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生态链建设拉动招商引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产业生态链建设拉动招商引资
本文从当前跨国公司关注当地的产业配套的现状出发,提出通过各地产业生态链的建设,整合和延伸浙江省块状经济的产业链,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时机,吸引跨国企业的嵌入,从而使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最终形成国际招商引资中基于浙江省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优势”。

标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链全球价值链招商
中国加入WTO后,改变了我国引进利用外资的现状,对浙江外资引用的流量和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浙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利用外资面临新的战略任务。

地处长三角的有利区位和国际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的格局,跨国并购成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通过提升产业生态链的层次,发挥产业链优势,吸引跨国企业的嵌入,使之成为我省吸引外资的亮点,拉动浙江省的招商引资。

一、产业集群、产业生态链的概念
1.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这种集聚有助于优化要素供给、完善产业配套、提高市场效率、塑造区域形象,进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浙江省的“块状经济”就是典型的产业集群现象。

2.产业生态链的概念
产业生态链是指同一行业或产业中的上下游企业通过具体分工、紧密合作形成的一种链条式关系。

它可以将行业或产业中众多不同角色的企业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整体效益。

产业生态链强调的是两个环节之间的链接与交互,注重的是产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流动。

通常意义上,产业生态链形成的生态网络由企业的目标客户群、股东、下属企业、控股企业、合作伙伴、技术支持部门、行业交流协会、原料供应商、渠道经营商、上级部门、产业联盟组织、相关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公众媒体等构成。

我们用生态两个字来诠释这种关系,主要在于产业内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共存共赢、相互之间不能或缺的关系,一旦关系缺失,都将损害到该系统中的其他角色的收益,这就如同自然界形成的天然生态链与食物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加强产业生态链建设的作用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加强产业生态链建设的重要作用有:
1.吸引投资、聚集企业的作用
近年来,影响招商引资的首要因素,已不再是原来的优惠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廉价劳动力的供给,而是产业本身的配套性上,产业链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产业生态图谱,产业链包括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浙江省的产业集群以水平横向协作链占主导地位)。

良好的产业生态、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支持能力,可以使跨国公司大大降低经营活动的物流成本,从而大大地提高资本运营效益。

目前,产业链的发展程度亦即产业的配套性,已经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2.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能力的作用
当今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以及产业园区的竞争。

而产业链竞争是最核心的因素。

一个完备的产业链能够产生巨大的吸附作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企业加入到这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寻求最大商业利润。

所以说,产业链的培育与优化已成为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3.增强抗风险能力、稳定经济的作用
产业链能集聚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之间在技术上既替代又配套。

产业链能增强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融入世界经济整体上参与国际竞争。

更重要的是产业链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形成上下游关联、产品互补、资源互补的产业链条。

这种互补式链条可以发挥稳定区域经济乃至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抵抗风险的能力,能有效遏制关键“龙头”企业的外迁想法。

三、浙江省块状经济产业生态链建设的影响因素
尽管浙江省产业生态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产业生态链的长度和数量还处于较低水平,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成本、低价格,很少依赖于技术创新,区域品牌主要面对中低端市场,尚未融入全球的价值链体系,因而影响了整体的集群升级和吸引外资工作。

1.产业生态链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上
大多数产业链中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少企业依靠简单手工劳动替代资本的投入,专业化程度不高,熟练技术工人缺乏,产品仿制现象突出。

2.产业生态链技术水平低
大部份集群处于传统技术生产方式甚至手工制作时代。

3.产业生态链的建设还缺乏完善的服务网络和功能平台
资源的全球性配置,使得地区诚信环境决定资源就会向哪个地区涌流。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众多小企业可以通过协会而联成一体,促进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一些地方行业协会功能的不完善导致社会诚信水平较低,导致企业恶性竞争,制约了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

4.地方政府还没有充分发挥市场“辅助”作用
企业进入开发区,不是依据产业集群基本特征作为标准,而是一些地方政府“行政捏合”的结果,市场机制未充分作用,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效果。

四、对策建议
企业作为产业生态链中的主要结点,是产业生态链构建的主要实施者;而政府作为产业生态链辅助网络中的主要结点,要为产业生态链建设提供支撑性服务。

产业链招商作为当前行之有效的吸引跨国公司眼光的手段,我们需要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去制定相关措施,促使我省“内生型”产业生态链融入到“外生性”的全球价值链中,从而促进块状经济的产业升级。

1.企业自身参与产业生态链建设的途径
(1)工艺流程升级。

通过引进新工艺或重组生产网络来提高产业链某个环节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2)产品升级。

通过引进、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比竞争对手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提高单位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3)功能升級。

企业在实现产品升级后,逐步重新组合产业生态链的位置,专注于优势环节,弱化或转移非核心业务,通过拥有产业链的战略性环节来获得市场优势。

(4)价值链的升级。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或变更到更有利可图的产业链,从而使一个地方的产业集群升级。

2.地方政府需要大力实施的产业链招商辅助措施
(1)由追求单体企业数量的引进向追求产业聚合、产业链完善转变。

产业集群要重点引进技术先进、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制造业龙头项目,借助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进入,产生雁阵效应,形成集合产业集群的高关联度,达到1+1>2的聚合效应。

政府应把固定资产的支持政策和产业支持政策转移到产业配套和延伸产业链上来。

现阶段的招商引资政策要和促进产业生态建设与配套、零部件配套项目引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中心城市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产品集聚区。

(2)由内生型封闭发展向在产业发展上实施梯次战略转变。

目前浙江省在全球产业生态链上的层次较低,还缺少跨国龙头企业的带领作用,我们必须强化合作,集中优势,在产业发展上循序渐进,首先在制造业产业链的一环或几环中建立优势,在现阶段充分重视非核心技术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然后积累经验,乘势而上,在制造业上实现跨越,逐步向产业链两端尤其是上游环节发展,从而培育自主开发能力。

同时,政府应该向企业提供大量关于国际分工和本地优势资源的信息,引导企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通过产业升级,努力向价值链上游渗透,在当代国际分工中分享更多的利益。

(3)由行政区域规划向全省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转变,编制浙江省产业地图。

为在全省发展和密切产业联系,提高产业支持和配套能力,也为了防止各个工业集中区彼此“孤岛化”,应对全省产业空间认真进行空间和区域布局。

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板块。

首先,环杭州湾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也是浙江省利用外资的主要区域,应继续深化开放开发,重点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工业、高附加值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举办国际性有影响力的展会,大力向全球贸易中心营销、招商,大量吸引国外常驻贸易机构和商人,把环杭州湾建成长三角南翼地区亚洲的国际贸易门户之一。

浙中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可利用长三角南翼地区中国陆路交通主枢纽地位,长三角南翼城市圈中心位置和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国内外市场网络、物流网络以及义乌国际商贸城发展的基础,成为长三角南翼的物流中心。

再次,温台沿海地区是浙江省民营经济最发达区域,机制灵活,活力充沛,随着国际市场从产业分工逐步转向产业内生产环节分工,围绕产业链招商是大势所趋,这对当地产业集聚度要求高。

这一地区要充分发挥产业链分工较专的特点,在为跨国公司产业链配套上做深做透。

(4)由只注重引进制造业项目向构建“现代制造业生物圈”转变。

产业集群理论和工业园区建设理论都认为,要提高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的品质,必须具有与制造业本身相适应的高科技的配套产业,其中包括现代制造业发展所特有的产业支持和与其相关的現代服务业,内容包括法律、金融、市场、咨询、专利、公共关系、产品分销、零部件组装及配送等,这些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制造业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由各种各样的中介服务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和名目繁多的协会组织承担,向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别处无法提供的专业服务。

因此,我们招商的目标不能只盯在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上,还要引进为现代制造业发展提供专门服务的服务业上,包括注重引进研发机构、采购中心、销售中心乃至地区总部上,吸引国内外制造商、采购商、配件供应商参与产业链与产业群发展;吸引产业链上游产品供应商来浙江设立销售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研究开发中心,促使企业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徐锋李秀辉:进一步优化浙江利用外资结构.浙江经济[J].2007年13 期
[2]井华:习近平谈浙江引进外资.At Home & Overseas[J],2005年07期
[3]任晶晶:我国利用外资的产业引导建议.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2007年06期
[4]王勇:浙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多角度透视.经济论坛[J].Economic Tribune,2007年13期
[5]许光兵于丽英: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分析.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2007 年
[6]曾永寿:产业链化现象探析[J].上海商业,2005,(03)
[7]童莉: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及其系统稳定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
[8]郑彬:国内产业集群研究述评.现代商贸工业[J],2008年01期
[9]王玉荣刘曙光: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合作博弈——对我国集群发展的启示.中国科技信息[J],2008年02期
[10]张国权曹家和:环杭州湾纺织产业集群显现强大活力. 纺织服装周刊[J],2007年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