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007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考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自我巩固】
考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必然性(三决定)
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决定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①地位:按劳分配是经济中。

在我国,公有制的地位决定了在所有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的地位。

②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原因:A:前提:。

B:物质基础:。

(根本原因) C:直接原因:。

④意义: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
①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土地等生产要素按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的尊重,对、、、的尊重。

这有利于的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重难点点拨】
1、常见的属于按劳分配的形式有:
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如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企业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农民承包集体的荒山、果园、鱼塘、林地、农田等获得的收入;
2、公有制中不只有按劳分配方式。

如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3、区别两类分配方式的关键是分清它们所对应的经济成分的性质。

4、分配制度的健全、分配方式的完善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其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趁热打铁】
1、2013年,农民张某一家年收入2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为152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为4000元,农闲时打零工收入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800元。

材料中张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分别是
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②入股村企分红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③打工零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2、公民的收入就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国家只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

考点二:公平与效率
(1)要求: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有根本的区别。

收入分配公平是,。

(2)措施:(一个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其他措施?)
①,为我国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比重、比重,
努力实现同步、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收入,增加收入,扩大比重,调节收入,清理规范收入,取缔收入,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

效率是公平的。

公平是效率的。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

2、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又要防止;既要,又要;既要鼓励的同时,倡导和,朝着方向稳步前进。

【重难点点拨】
1、关注新教材中新增和变动的内容: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2;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

2、关注一些常涉及的专有名词或术语的内涵及运用: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

3、“一个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措施,此问题的解决还存在许多其他措施:
(1)根本性措施:大力发展经济。

(2)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3)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趁热打铁】
1、“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这是较为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

“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
③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互动提升】
【分配方式】
1、近年来在“打工族”中流行的《打工皇帝唐骏》一书,再现了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唐骏的传奇人生,启迪并激励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亿万青年的创业激情。

唐骏年少时给自己打工,后来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最后大量雇佣别人给自己打工。

他的主要收入分配方式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2、小张是一名新生代农民工,2013年其家庭收入比2012年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

下图为小张一家两年的家庭收入各部分的构成比重。

对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2012年2013
注:转移性收入是指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等。

①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呈现出“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②农村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工资性收入迅速增长③随着土地流转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家庭转移性收入增长④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有力,家庭经营性收入占较大比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配制度】
3、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
4、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推进自主创新,就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

从我国分配制度上看,要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流,就应( )
①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两次分配】
5、(2014·北京月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①某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 260元调整为1 400元②某公司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制度③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周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④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300元财政补贴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效率与公平】
6、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

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这一论述表明
①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8、(2014·盐城月考)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著名的“卡尔多改进”准则。

下列措施符合该准则的是
①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健全转移支付能力③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专项贷款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9、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

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材料一: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和2008两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图5。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 请利用图5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

材料二: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 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为0.474。

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图6所示。

(2)根据材料二,从图6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

同时,从右表
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
国基尼系数下
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

(作图时请用2B 铅笔,并画清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