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答案(含四个季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学中”培训班《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
答案(含四个季度)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第一季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5题)
1.对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起推动作用的是(C )
A.风
B.血
C.气
D.火
E.神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E )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唯物观E,唯物辩证观
3.集东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为中药学发展奠基之作的是(D )
A.《伤寒杂病论》
B.《温病条辨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黄帝内经》
4.可化生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的是(C )
A.津液
B.血
C.精
D.神
E.水
5.夏季易患暑病,冬季易患寒病,所反映的是(D )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6.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E )
A.巢元方
B.陈无择
C.张仲景
D.王清任
E.钱乙
7.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E )
A.张景岳
B.华佗
C.钱乙
D.陈无择
E.张仲景
8.”病〃的概念是(E )
A.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B.疾病过程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D.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E.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9.被称为“方书之祖〃的书是(A )
A.《伤寒杂病论》
B.《温病条辨》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黄帝内经》
10. “感冒〃所属的是(C )
A.证候
B.体征
C.症状
D.疾病
E.状态
1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C )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求真》
E.《五十
二病方》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 )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叶天士
D.吴鞠通
E.薛生白
13.多种疾病,当出现气虚时,都可以采取补气的治疗方法所属的是(D )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14.最早提出病因学中〃三因学说〃的医家是(D )
A.巢元方
B.秦越人
C.张仲景
D.陈无择
E.孙思邈
15."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反映的是(C )
A.异病同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
会环境的统一性
16.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B )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要方》
D.《中藏经》
E.《诸病源
候论》
17.久泄脱肛和胃下垂都可采取补中益气的方法治疗,所反映的是(D )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辨证论治
E.辨病而治
18.“贫贱之人多劳力〃”劳力者则中实而骨劲筋强〃所反映的是(E )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9.“恶心、呕吐”所属的是(C )
A.证候
B.体征
C.症状
D.疾病
E.状态
23.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C )
A.朱丹溪
B.李东垣
C.张景岳
D.张仲景
E.吴鞠通
24.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E )
A.《温病条辨》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D,《难经》E.《黄帝内经》
22,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D)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难经》
E.《脾胃论》
33.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D)
A.王清任
B.华佗
C.张介宾
D.陈无择
E.巢元方
34.精气变化的过程体现的是(B )
A.气机
B.气化
C.气滞 D,气脱E.气郁
35.中医学整体观念指的是(C )
A.人自身结构的完整性,脏腑功能的整体性
B.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
C.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性和自身的整体性
D.人体病理的相互影响
E.内外环境的一体性,情志与脏腑的相关性 2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B )
A.水和火
B. 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
42.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D )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佐金平木
E.益火补土
43.根据五色主病的特点,肾病所见的面色应是( C )
A.青色
B.红色
C.黑色 D,白色 E.黄色
44.可化生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的是(
C )
A.津液
B.血
C.精
D.神
E.水
4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互根的关系:(D )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生,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31.“热者寒之〃的治法适用于:(A )
A.阳胜则热之证
B.阴盛格阳之证
C.阴阳两虚之证
D.阴虚则热之证
E.以上都不是3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D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55.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的是:(B )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土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34.属于阳的味是:(D )
A.酸
B.苦
C.成
D.辛
E.涩
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D )
A.形式
B.物质
C.现象 D,根由E.结果
2.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3.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E )
A.炎上
B.稼稿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4.五行相克的关系中,怒"所胜〃的情志是( B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5.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B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不能体现阴阳互根关系的是(D )
A.阴在内,阳之守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阳在外,阴之使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41.“肝病传肾〃发生的机理是(E )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犯母
1.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C)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划分人体阴阳不确切的是(D )
A.上部为阳,下部为阴
B.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C.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D.腹部为阳,背部为阴
E.心为阳,肾为阴
3.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的是:(C )
A.面色白
B.易悲
C.爪甲枯槁
D.鼻塞
E.流涕
4.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的是:(E )
A.面色青
B.喜食酸味
C.易怒
D.目赤
E.脉洪
5.下列情志相胜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A.惊胜恐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6.属于“子病犯母〃的是:(C )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心
7.脾的阴阳属性是(C )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阳
E.阳中之阴
8.阴阳交感是指:(E )
A.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B.阴阳二气的相互交通运动
C.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D.阴阳二气的对立表现
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50.按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D )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柏克
1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一种关系:(B )
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交感
E.转化
18.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始于:(B )
A.夏商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E.晋唐时期
19.以下属于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C )
A.培土生金
B.益火补土
C.泻南补北
D.滋水涵木
E.金水相生 54.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B )
A.脾
B.心
C.肾
D.肝
E.以上都不是
65.按五行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者是(C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6.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B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
67.与“重阴必阳〃相关的理论是(D )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68.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B )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互相转化
D.阴阳消长平衡
E.以上都不是
69.以下何项不是“克〃的异常:(A )
A.制化
B.相乘
C.相侮D,反侮E.反克
70.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阴的是:(B )
A.黄、赤
B.青、白C,鲜明D.呼吸有力E.声高气粗
71.下列属于阴范畴的是(E )
A.热证
B.表证
C.实证
D.阳虚证
E.阴虚证
72. “阳胜则阴病〃的病理表现是(C )
A.实寒
B.虚寒
C.实热 D,虚热 E.虚实寒热错杂
73.导致阴损及阳的理论根据是(A )
A.阴阳互根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用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74.下列各项不宜区分阴阳属性的是(A )
A.寒与热
B.邪与正
C.上与下
D.左与右
E.动与静
75.属于“母病及子〃的是:(A )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心病及肝
D.肺病及心
E.脾病及肾
76.依据“阴阳转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D )
A.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C.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
D.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E.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77.“实则泻其子〃的方法一般是指:(B )
A.肝旺泻肺
B.肝火泻心
C.肾实泻脾
D.心实泻脾
E.肺实泻肾
78.按五行相生规律,肺之“母脏〃是(C )
A.肝
B.心
C.脾
D.肾
E.三焦
79.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C )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
8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B )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81.从冬至春及夏的气温变化,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C )
A.阴阳平衡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交感互藏
82.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
83.患病初期见肝气郁结之证,继则出现脾虚之证,按五行理论分析是(C )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84.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E )
A.子病其气亢盛,反侮其母
B.母病其气不足,子反侮母
C.其气有余,则侮己所
胜D.其气不足,则己所不胜者,轻而侮之E.以上都不是
74.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B )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试探
E.反证
二、多选题(共25题)
1.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医学著作是(ABCDE )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难经》
2.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下列观点:(CD )
A.气化观
B.统一观
C.唯物观
D.辩证观
E.对立观
3.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依据是:(ACD )
A.结构上不可分割
B.脏与脏密切相关
C.生理上相互联系
D.病理上互相影响
E.五脏与六腑相为表里
4.中医学的辩证观,主要表现在:(ABCD )
A.标本缓急
B.正治反治
C.病治异同
D.异法方宜
E.审证求因
5.”金元四大家〃指的是:(ABCE )
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景岳
E.张从正
6.下述哪两种治疗原则适用于阴阳偏胜偏衰病变:(DE )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滋阴补阳
D.实者泻之
E.虚者补之
7.根据《素问•五运行大论》观点,五行中某一行之气不及,则:(CE )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D.五行相克
E.己所胜轻而侮之
8.疾病按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传变时,病情较轻浅的是:(BD )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相乘方向传变
D.相侮方向传变
E.肺病及肝
9.所谓五行相乘,是指:(AD )
A.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B.气不及,己所胜者轻而侮之
C.气有余,侮所不胜
D.气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E.子有余反侮其母
10.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是:(BDE )
A.甘
B.酸
C.辛
D.咸
E.苦
11.中医学的方法体系包括:(ADE )
A.中医哲学方法
B.中国古典哲学
C.西方古典哲学
D.中医一般思维方法
E.中医学中具体方法
12.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BE )
A.肾病及肝
B.脾病及肺
C.肺病及脾
D.脾病及心
E.肝病及心
1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AC )
A.扶弱
B.补母
C.抑强D,泻子E.母子双补
14.下列为阴阳偏衰治疗原则的是(ABDE )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C.实则泻之
D.阴病治阳
E.阴中求阳
15.以下具有互根关系的是:(CD )
A.地
B.上
C.寒
D.热
E.降
16.症见寒象的病人,其病机当是:(AD )
A.阳虚
B.阴虚
C.阳胜 D,阴胜E.阴阳俱衰
17.精气的运动形式是(ABCD )
A.升
B.降
C.聚
D.散
E.化
18.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AD )
A.传其所胜
B.制化
C.母子相及
D.传其所不胜E,所胜、所不胜关系
19.中医学的具体方法是:(ACDE )
A.预防方法
B.整体观念
C.对疾病诊断方法
D.治疗方法
E.具体的理论研究方法
20.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C )
A.肾阴不足
B.肝阳偏亢
C.心火偏旺
D.肺阴亏损
E.脾阳不振
21.说明阴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关系的是:(DE )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阴在内,阳之守也
C.无阳则阴无以生
D.阴盛者胜之以阳
E.动极者镇之以静
22.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乘的是:(CD )
A.木有余则土来乘之
B.金有余则火来乘之
C.木不足则金来乘之
D.火不足则水来乘之
E.金不足则木来乘之 23.抑木扶土法适用于:(BC )
A.肝亏
B.肝旺
C.脾虚
D.脾胃气滞
E.以上皆可
19.火性“炎上"的引申义是(BCD )
A.条达
B.温热
C.上升
D.光明
E.承载
20.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BCD )
A.金有余则火来侮之
B. 土有余则能侮木之
C. 土不足则水来侮之
D.水不足则火来侮之
E.木不足则金来侮之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第二季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5题)
58.下列哪项与肾相表里:(B )
A.心
B.膀胱
C.大肠
D.小肠
E.三焦
59.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C )
A.心神不足
B.髓海空虚
C.肝失疏泄
D.肝升太过
E.神不守舍
60.心之苗是指:(B )
A.小肠
B.舌 C,面部 D.唇E.爪甲
61."户门〃是指:(B )
A.唇
B.齿
C.胃上口
D.会厌
E.肛门
62.会厌又可称为:(C )
A.飞门
B.户门
C.吸门D,气门E.魄门
63.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B )
A.主气
B.纳气
C.调气
D.载气
E.行气
64.脏腑相关理论中,与“精血同源〃相关的脏是(E )
A.心肾
B.脾肾
C.肺肾
D.心肝
E.肝肾
65.下列各项中,与女子胞的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E )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心脾、冲脉、任脉、带脉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66.称作"中精之府〃的是:(D )
A.脉
B.胃
C.心包
D.胆
E.肾
67.皮部之浮络主痹,其色当为:(D )
A.赤
B.白
C.青
D.黑
E.黄
IL "乙癸同源〃可归属于:(C )
A.心和肝的关系
B.肺和脾的关系
C.肝和肾的关系
D.肺和肾的关系
E.心和肾的关系
72.脏与脏关系中,主要表现为气机调节的两脏是:(C )
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肺与肝
D.肝与肾
E.脾与肾
73.肝肾阴虚可致:(D )
A.心阳偏盛
B.心火上炎
C.肾阳上亢
D.相火偏亢
E.少火偏亢
74.下列哪项与肝相表里:(B )
A.胃
B.胆
C.三焦
D.大肠
E.小肠
75.区别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 C )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经脉络属的有无
C.生理功能的差异
D.所在部位的不同
E.阴阳属性的不同 16.心主神志的基本概念是:(C )
A.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B.调节人体的情志和情绪平衡
C.主宰人体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D.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E.协调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1.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C )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2.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A )
A.心主血脉的功能
B.肝主疏泄的功能
C.肺主治节的功能
D.脾主运化的功能
E.肾主藏精的功能
3.“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是说明:(C )
A.胃易患实证,肠易患虚证
B.胃易患虚证,肠易患实证
C.饮食物在胃肠中须更替传化而不久留
D.饮食物在胃中为虚,在肠中为实
E.饮食物在肠中为虚,在胃中为实
4.古人在论述肺肾关系时提出:(C )
A.肺为气之根,肾为气之主
B.脾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
C.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D.脾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E.肾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根
5.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E )
A.肾阳虚衰
B.肾阴亏乏
C.命门虚寒
D.肾气不固
E.肾精亏损
6.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府"的是(A )
A.脉
B.脑
C.髓
D.女子胞EJll
7.下列属于心的生理功能是:(B )
A.调节情志
B.主神志
C.主统血
D.主藏血
E.主治节
8.下列哪项属肾阳虚的症状:(A )
A.脉无力而迟缓
B.午后潮热
C.舌干红
D.心烦不安
E.阳事易兴
9.以下哪种说法不对:(C )
A.脑为元神之府
B.灵机记性在于脑
C.脑为精明之府
D.脑为髓之海
E.脑为奇恒之府之一
10.”气化〃指的是:(E )
A.气能化水,水又能化为气
B.气的温煦作用使水化为气
C.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D.气能生血,血又能生气
E.体内津、气、血、精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11.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E )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元气 E.宗气
12.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以上均不是
13.元气由何而化生:(A )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先天之精
D.后天之精
E.饮食水谷
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D )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肝
15.活动力极强、流动很迅速的气是(A )
A.卫气
B.营气
C.元气D,宗气E.清气
16.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B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17.与气的生成无关者是:(A )
A.心
B.肺
C.脾
D.胃
E.肾
18.能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的是:(C )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水谷精微
19.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C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0.气逆导致吐血的生理学基础是:(B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21.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C )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22.水谷精气与清气相结合关系到:(B )
A.元气的生成
B.宗气的生成
C.营气的生成
D.卫气的生成
E.中气的生成
23.化生血液最基本的物质是:(E )
A.营气
B.肾精
C.津液
D.水谷
E.水谷精微
24.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D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25.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C )
A.心肝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心肺肾
E.肝脾肾
26.具有司膜理开合功能的气是:(D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2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不摄津的范畴:(E )
A.多汗
B.多尿
C.漏汗
D.遗尿
E.遗精
28.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C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9.宗气的生成与何脏有关:(A )
A.肺脾
B.肺心
C.肺肾
D.肺肝
E.脾肾
30.五脏之真精是何气之分体:(E )
A.先天之精气
B.水谷精微
C.后天之精气D,营气E.元气
31.能使血液不逸出脉外是气的:(D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32.下列哪种气是指功能:(E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以上均非
33.《读医随笔》称为"动气"的是:(C )
A.肾气
B.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34.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E )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水谷精气
E.脏腑经络之气
35.下列哪项不属肾阴虚的症状:(B )
A.心烦不安
B.脉迟缓
C.舌干红
D. 口干咽燥
E.五心烦热
36.对肝主疏泄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D )
A.喜
B.怒
C.思
D.恐
E.惊
37.泌别清浊是属于:(B )
A.胃的生理功能
B.小肠的生理功能
C.大肠的生理功能
D.膀胱的生理功能
E.肾的生理功能
38.下列各项中,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D )
A.肺朝百脉
B.脾主统血
C.肝主藏血
D.心主血脉
E.三焦通行元气
39.称为“华盖〃的脏为:(B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40.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E )
A.主筋
B.开窍于目
C.与胆相表里
D.其华在爪
E.以上都不是
41.导致“故水病者,卜为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理基础主要是(D )
A.心肾功能失常
B.脾肺功能失常
C.脾胃功能失常
D.肺肾功能失常
E.肝肾功能失常
58.下列对血的生成和运行论述中哪一项欠妥:(B )
A.脾能生血
B.肾能裹血
C.心能行血
D.精能化血
E.肝能藏血
59.脾统血是通过哪项实现的:(A )
A.气的固摄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气化作用
D.气的卫外作用
E.气的防御作用
60.脾主运化是指:(D )
A.运化水液
B.运化水湿
C.运化水谷
D.运化水谷和水液
E.化生血液
12.溪谷是指分肉之间的:(D )
A.间隙
B.隆起
C.筋膜 D,凹陷E.纹理
13.胃与小肠上口相接处为:(B )
A.靡门
B.幽门
C.贲门
D.阑门
E.魄门
14.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A )
A.肾中精气的充盈
B.脾气的健运
C.肾阳的蒸腾气化
D.肝血的充足
E.肾阴的濡润滋养 64.宣发卫气的脏是:(B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3."脾统血〃指的是(C )
A.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B.脾气主升
C.脾气对血液具有固摄作用
D.脾气具有温煦作用
E.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66."膻中〃的另一个名称是(C )
A.髓海
B.血海
C.气海
D.水谷之海
E.十二经脉之海
4.脏与脏之间表现为气血关系者的是(A )
A.心与肺
B.肺与肝 C,脾与肾 D.肾与肝E.肺与肾
5.与脑髓的充盈与否密切相关的是:(E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6.脾虚则肌肉:(D )
A.隆
B.肥
C.坚
D.削
E.挛
7.五脏中主升清的脏主要是指:(C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8.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9.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D )
A.脏腑病理
B.脏腑生理
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E.脏腑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 73.皮部之浮络主痛,其色当为:(C )
A.赤
B.白
C.青
D.黄
E.黑
12.肾不纳气主要是由于:(C )
A.肾阳不足
B.肾阴不足
C.肾的精气不足
D.心气不足
E.膀胱气化不利 75.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作用的是:(B )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二、多选题(共25题)
17.主要赖肝血滋养的组织是:(CE )
A.皮毛
B.肌肉
C.筋膜
D.骨骼
E.爪甲
18.精神互用体现哪两脏的密切关系:(BE )
A.肺
B.心
C.脾
D.肝
E.肾
19.脾气主升,主要表现在:(BD )
A.配合胃腐熟水谷
B.上输水谷精微于心肺、头目
C.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D.维系脏器位置的恒定
E.运化水液
20.藏象学说认为,六腑应保持:(CD )
A.藏精气而不泻
B.满而不能实C,传化物而不藏D.实而不能满E.藏而不泻
21.与人的生殖机能成熟有密切关系的是:(AB )
A.肾中精气的充盈
B.天癸的产生
C.肺气的充沛
D.心神的充足
E.脾气的升清
22.下列各项中,反映脾与胃关系的表现是(BCE )
A.阴阳交通
B.纳运相得
C.升降相因
D.气血互生
E.燥湿相济
23.大怒易:(AC )
A.伤肝
B.伤肺
C.气上 D,气消E.气缓
24.影响肺呼吸运动的有:(ABCDE )
A.宗气不足
B.水液停聚
C.气机失调
D.肾气亏损
E.大肠实热
25.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CD )
A.主受纳
B.主运化
C.主腐熟
D.主通降
E.主行水
26.肝疏泄气机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的生理基础是(AD )
A.协助脾升胃降
B.调畅情志
C.调理气血
D.分泌及排泄胆汁
E.影响水液代谢
27.脾主运化包括:(BE )
A.运化血液
B.运化水液
C.运化津液
D.运化经气
E.运化水谷
28.具有喜润恶燥特性的内脏是(BD )
A.胆
B.肺
C.脾
D.胃
E.肾
29.宗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BC )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自然界清气
D.脏腑之精气
E.先天之精气
30.元气的生理功能是(BC )
A.化生血液
B.推动生长发育
C.调控脏腑生理活动
D.营养全身
E.护卫肌表
31.宗气的生理功能是(AC )
A.助心行血
B.推动生长发育
C.助肺呼吸
D.营养全身
E.护卫肌表
32.液主要灌注于:(ABC )
A.骨节
B.脏腑
C.脑髓
D.肌肤
E.孔窍
33.以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基本构成分的气是(BD )
A.心气
B.营气
C.肝气
D.卫气
E.元气
34.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ABCDE )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35.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BC )
A.心主血脉
B.肝主藏血
C.脾主统血
D.肺朝百脉
E.肾主封藏
36.可以形成血行瘀阻的是:(CE )
A.气逆
B.气陷
C.气滞 D,气脱E.气虚
37.津主要分布于:(ABCE )
A.血脉
B.肌肉
C.皮肤
D.脑髓
E.孔窍
38.津液的正常排泄途径是:(ABCD )
A.汗
B.呼气
C.尿
D.粪
E.呕吐物
39.津液的生成主要关系到气的:(AE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40.与津液的排泄有密切关系的是:(ACD)
A.肺
B.脾
C.肾
D.膀胱
E.三焦
41.在津液代谢过程中,何脏最为重要:(ABC )
A.肺
B.脾
C.肾
D.肝
E.心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第三季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5题)
30.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少阴心经
31.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
A.冲脉与任脉
B.足阳明与足少阴
C.阴维脉与阳维脉
D.阴跷脉与阳跷脉
E.手太阳与手少阴
32.与手太阴肺经的起点相接的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阳明胃经
33.下列有表里关系的是:()
A.手太阴与手少阳
B.足厥阴与足少阳
C.手少阴与手阳明
D.足太阴与足太阳E,足少阴与足阳明
34.十二经脉中,哪条经脉在体表循行最长,经过部位最多:()
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35.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路径的是:()
A.络脉
B.孙络
C.浮络D,别络E.经脉
36.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37.下列经脉中,不与脏腑连属的是:()
A.太阳经
B.厥阴经
C.冲脉
D.任脉
E.带脉
38.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上肢的:()
A.内侧前线
B.内侧中线
C.外侧中线
D.外侧前线
E.外侧后线
39.手太阴肺经起于:()
A.心中
B.肺中
C.胸中
D.中焦
E.大肠
40.绕阴器、抵小腹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阴脾经
41.内踝上八寸处以上,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阳明胃经E,足少阳胆经13.健康之人应为()
A.偏阳质
B.偏阴质
C.阴阳平和质
D.肥胖质E,瘦小质
38.足少阳经所络的脏腑是:()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包
39.手太阳经脉所属的脏腑是:()
A.三焦
B.胆
C.小肠
D.大肠
E.胃
40.奇经八脉中,有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作用的是:()
A.阴维脉、阳维脉
B.阳跷脉、阴跷脉
C.督脉
D.带脉
E.任脉
41.十二经脉在腹面的分布,由内向外的顺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