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五行理论在VI设计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探索
2010年第24卷第6期
总第103期
风水五行理论在VI 设计中的应用
汪大伟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风水、五行知识,是我国古代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它内容
广泛深厚,在建筑、
景观现实环境的设计中起到系统的、实质性的、并有一定科学性和功能性的作用。
加入了风水术的平面设计也是一种心理科学的方法,它能为我们说服签约的另一方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使方案更加吸引人,也使平面设计具有更多的民族元素,更加多元化。
[关键词]风水;五行;VI 设计;风水美学[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10)06-0120-02[收稿时间]2010-11-06[作者简介]汪大伟(1981~),男,江苏泰州人,中国矿业大学艺
术与设计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公元276~324年)所著的《葬
书》:“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学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家的祸损。
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风水是我国独有的研究居住环境以及对人体所引起影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俗现象。
风水包含了现代诸多学科
的知识,诸如地质学、
气象学、建筑学、景观学及人体科学,等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逐渐认识到风水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古代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的梳理总结。
如今风水理论在建筑、规划、室内装饰领域中都能
得到了长足的应用。
然而,
在平面设计领域却一直未见有风水理论涉足,其实风水理论给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对平面设计特别是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即VI 设计)大有益处。
VI 设计作为企业单位在平面上的形象代表,自然会想要竭尽所能地全面表达出本企业单位的各方面信息,包括行业特征、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而若是能在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平面形象中融入风水学的一些法则,不但能够从中国古代美学文化的角度增加标
志形象的美感,更能从精神层面上增加经营者、
领导者的信心,提升士气。
一、风水美学的主要原则
要了解风水对于平面设计的作用,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下风
水美学。
孔子曾经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因为水的灵动深邃、山的高大仁厚足以能够代表智者和仁者的秉性,这种以山水比人的自然美学思想,也和西方象征主义美学的移情作用有几分相似。
中国风水美学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屈曲生动[1](p97)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于曲线的热爱有着相当的历史:各种云纹、甲骨文、大小篆等等都具有屈曲生动之美。
屈曲生动是风水学中“觅龙”的主要原则。
龙的形态曲折起伏、富有生气,所以才以“龙脉”来称呼山脉。
同样,“查砂”“关水”时也一样要注意这一原则。
(二)端圆体正[1](p106)
端圆体正给我们的最大指导意义莫过于统一。
中国画中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一说,画者用疏密来控制画面节奏,也就经常有利用留白来统一画面,增加画面意境,提升画面情趣的做法。
正如中国建筑与自然融合,讲究亭台楼阁的序列、大小对比,利用自然环境特别是山或水来统一建筑的观念。
而在风水中这种用来统一的山就被称为主山或镇山。
对于主山,风水中的标准主要有“五星”和“九星”两种。
五星即为金木水火土,金星———周正圆净;木星———耸直修达;水星———屈曲流动;火星———尖焰峭锐;土星———方平厚重。
[1](p107)这五
星可以分别用圆、
竖线、曲线、锥形以及矩形的几何形态概念来解释,而九星则为这五星的变体。
如此一来我们在对企业进行形象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状态来进行这样一种整体形状的选择,比如企业刚刚创立需要发展,我们就可以使用火星所代表的锥形,这可以体现企业蒸蒸日上的气势和向上发展
的趋势。
若企业不大,
经营范围多变,则可以水用星所代表的曲线作为主要形状来表现企业所需要的灵动性。
诸如此类,实不失为针对企业现状的一种好的形象设计。
(三)均衡界定[1](p114)在风水术中,有“察砂”之说。
所谓砂指的是所选风水宝地中靠近主山(即“靠山”)四周的小山,分别称为“虎砂”“龙砂”,也就是“左青龙右白虎”,主要功能是标定界限。
时空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作为人来说却需要一个界定好的空间,否则人就会觉得无依无靠缺乏安全感。
在旷野中人会觉得自己弱小;越大的房间越觉得冷清越小的房间反会觉得温暖,这种有限的闭合的空间要求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本能。
所以在风水学中需要在空间中寻找靠山,再在靠山两边寻找砂山,并且最好是左右对称。
(四)谐和有情[1](p119)
风水术中有一个著名的杖法,也称倒杖法,其主要来源于赣派堪舆家。
倒杖法其实就是一种素朴的辩证法,由赣派风水始祖杨筠松提出,有12图式。
主要思想就是古人既要寻求山水的界定保护,
又要避免为山水所压迫克制。
同样,在设计中我们需要一个整体形象,一个整体的界定。
但是在整体中又要有变化、有生气,所谓对比统一的设计手法,正与谐和有情的风水美学原则完全对应。
另外,在色彩方面,风水原则也大有用武之地,我们知道五行学说中主要的木水火金土五种元素能够分别对应五种颜色:青、红、黄、白、黑,也对应东、南、中央、西、北五个方向。
其中“青红黄白黑”五色可以作为我们在设计中对人主色调选择的参考。
对应企业的方位、五行特质,等等,我们就可以从中选出适合的主色。
例如该企业位于某区域的东方或是业务范围大多在东方,我们就可以选择东方所对应的青色作为标示的主色。
以上就是风水所包含的美学原则。
其实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早已有将风水理论和风水美学应用到山水画、各种装饰、乃至平面设计中的先例。
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中国画中的山水画。
很大一部分的山水画都有一些甚至是很大程度上应用了风水理论。
清代画家、理论家笪重光曾在《画筌》中要求山水画家要精通风水,要做到“作山先求入路,出水预定来源。
择水通桥,取境设路。
分五行而辨体,峰势同形,谙于地理。
象蔗类以殊容,景色一致,昧其物情……云
里帝城,山龙蟠而虎踞;雨中春树,屋鳞次而鸣冥。
仙宫梵刹,协其龙砂;树舍茅堂,宜其风水。
”[2](p4-5)(下转第124页)
艺术探索ARTS EXPLORATION 2010年12月第24卷第6期
Dec .2010
Vol.24No.6
120
艺术探索2010年第24卷第6期总第103期
图1图2
二、风水理论在VI设计中的作用
了解了风水美学的原则后,我们就可以利其来作为VI设计
的一项指导原则。
图1是长青能化集团的VI设计方案之一,其图形在推演过程中充分使用了风水美学原理。
首先为了呼应企业的名称,同时体现企业的创新气质,该标志选择了对圆形小有突破并含有无
限意味的c形半圆图形,整个图形弯曲流转、屈
曲生动且富有生气。
以圆形为主要造型的设计使
整个图形得以统一,正如“端圆体正”原则中的
“主山”一样,圆形呼应了该企业所提倡的和谐管
理原则,也使整个标志显得一团和气,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体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和谐气质。
企业名称在对称的圆形“靠山”的包容之下也显得安全稳固,符合了“均衡界定”的原则。
图2是该企业标志的另外一个方案。
该方案的图形稳定、整洁,富有力量感、新能源企业的行业特征。
为了体现大型企业稳重庄严的气质,该标志遵循“端圆体正”的原则,足够端正的正方造型很好把凸显了企业的稳重感和厚重感。
单纯的方形会显得厚重有余而略显呆板,于是该标志再在其内部进行巧妙地分割,使整个方形既具有了企业名称首字母c和q的形态,又在稳重
中有变化,做到了风水美学中的“谐
和有情”。
色彩方面,两个方案都利用了风水理论,选择了绿色作为主色。
因为东方属木,木色为青,青翠之树木自然长青,故取树木之绿色,以寓新能源之绿。
通过以上图例可看出,我们把风水学作为一个系统从现实的立体环境搬到平面上来,这个系统能够对我们的平面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我们根据风水美学的原理可以对平面造型进行各种富有风水特质的处理。
例如前面提到的屈曲生动原则,运用到VI设计中,不但会使标志显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更可以在风水层面上做出解释,使这样的生气能够从纸面上跃然而起,进而使企业的各个成员都能够在精神上更加生气勃勃;而端圆体正原理又可以让我们在对企业进行形象设计的时候,根据企业自身的状态来选择整体形状;均衡界定的原则适于表现的均衡封闭的形象;谐和有情的原则更是设计中经常需要运用的原理。
此外,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加入了风水五行理论的平面设计也是一种心理科学的方法,它能为我们说服签约的另一方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使方案更加吸引人,也使平面设计中能具有更多的民族元素,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高友谦.中国风水文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2](清)笪重光,著.关和璋,译解.画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见习编辑、校对:关绮薇)
三、主流设计与“非主流”设计的关联性
著名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审美疲惫正在广为流行……我们的文化是以新为饲料的,然后尽可能快地厌倦旧的新奇。
有的时候,一种病态发作的形式以一种野性的恶毒面貌出现时,会对室内设计的发展起一种消极作用,但更多的时候却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作用。
没有反叛就没有超越,无论室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也罢,非艺术也罢,它将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批判,不断地进行自我蜕变。
”[2](p101)所以说一种文化模式之所以可以经久不衰,在于造型本身不断适应着新的挑战,如果适应成功了,文化便能长存;如果适应不成功,文化只好被兼并或者淘汰。
有些设计师认为中国文化不适合“非主流”设计,或者认为中国文化无现代化之可能,或有以维护传统自居者倡言“复古”,强调“国粹主义”,这些都是文化欲求突破与继续生存的过渡时期所产生的现象。
事实上,“非主流”的装饰风格的探索无疑是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冲击,它能够展现独特的艺术视觉性和思想观念性的特质。
例如丹麦的福克斯艺术酒店,艺术家设计了从各种形式的抽象、简约的黑白客房,到极具创造性的色彩艳丽的室内造型,打造了60间独特的客房。
在一些客房,重点集中在模式上,对比和视觉的关系带来更多抽象和审美;在其他房间,形状、图案和图形似乎是在讲述故事,引起许多的深层的感受,特别是贯穿空间范围的体验。
对于像这样定位比较“非主流”的艺术酒店,里面的各种室内设计有许多经验是可以吸取的,如一个房间可以讲一个故事,或以更加复杂的方式引起客人的一种情绪。
这种创新的设计风格不拘泥于主流风格,但它只有在主流风格的烘托下才能显现出其创新的意义。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不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文化形态,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前者对于后者在话语和实践双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立足于非主流的局外观望者,或立足于日常世界而对非主流作出的种种局外人的定义和判断,无疑是对非主流的一种曲解,是一种来自中国主流社会的观念性影响。
另一方面,按照规则社会的秩序和法则,对非主流所施加的各种处置手段,则无疑是一种实践性的影响。
四、结论与展望
随着各种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多元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多元的文化也带来了现代设计观念和形式的多元化与多样化。
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流行趋势,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行显示了人类精神领域中审美的、伦理的和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如果一味地套用某种主流风格,设计的方案往往是呆板的。
我们在设计时不能以风格设计为室内设计的出发点,而应该把风格作为一种形式研究。
设计需要的是创造新的文化符号,而唯一途径就是释放与解构老旧的文化系统或者重新建构,正如艺术家韦伯所说:“文化创生的过程不可能是重复的,因为文化的产生必须配合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时,它也要依自己的观念重新创造这种文化成果。
”[3](p60)“非主流”的设计无疑是建构文化新局面的一个很好的开端,其装饰风格的形成也提醒着中国众多的设计师,不该固步自封,继续沿用以前的设计风格或者所谓的主流风格,而应该有自己的设计审美基准,总结自己的文化符号,用开放性的设计态度去思考设计风格的方向,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充满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小枫.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校对:刘绽霞)
(上接第120页)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