使,均不得超过其正当界限,否则即构成权利滥用,需承当责任。
简述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效力

简述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效力
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民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是民法制度的核心和基石。
它是指导和规范民事关系的准则,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平等自由原则:民法基本原则要求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应享有同等权利和自由,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和限制。
2. 自由意思原则:民法基本原则要求民事行为应建立在自愿和真实意思的基础上,强调当事人的自主权和自由选择。
3. 保护利益原则:民法基本原则要求法律应保护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合同权利等,防止不正当侵犯和欺诈行为。
4. 公共秩序原则:民法基本原则要求民事行为应合法、公正、合理,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
5. 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基本原则要求当事人应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行事,履行合同义务,不得进行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
民法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
它不仅是法律适用的基础和依据,还是裁判机关进行判决和解释的依据。
在具体的案件审理中,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案件解决和判断的作用,可以帮助法官正确运用法律,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和法治原则的实现。
此外,民法基本原则对于民法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促进民法制度的完善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试述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效力

� � 总 期 思想理论双月刊
试述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效力
� 徐贤钧
� � � � � � � (中 共盘 县县 委党 校 贵 州 盘 县
� 摘 要� 民法 的基 本原 则是我 国民 事领 域的 基本 精神 与基 础价 值 在司法 实践 中 民法 基本 原则应 该成 为 � 法 官弥补 现行 法律 规范 漏洞 和空 白 衡 平个 案正 义与 公平 的基 准 法 框架的 桥梁 关键 词 基本 原则 司 法实践 衡 平性 行 为规 范 审判 准则 民法 基本 原则 的效力 发挥 离不 开法 官的 创 � 造 性司法 同 时 法 官的 自由 裁量 也必 须在 成文 法的框 架下 进行 民 法基 本原 则成 为连 接法 官自由 裁量 与成 文
� 关 问题 缺乏 规 范或 规范 � 不清 时� 民 法基 本 原则 具 有 的 平 等 公 平 等价 有 偿 和 公 序 良 俗 诚 实 信 用 合 同 � 行 为规 范的 功 能 但也 不排 � 除 在民 法规 范 已有 规 定 自 由 法 治原 则都 是市 场经济 的基 本要 求 时 民法 基本 原则 也具 有一 定的准 则功 能 行 为规 范 只 有 同时 作 为 审 判 准 则才 能 具 备 法 律 上的 意 义 民 的 参与 者也 就是 民 事活 动的 当 事人 当 然应 该 把体 现 市 场经 济基 本要 求 的民 法基 本 原则 作 为自 己 的活 动 民 法 基本 原 则是 指 导民 事
� � 法 基本 原则 作 为行 为准 则被 遵 循时 它 同 时也 是 司 准 则 其 次 民 法基 本原 则同 时体 现了 立法者 在民 事 法 机关 裁判 � 民 事纠 纷的 依据 原因 包括 以 下三 个 方 领 域的 基本 精神 与 政策 ( 一 民 法基 本 原则 的意 义决 定 了其 作 为行 为 规 面 � � 立 法的 指导 方针 立 法 者通 过设 立基 本 原 则 把自 己 在 民事 领域 所欲 推 行的 政策 和 精神 贯 彻到 民 法的 各 法 官 就可 以 根据 民 法基 本 进 行创 造 范 与审 判规范 的性 � 质 从 � 原则 一词 的语义 来看 它 在 个 方面和 以后 的民 事立 法当 中去 因此 在 一般 民法 英 文 中同 � 时 包 括" 根 本 原 初 的 或 一 般 的真 理 为 其 规 范未 作规 定的 情 况下 � 准 则" 两种 含义 我 们 可以 知道 原 则一 词 实际 上 是 性 的司法 活动 � 对 法理 和根 本 规范 的一 种翻 译 原 则具 备 法理 的 含 ( 三 民 法基 本 原则 的强 制 力由 法 官的 自 由裁 量 � 义 法 学理 论是 法律 的非 正式 渊源之 一 当然 可以 成 来 实现 民 法的 基 本原 则有 着 不确 定 性和 强 制补 充 为 法官 在裁判 � 民事 � 纠纷 的依 据 性 的立法 技术 上的 特点 首先 民 法的 基本 原则是 一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民法是一部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个人和私人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对于理解和应用民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并分析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民法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民法强调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易还是与国家机关之间的交易,都应遵循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的体现在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公平公正的交易。
2. 自由原则:民法充分尊重个人的自由意志和合法权益,主张自由的意思表示和自由的合同订立。
自由原则的核心是自由意思表示和自由的合同订立,个人在合法范围内享有对自己财产和生活的自主权。
3. 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强调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应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当事人应该如实提供信息,不得隐瞒真相或者故意误导他人。
诚实信用原则的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交易安全和信誉。
4. 法律援助原则:民法注重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倡导法律援助的原则。
当个人面临法律困境时,有权获得法律援助,以保障其基本权益。
二、民法的适用范围民法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社会交往和民事关系。
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权益:民法保护个人的人身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当个人的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寻求救济。
2. 财产权益:民法规定了个人财产权益的保护原则和范围。
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民法规定了不同形式的财产权益的获取方式和让与方式。
3. 合同法律关系:民法规定了个人之间合同关系的设立、效力、解除等事项。
合同是由当事人自主达成的约定,它是民法调整私人关系的核心。
4. 继承和赠与:民法规定了个人财产的继承和赠与事项。
通过继承和赠与,个人可以在合法和公正的基础上转移财产。
5. 侵权责任:民法规定了个人侵权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个人在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等方面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探析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效力

探析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效力摘要: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民事领域的基本精神与基础价值,是集行为规范、审判准则、立法方针三位一体的民法基础规范。
在司法实践中,民法基本原则应该成为法官弥补现行法律规范漏洞和空白、衡平个案正义与公平的基准。
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发挥离不开法官的创造性司法,同时,法官的自由裁量也必须在成文法的框架下进行。
民法基本原则成为连接法官自由裁量与成文法框架的桥梁。
当前我国广泛存在着法规教条主义,法官的司法活动死板僵化,亟需在实践中深入探究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问题。
本文希望从民法基本原则的性质、特征入手,对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问题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基本原则司法实践衡平性行为规范审判准则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得到通过。
在这个法律文件中,我国民法第一次确立了完全现代意义上的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民事立法—运作体系的核心原则,它既是公民的行为准则又是指导国家有权机关进行民事立法活动的根本方针。
其在民事立法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法院在处理一般民事纠纷时,是否可以直接依据民法基本原则来进行裁判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民法基本原则不仅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民事活动的行为规范,更应该成为司法机关裁判民事纠纷的裁判准则。
这是由基本原则的意义与立法技术上的特点所决定的,民法基本原则不仅是行为规范与审判准则,更是司法机关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法律依据。
因此,探讨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问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1、民法基本原则的行为规范与审判准则的功能。
2、民法基本原则的衡平性。
民法基本原则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一种审判准则。
民法基本原则作为贯穿整个民事立法-运作体系的核心原则,理所当然地对民事活动当事人的行为具有指导和规范意义。
民事活动当事人首先应该以一般民法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当民法规范对有关问题缺乏规范或规范不清时,民法基本原则具有行为规范的功能。
司法实践中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应用

L叼aI sys t em A nd soc i eW司法实践中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应用于文杰摘要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我国民事领域的基本精神和基础价值,在司法实践申,民法基本原则应该作为法官弥补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漏洞和空白以及衡量个案正义与公平的基准,法官需要在成文法的框架下进行自由裁量,而民法基本原则则是法官此时自由裁量和成文法框架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关键词司法实践民法基本原则立法体系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293-O l《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在第六届全国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中通过的决议,在这个新的法规条文中,民法真正的建立起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法类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已经贯穿所有民事立法体系之中,既是我国公民的行为基本准则又具有指导国家权力机关进行有关民事类立法活动的作用,也是司法机关进行判决民事纠纷的重要依据。
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及司法活动中的地位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作用民法基本原则是整个民事立法程序及其运作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具体的民事纠纷等案件中,民法基本原则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具有规范一般行为的作用。
如果一旦有地方法规的相关规定疏漏或者含糊不清时,民法基本原则就需要发挥其规范的功能。
但是如果出现民法规范和民法基本原则同时对某种行为进行规范时,民法基本原则这时是具有一定的准则功能,因为只有当行为规范被作为审判准则的时候,它才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民法基本原则作为行为准则来遵循时,它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这是因为:(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决定了其行为和审判规范的性质原则这个词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对法理和根本规范的一种另类阐释,而且原则具备法理的含义,法学理论作为法律的非正式的渊源之一,自然可以作为法官在裁判民事纠纷时的依据和审判标准。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其基本的行为规范功能首先,民法基本原则具有现代意义,它从侧面反映出了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
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一、引言民法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制度,是一部关系最为密切、实际意义最为深远的法律。
为了确保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民法制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以引导人们之间的行为,并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重点探讨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平等自愿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人们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合同订立和其他民事行为。
根据这一原则,任何人都应该在法律框架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例如,在合同中,当事人应当在平等地位下通过自愿达成协议,而无一方可以强迫或欺骗另一方。
这一原则保证了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保护生命、健康、人身权利原则保护生命、健康和人身权利原则是民法倡导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受侵犯。
无论是生命权、健康权还是人身权利,都是人们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例如,当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或其他人身权利受到威胁时,法律有责任提供保护和救助。
这一原则体现了法律对人的尊重和保护,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信义原则信义原则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该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和法律的规定诚实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及不得采取欺骗、虚假等手段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这一原则促进了信用的形成和维护,保证了交易的稳定和有序进行。
五、权利保护原则权利保护原则是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强调要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这一原则,当他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要求赔偿或要求司法救助。
例如,在合同中,当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请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这一原则保障了每个人的权益,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六、司法保护原则司法保护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司法机关对民事纠纷的公正审理和合法保护。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民事争议,并得到公正的判决。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是一套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涵盖了合同、财产、担保、责任等多个领域,以维护公平、公正、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民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平等自由原则平等自由原则是民法的基石之一。
它确保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自由地行使权利。
根据这一原则,个人之间和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当基于平等和自愿,任何对权利的剥夺都需要遵循公正的程序和法律规定。
平等自由原则在合同法中得以体现。
当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时,合同即产生法律效力。
双方在合同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合同内容必须合法、合理,并符合公共利益。
同时,法律对合同的成立和履行也给予一定的限制,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
二、公平交易原则公平交易原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交易活动中维护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避免不正当竞争和不公正的行为。
在合同法中,公平交易原则要求各方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遵守信用原则,不得实施欺诈、强迫、威胁等不公平的手段。
公平交易原则的体现不仅限于个人交易中,还包括市场竞争。
法律对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行为进行限制和制裁,以保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各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法律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防范垄断、不正当竞争等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三、保护弱势当事人原则民法强调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
弱势当事人通常是指在一方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平衡或处于劣势地位的个人或组织。
法律通过制定一系列保护性规定来平衡双方的权利和利益,确保弱势当事人在交易和合同履行中不受侵害。
在合同法中,保护弱势当事人原则要求合同条款不能过于苛刻或不公平,不得损害弱势当事人的利益。
同时,法律规定了取消、撤销合同等救济措施,以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
四、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要求合同当事人在交易和合同履行过程中保持诚实、守信的行为。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应当如实告知有关信息,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导言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民法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依据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涉及到法律的效力、民事主体、权利义务等方面,对于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石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对所有的公民和法人一视同仁,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民族身份等差异,均应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
平等原则进一步体现在民事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和平等自由的原则上,即所有的民事主体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二、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之一,体现了以个人自由为中心的法律制度的基本观念。
自由原则要求法律尊重和保护公民的个人意志自由、合同自由、财产支配自由等权利。
在民事关系中,自由原则为公民提供了自主决策、自由选择、自由自治的法律保障,促进了交易的自由与公平、契约的自由与平等。
三、责任原则责任原则是民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体现了法律对民事主体行为的后果进行调整和追究的要求。
责任原则强调了民事主体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侵权行为给予赔偿、对合同违约行为给予违约责任等。
责任原则在维护公平、保护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基石之一。
结论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法律的适用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对所有民事主体一视同仁,保障其平等权利和自由;自由原则要求法律尊重和保护公民的自由意志,促进自由和平等的民事交易;责任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对其行为负责并承担相应后果。
只有在这些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我国民法体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维护公民的权益。
因此,在法律执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必要始终坚持并贯彻落实这些基本原则,为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提供更加稳定和公正的基石。
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法是以保护个人、家庭、财产等个人权益为目的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民法中所包含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规律,是民法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作用、种类、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法基本原则是指在民法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基础性、指导性的法律原则和规律。
它是民法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民法规范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民法基本原则是指导民法立法、司法和实践的重要法律准则,它是民法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民法基本原则在民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民法立法。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民法立法的重要依据。
民法立法应当遵循民法基本原则,保证法律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指导民事司法。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司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民事司法的重要依据。
民事司法应当遵循民法基本原则,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规范民事行为。
民法基本原则是规范民事行为的重要准则和规律,是保护个人、家庭、财产等个人权益的重要保障。
4、保护民事权益。
民法基本原则是保护民事权益的基本保障,是保证民事交往的公平和合理的重要保障。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种类民法基本原则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原则。
自由原则是指个人自由、平等、自主的原则,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
在民法中,自由原则主要表现为自由意志原则、自由契约原则、自由财产原则等。
2、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交往中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公正的原则。
在民法中,公平原则主要表现为公平竞争原则、公平合同原则、公平赔偿原则等。
3、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是指在民事交往中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保护他人权益的原则。
在民法中,责任原则主要表现为违约责任原则、侵权责任原则、不当得利原则等。
4、保护原则。
保护原则是指在民事交往中应当保护个人、家庭、财产等个人权益的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适用

民法基本原则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适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法律问题很难通过具体的法律规范来解决,特别是在民商事领域。
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安全,同时保持法律体系的完整和稳定,应当引入并且充分发挥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
1.民法基本原则1.1法律原则的含义“整个法秩序或其大部分都受特定指导性法律思想、原则或一般价值标准的支配。
”[1]这个指导性思想、原则或一般价值标准就是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指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在内的整个法治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则。
”[2]它是一个时代和社会中的普遍的价值观念在法律领域的表达,是法律体系的灵魂,它从价值上统帅着具体的法律规范。
法律原则能够弥补成文法规定之不足,协调具体的法律规则之间的冲突,指导法律规则的具体适用,维持法律的稳定。
1.2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每一个部门法都有体现其追求目标和价值的具体法律原则。
民法追求公平、自由、效率、秩序等价值。
而这些目的和价值寓于民法的基本原则当中,正如王泽鉴教授所说“民法,旨在实践若干基本原则,亦即民法基本目的或基本价值。
此等原则或价值,乃历史经验的沉淀,社会现象的反映,未来发展的指标”。
[3]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本质和价值的高度抽象,是立法者制定解释和研究民法的起点,是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进行裁判和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是民事主体各方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全过程。
2.公序良俗原则尽管我国学界对民法的基本原则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民法的核心原则,在学界是没有争议的。
并且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适用,学者也对此作过大量的研究。
因此笔者就从公序良俗原则的视角来阐述民法基本原则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适用问题。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法律行为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活动中的运用

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活动中的运用作者:岸二日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26期摘要民法作为距离普罗大众生活最触手可及、最息息相关的部门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如今,中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这也就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提出了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法律要求和道德要求。
关键词民法基本原则司法活动自由裁量权适用作者简介:崔云昊,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9.171民法作为规范公民社会的法律,在新中国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探讨民法的相关理论问题,特别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十分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
就目前法学界的主流观点而言,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合法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以及绿色原则。
总体而言,民法基本原则的特性比较鲜明,比如内容上的根本性、效力上的贯穿始终性、形式上的非规范性、功能上的补救性等。
当谈到民法基本原则的时候,我们很难不提到民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首先,民法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是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全部民事法律规范起统帅作用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遵守民法基本原则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民法调整的主体十分广泛,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民法调整的内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其次,民法基本原则不仅是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也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成为审理案件的依据。
再次,民法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法的局限性。
有助于民法适应如今高速变化、不断发展的时代。
其最高的价值追求便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唯有遵循了民法基本原则,公民合法的人身权利、財产权利及其他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社会秩序才能够实现和谐稳定。
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十分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民法的基本原则占据了民事法律的核心地位,在民事法律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处理民事纠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民法中的法原则与实践

民法中的法原则与实践民法是指规范公民、法人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则体系。
民法的核心部分是法原则,即在民事关系中指导法律适用和法律解释的原则。
本文将探讨民法中的法原则与实践,并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人民在民事关系中应当平等地享受法律所保障的权利和自由。
在实践中,平等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平等自愿、平等权利,不存在强制和被迫的情况。
平等原则还体现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国籍、性别、种族等差异都不应对公民的权益产生不利影响。
在财产交易中,平等原则表现为财产交易双方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平等交换,无一方恶意套取他人财产或者胁迫他人行使权利的行为。
二、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指人民在民事关系中享有自由意志、自由选择和自由合作的权利。
自由原则在实践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合同订立中,自由原则要求当事人应当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自由选择与他人进行合同交易。
没有被迫、欺骗等不正当手段。
其次,在继承中,自由原则要求被继承人可以自由选择继承人并安排遗产分配方式,国家不得干预继承的自由意志。
再次,在婚姻家庭关系中,自由原则要求婚姻关系的建立和解除应当基于自愿和双方意愿,不得有强制婚姻和离婚的行为。
三、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在民事关系中当事人应当以诚实守信为原则进行交往和合作。
这一原则体现了法律对契约精神和公平竞争的要求。
在合同订立中,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不得隐瞒或者歪曲事实情况。
同时,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不得违约或者有恶意拖欠。
四、保护原则保护原则是指法律对弱势群体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则。
在民法中,特别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
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保护原则体现为法律对妇女、儿童的特殊保护,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防止家庭暴力和虐待行为的发生。
在财产交易中,保护原则要求法律对消费者进行保护,防止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
最新-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分析 精品

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分析摘要民法基本原则不仅是民事法律的重要指导方针,同时也是民事司法活动中的重要依据。
民法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具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但其基本原则的形成却一直推到了20世纪以后,当中仍然有着一定的欠缺问题。
民法基本原则当中体现着民法制度的最基本内容,本文主要对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的有效分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民法;基本原则;民事司法;适用民事司法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最基本内容,同时也是民法当中核心所在。
从当前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法适用是法官的立法,作为法官如果出现了滥用司法的现象,也会违背基本的民法原则,从而带来不良的影响。
下面将对民法基本原则的民事司法适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民法确立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重要价值的核心所在,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当中主要包含了一下几个原则平等、公平、自愿、守法、诚实守信、公序良俗。
平等原则主要指的是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当中公民都能享有同样的权利。
公平原则指的是在公民之间出现了意见矛盾的时候,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公民的权利和能力均属于平等。
自愿原则指的是在所偶的民事活动中,公民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来进行选择参加或是不参加。
守法原则中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诚实守信原则指的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公民需要根据市场要求和制度来进行活动,不能存在欺诈或者其他的行为。
公序良俗所指的是在公共秩序上的总称,当公民在进行民事活动的过程中,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尊重当地的特点风俗和公共秩序,这是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到损害的重要要求。
二、民法基本原则遵守的重要性对民法的基本原则进行遵守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保证法律的安定性,这是民法当中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因此,可以说民法的最高价值就是社会价值上的追求。
其次,民法的基本原则中体现了法律的贯彻性[1]。
浅论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任何国家的民法都有它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规范从制定到实施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根本准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立法的准则,对民事立法及其完善具有贯穿始终的指导意义,是立法和司法机关解释民法规范的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任何解释都不能违背民法的基本原则。
”[1]12因为,民法基本原则是由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决定的,它“只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2]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同时,民法基本原则还是解决成文法局限性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弥补成文立法的不足和空白,在司法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范围从民法历史中了解到,各国民法大部分都没有专门规定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大多是民法学者们从民法典的具体条文中归纳出来的。
那么,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不同时期的法学界有不同的说法。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们对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范围有不同的界定。
1.民法的基本原则不可能适用于全部民事领域,它们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有人主张民法基本原则必须适用于全部民事领域。
但在实践中,各国的民法基本原则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如契约自由原则仅适用于约定性民事关系,不适用于非约定性即法定性民事关系。
如果民法基本原则必须适用于全部民事领域,那么,契约自由原则就不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了。
如果民法基本原则不必适用于全部民事领域,只适用于特定领域就行,那么,由于约定性民事关系是交易的法律形式,是民事关系的核心内容,契约自由原则就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了。
2.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民法基本原则在民法的发展过程中,曾产生过许多的民法基本原则。
在近代,所有权绝对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过失责任原则,被称为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
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如所有权绝对原则受到了限制,契约自由原则受到制约和无过失损害赔偿责任的出现,成为现代资产阶级民法的三大趋势;再如,服从国家经济指导原则,曾经是前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民法的基本原则,但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法却没有这一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的有效探讨

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的有效探讨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的有效探讨在民事法律活动中,民事司法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民法的核心。
目前,在我国民事司法活动中,法官具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对法官的工作素质和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法官滥用司法权力,就会对民法原则产生重大侵犯,不仅阻碍着法律公平正义的实现,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所以,要明白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的有效适用性,也是促进法律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1 民法基本原则基本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建立在民法之上的根本原则,其是集中体现立法者对于民事领域所行的政策,有效弥补了法律的局限性。
在我国,民法学界虽然对民法基本原则没有统一的解释,然而对于民法基本原则是我国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体现上面,达成了一致见解,认为其是民法在处理民事问题中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可以分为法定或者雪莉基本原则以及政策性或者公理性基本原则。
其中,公理性基本原则主要是指根据社会关系的本质,得到广泛承认并且被尊为法律的公理,这也接下来本文分析讨论的方法。
公理性范围内的民法基本原则包括的原则主要有自愿、诚实信用、公平、平等以及公序良俗等[1]。
2 在民事司法中,民法基本原则适用性的具体体现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表明我国的公民都具有平等的权利,此权利不分环境,不分地点,我国公民都可享受同样的平等权利。
虽然社会上存在着强者和弱者,但国家法律平等的对待和保护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
同时,民法追求平等价值不仅是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其他民法原则的重要基础。
2.自愿原则自愿原则诞生于16世纪的意思自治学说,或被称为自由意志,或称之为意思自治,也即是说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处分自己的权利。
在合同法中,多有体现。
遵循自愿原则有助于保护民事主体的自由意愿,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公平原则公平的价值判断标准为利益均衡,以此来平衡民事主体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明确相关的民事责任和民事权利。
民法基本原则应当成为司法裁决的法律依据

民法基本原则应当成为司法裁决的法律依据民法基本原则作为法律规定,具有法律约束力,这决定了司法机构和仲裁机构可以依民法的基本原则来裁判案件和处理纠纷。
对此,虽然在一些学者之间和司法实践中有些争议,但各国无论在民法理论、法律规定或司法实践,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既然民法基本原则是从事民事活动的行为准则和处理民事纠纷的依据,那么法院或仲裁机构审理或处理民事案件,不论调解,还是裁判,都不能违反民法的基本原则;确定双方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合法,哪方的行为应当支持,哪方的行为应当谴责或不予支持,必须依据民法基本原则作为判断的基本标准。
法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适用民法的具体规范要接受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所作的判决不能违背民法基本原则和民法的具体规范。
引用法律基本原则进行裁判,这是各国民法所允许的,中国当然也不应例外。
不仅法律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可以作为民事判决的依据,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习惯或法理也可作为审理民事案件的依据。
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施行的《台湾民法典》第一章第1~2条就规定: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
、民事所适用之习惯,以不背于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为限。
,其明确规定了以习惯、法理补充法律的方法。
在司法实践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0年第3期公布的莒县酒厂诉文登酿酒厂不正当竞争案中,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上诉人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的公民、法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而且违反了第5条的规定,侵害了被上诉人合法的民事权益,依照民法通则第7条的规定,上诉人的这种行为,还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是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必须予以制止。
被上诉人由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必须由上诉人赔偿。
作出了终审判决,这也为我国司法机构通过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作出裁判而形成的一个开创性的判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效力
摘要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民事领域的基本精神与基础价值,是集行为规范、审判准则、立法方针三位一体的民法基础规范。
在司法实践中,民法基本原则应该成为法官弥补现行法律规范漏洞和空白、衡平个案正义与公平的基准。
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发挥离不开法官的创造性司法,同时,法官的自由裁量也必须在成文法的框架下进行。
民法基本原则成为连接法官自由裁量与成文法框架的桥梁。
当前我国广泛存在着法规教条主义,法官的司法活动死板僵化,亟需在实践中深入探究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问题。
本文希望从民法基本原则的性质、特征入手,对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问题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基本原则司法实践衡平性行为规范审判准则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得到通过。
在这个法律文件中,我国民法第一次确立了完全现代意义上的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民事立法—运作体系的核心原则,它既是公民的行为准则又是指导国家有权机关进行民事立法活动的根本方针。
其在民事立法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法院在处理一般民事纠纷时,是否可以直接依据民法基本原则来进行裁判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民法基本原则不仅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民事活动的行为规范,更应该成为司法机关裁判民事纠纷的裁判准则。
这是由基本原则的意义与立法技术上的特点所决定的,民法基本原则不仅是行为规范与审判准则,更是司法机关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或称法官造法的法律依据。
因此,探讨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问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1、民法基本原则的行为规范与审判准则的功能。
2、民法基本原则的衡平性。
一民法基本原则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一种审判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